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璟 李法君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大學生是創業大軍中重要的一員。通過近幾年情況,我們發現大學生創業的現狀卻是問題不斷、苦難重重。當前,大學生在高校進行自主創業,既能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也能為高校提供新的就業途徑,更能為社會灌注創新活力。因此,如何科學地引導、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筆者從SWOT視角出發,圍繞當前高校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
第一,從大學生角度來說。一方面,大學生對當前市場的情況不夠明確。由于長時間在高校生活,大學生對各行各業的動態、以及就業信息的把握不準,所以很難找到正確的創業方向,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創業初期盲目跟風,甚至“瞎創業”。另一方面,可供創業的目標選擇越來越少。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僅就業的崗位競爭激烈,創業的項目競爭更為激烈。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由于缺少科學有效的指導、資金政策的幫扶,創業的風險也就大大增加,這就使得可創業的選擇面越來越少。
第二,從政府角度來說。當前政府政策固然都有,但在執行力上就差強人意了。這些年,國家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是不僅學生們沒有去很好的了解這些政策,學校也沒有為大學生做好解讀工作,同時政府也沒有很好的進行落實。不同地區的學生創業目標的不一致、政府執行力的折扣、高校宣講教育的缺失,這就導致了大學生創業沒有激情。同時,從全國范圍來看,不同地區的政策是不同的,政策的區域性差異,也導致了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目標選擇受限,成功率降低。
第三,從學校角度來說。目前看來,高校的創業教育薄弱。所謂“創業教育”主要是指以開發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通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開展第二課堂以及開設創業課程、資金資助、提供咨詢等方式,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的教育。但從當前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高校的創業教育還停留在初級階段,一方面體現在對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不夠。通常高校更多的是會指導學生如何就業,如何去升學(考研),創業只能退而其次。另一方面體現在對大學生沒有能夠傳授創業技能。主要是沒有能將學生的所學知識,轉化為現實的實踐能力。
第一,加強創業素質培養。大學生要想創業成功,就一定要對自己進行自我錘煉。人的素質,是全方面的。除了對思維、意識、精神的鍛煉,更需要提升自己的膽量、敏銳性,以及靈活應變的氣質。大學生普遍存在有想法,但不行動這一特征。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在創業素質提升的同時,一定要“動”起來,如果永遠停留在“有想法”的階段,那么創業注定是失敗的。
第二,重視創業能力教育。學校為大學生傳播知識,創業為大學生運用知識提供了平臺。學校應高度重視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教育。首先,學校應當更新師生傳統的就業理念,讓更多的師生認識到什么是創業、創業離我們并不遠。同時,在師生之間做好關于創業的宣傳工作,讓“創”字入腦入心。其次,應當將創業能力教育歸入進就業指導課程當中,讓師生真正感受到創業的意義。再次,學校應當加大創業教育方面的投入。例如組織師生參加相關的培訓,提供相應的保障等等。
第三,營造創業良好環境。首先,學生應當積極主動了解創業的相關政策、渠道和流程。同時,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素質,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使得自己敢于創業、能夠創業。其次,學校應當更加關心和鼓勵創業的大學生,適當的時候可以提供必要的援助。對于那些創業受挫的學生,更要給予鼓勵,并且幫助他們查明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揚帆起航。再次,政府應該給予創業學生更多的政策支持,不僅要為創業學生優化創業環境,更要通過市場導向激發學生的創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