江蘇省新沂市高流鎮程徐小學 賀永林
數學學科知識具有生活性和研究性特征,教師開展學科課堂教學活動需要以學科知識特點為基礎,重視多樣教學方法的應用,提升數學學科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且小學生不具有全面主觀思維和認知能力,對于課堂教學過程具有明顯的依附心理。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結合課堂教學目標實現的實際需求,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過程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興趣,從而帶動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是知識的傳授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能夠給予學生進行學科學習更新穎的主觀體驗,并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知識應用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助于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進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節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應當積極創設合作式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需要通過合作學習完成學習過程。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注意力無法有效集中,創設合作學習氛圍,使學生融入氛圍和環境中,有助于其在短時間內關注課堂學習過程,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活動。同時,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活動的趣味性,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呆板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探索知識的熱情。比如:教師在進行《周長是多少》的教學活動時,對教材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確定適合與開展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任務,進而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學習分組,應用提問方式,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利用9個邊長為1cm的正方形拼接成一個新的圖形,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通過教學問題融入合作學習情境中,會自覺思考和參與實踐活動,探究“利用9個邊長為1cm的正方形拼接成一個新的圖形”“拼接之后的圖形周長是多少”,學生通過測量、拼接和計算等過程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其對于教學問題的理解能力,并在合作學習情境中進行合作意識的培養,將學習過程轉化為實踐體驗過程,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學目標是引導課程教學過程的關鍵,小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是不斷發展的,教師開展課堂教學,需要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進行全面分析,確定符合學生認知和發展水平的教學目標,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教師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確定教學目標時也需要對所有學生進行全面考量,以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通過合作學習使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比如:教師在進行《數字與信息》的課程教學時,此節課程教學內容更加強調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如果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進行本節課程的學習會十分容易,而如果學生的生活經驗匱乏,便會導致學習過程不知所云。教師開展合作學習,需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能力等綜合情況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同時將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與積累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目標,此教學目標的確定無法實現量化的衡量,需要將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意識作為關注重點,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學科知識與生活存在必然聯系,完成教學過程,同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和提高。
針對教學內容的溝通和討論是完成合作學習任務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教師開展合作學習活動,需要給予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的空間,提升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自主性,并能夠在合作討論過程中促進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深化理解,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依賴教師和其他學生的傾向,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能夠自覺參與溝通和交流過程,發揮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比如:教師在進行《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的教學時,針對教學問題:“小寧和小春共有72枚郵票,小春比小寧多12枚,兩人各有郵票多少枚?”不同學生具有不同思維認知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存在差異,學生可以在溝通和交流環節中交換個人思想,彼此借鑒學習經驗,參與合作討論過程,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促進合作學習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行為表現,都需要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中,要應用全面的評價方法,評價小組以及學生個人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學習經驗進行總結,為后續的學科教學奠定基礎。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學科教學不僅需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還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行為習慣培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轉化課堂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參與學習行為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通過合作學習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確定符合學生認知和發展水平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討論、應用不同教學評價方法等策略,有助于促進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