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婷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5)
新媒體在促使傳統媒體變革的同時,賦予信息傳播學新時代技術特征,使信息傳播內容多變、形式多樣,而且使信息具有多重的價值,在豐富廣大群眾檢索信息的同時,增加了信息的真假辨識度。隨著時間發展,國家加大對科學技術領域的投入,科學技術促使新媒體形式不斷更新和交替,使其在使用過程中更加便捷。加之互聯網內容瞬息萬變、海納百川,新媒體更是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產生深刻影響。新媒體和社會的結合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深入中國高校之中,極大地促使了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以及價值觀的變化。為了全面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高校極其重視在新媒體視域下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價值判斷。所以,只有深刻把握新媒體的特點,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經過科學的、系統的研究才能針對性的對大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新時代背景中,網絡媒體內容極其豐富,高校必須加強對網上思想政治內容的整合和傳播,才能正確引導大學生生活。當今時代,網絡是大學生活動的主要陣地,高校把政治教育網站擺在工作的前列,教育網站只有糾正網絡的不正之風,弘揚時代主題,才能正確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為了建設一個具有主動、有效、長效、體系化、健康的思想政治網絡環境,相關單位必須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一批起到表率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通過多層次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示范和思想政治教育優秀事例以及信息庫,運用相關的軟件打造一支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業網絡體系。新媒體視域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人才隊伍的建設。教育者引領著網絡思想政治的風向和實效性。網站要專門派遣專業的人員對其隊伍進行綜合素質提高,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研究隊伍。這個隊伍可以包含眾多人員,比如: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員、思想政治教師、學生黨員骨干等,組成一個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其次,是要準確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教育方向及其應該有的相關屬性,發揮其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功能。網站是當代高校對大學生展開教育的主要渠道,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輿論的宣傳性和引導性。再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互動性。通過互動能使大學生充分的參與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讓大學生體會到主人公的地位,極大的提高大學生的參與意識。
除了對網絡進行思想政治展示之外,為了全面促使當代大學生發展,高校應該努力提高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強化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大學生明白高校的條例、規定以及相關的思想政治法律、法規。高校在宣傳中,讓大學生知道“言論自負”道理。其次,通過相關思想政治案例的實踐,讓大學生親身經歷后去體會其價值判斷的高低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再次,大學生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大學生應該做到不盲目散播不實消息和虛假輿論,并且提高自身承擔輿論壓力、負面信息的能力。綜上,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加強對其傳播內容的控制,禁止大學生對反動、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傳播,禁止其利用網絡侵害他人利益,進而全面的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
中國高校應該努力的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通過多種社團組織讓學生參與其中,增加他們的交友范圍,培養其興趣愛好,讓大學生組織真正在高校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深入到大學生的社團之中,讓大學生在正確的思想政治引領下發揮應有的作用。
從理論上研究,新媒體網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傳統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對其固有理論進行創新。新媒體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促使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更加復雜,這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須在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前提下,豐富完善其教育體系。
實踐中,在新媒體背景下,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起步較晚,還未形成科學的研究結果。面對復雜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高校應該通過更具有實踐性的問卷調查、個案分析等方式,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和規律進行徹底的研究,做好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工作。為中國高校更好的研究新媒體視域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據,使高校思想教育在新媒體環境中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