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周莊中心小學 季 慧
在當下的教學形式之下,小學數學教師能夠把握課堂的時間決定了教學效率的高低,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課堂中存在的時間“隱性流失”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就會給教師與學生帶來極大的雙重負面影響。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與時俱進的先進思想,合理安排好課堂的每一分鐘,并且還要仔細研讀教材內容,創造出引人入勝的情境,同時還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合作性質的學習,促使課堂時間得以充分利用。
小學數學的本質其實是多元化的,因為其中包含了很多不盡相同的知識,但目前教師過于追求花哨的教學方式,他們所創設的情境大部分都是和所學知識關聯不大的,從而導致他們的課堂只能獲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情境式教學本應該能夠化抽象為形象、化復雜為簡單,然而若教師單純地追求多樣的形式而不去考慮方法是否與課堂契合,就會適得其反,從而使得教學與真實的內容脫軌,導致時間隱性流失。
所有教師都應該知道每節課只有短短40分鐘的時間,所以他們為了追求教學進度的推進,常常在課堂時間內演奏“獨角戲”,從不與學生互動,就更談不上課堂輔導一說了。但是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學生一知半解,教師在下節課進行提問復習的時候,通常都得不到學生的回應,如此一來,教師就要針對知識點重復講解,容易引起時間的浪費與學生記憶的重疊。
所謂“合作學習”,是指針對某一有探討價值的數學主題展開實踐性學習活動,它不但能夠提升小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同時還可以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無論課堂時間充裕與否、教學進度快慢與否,教師都應該對這一方法善加利用。然而事實是大多數教師都未明確合作學習的本質特征,無法放任學生實現真實的自由探討,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缺乏熱情與主動性,造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隔閡,課堂時間也就隨之流失了。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它能夠輕易地將學生置于問題的正確環境中,并啟迪學生的智慧和能動性,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如何解題,是解決課堂時間“隱性流失”問題的最佳策略之一。
例如:在講解“分數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分享一張蛋糕的圖片,然后運用計算機動態模擬的方式將蛋糕平均分為8份,同時向學生提問:若老師從這其中取出一塊,它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以此類推,取出兩份就是,三份有學生就會立馬反應過來:就是這樣一來,教師就輕松地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構建了聯系的橋梁,創造了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的心神高度集中在課堂中,巧妙地化解了效率低下的難題。
自素質教育推崇以來,“以生為本”的理念在教學領域中風靡開來,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弱,也難以長時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教師一定要明確自身的工作定位,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化學生的壓力為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教學“平均數”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利用更少的時間熟悉平均數的作用及求法,教師可以舉出以下例題:一組有學生8人,二組有學生10人,一次模擬考試中,一組所有學生的成績總和為760分,二組成績總和為900分,是否從總分就能夠判定出二組學生的成績優于一組學生?顯然,學生很快能夠發現其中的漏洞:總分高不代表平均分高。因此,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提出平均數的概念,引入教學的核心內容,發揮與學生相輔相成的作用。
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方式,它主要是分配給多個學生平等的任務,以“同時進行”的思想完成,極致放大學習效率。因此,為了實現課堂時間的充分利用,教師可以倡導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并相互扶持,做出對彼此的評價。
例如:在分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教師首先提示學生回顧三角形與矩形的面積算法,然后組織他們進行小組學習。后進生負責找出解題的思路,即梯形與三角形、矩形之間的關系,中等生必須進行正確的計算,優等生敘述本組解題的過程及心得。這樣一來就進行了明確的分工,也針對各個學生做出了強化輔導,讓每位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之上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堂就是他們學習專業知識、形成解題思想、鍛煉綜合能力的主陣地,所以這段時間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寶貴且珍惜的。學生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無限的知識,就必須將課堂的每一分鐘都用到點上去,否則就是在虛度光陰。因此,作為學生的輔導者,教師必須牢記“時間規定性是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這一思想,在課堂中不講與知識無關的話、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只有這樣,才能降低課堂時間隱性流失的概率,繼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創建出高效而又有魅力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