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翠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2011年全國高校學習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指出:“我國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普遍不強,知識獲得與應用能力、學習過程自我監(jiān)控能力、學習資源管理與應用能力都處于中等水平,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1]現代漢語課程是給大學新生開設的第一門語言類專業(yè)必修課,是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先行課,可以說是中學課程向大學課程銜接的轉折點,課程處理的方式,對于學生如何認知專業(yè),如何學習,角色定位等一系列問題會產生重要影響。
通過抽樣調查,把握和認識現代漢語課程學生目前的自主學習現狀,總結存在的問題,指出癥結所在,同時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和建議,進而思考和探討提升該課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理論方案。
研究者對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英語翻譯專業(yè)的現代漢語課程展開了調查。本調查主要采用問卷發(fā)放和隨機訪談方法,共隨機發(fā)放調查問卷237份,回收237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結果顯示:65.3%的學生對課程感興趣;58.6%的學生學習動機良好;從心里認知角度,62%的學生認為該門課程有價值,并且很喜歡。所以,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整體學生對于現代漢語課程的主觀接受度比較高,能夠認識到學習該門課程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
結果顯示:80.6%的學生會花費半個到兩個小時時間來學習該課程;45.6%學生能制定學習目標,但是缺乏毅力堅持;95.3%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積極解決問題,但是主要是靠自己查閱資料和尋求教師的幫助。從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自認學習目標明確,能夠花費一定的時間來學習,并且遇到問題時能夠想辦法去解決,學習態(tài)度端正,但是制定學習目標后,大部分同學缺乏執(zhí)行力,沒有毅力持之以恒。
結果顯示:學習方法方面,42.6%的學生有自己的學習方法,43.9%的學生依靠老師指導;教學方法方面,47.3%的學生喜歡精講多練,35%的學生喜歡多樣化教學方式。可以看出,學生絕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是傾向性不同,但是從學習效果上來看,有待改進。此外,教學方法上,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不喜歡傳統(tǒng)的講授式,期待教師教學方法上的改進,可以看出,學生比較重視實踐、重視知識的應用。
結果顯示:70%的學生知識獲得來源于課堂,22.4%的學生來源于課外學習資料。可以看出,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和課堂教學,自主的學習能力還是不夠的。
結果顯示:29.5%的學生會經常考慮改善學習狀況,63.7%的學生偶爾才會想起;62.4%的學生會主動預習,但是不能一直堅持;僅37.6%的學生能做到主動學習該課程;在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的自我認知方面,41.4%的學生認為有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但是自控力差,37.6%的學生認為在這兩方面都很一般。整體來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自主學習的意識薄弱,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夠,而且學生自我認知非常清晰,應該是非常期待在這方面有所提高。
調查顯示:課余時間利用上,排名第一的是社團活動,第二是上網,第三是學習,第四是睡覺;如果其他事情和學習發(fā)生沖突,51.5%的學生看情況處理,僅31.6%的學生比較堅定的選擇學習,可以看出,利用到學習上的課外時間是不夠的。
結果顯示:41.8%學生認為學習目標不明確是影響自主學習該課程的主要因素,30.8%的人認為是方法不恰當,24.5%的學生認為態(tài)度不認真,19.8%學生認為是興趣不濃。在給學校和教師提想法和意見方面,40%的學生認為平時缺乏自主控制的時間,20.7%的學生認為供學習的設備少,18.6%的學生認為缺乏學習氛圍,13.5%的學生認為缺乏學習場地。
通過對整個調查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夠、十分依賴老師。表現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夠明確,自控能力差,沒有毅力,并缺乏執(zhí)行力,而且,對于業(yè)余時間不能夠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這些方面的表現都是
有因果關系的,據此根據以上的調查結果,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根據以上的調查結論,論文主要從教師角度切入,探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對教師而言,課程之初,必須幫助學生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制定規(guī)劃,明確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夠明白,該課程是什么?為什么學習該課程?通過什么途徑及如何學習?學習之后可以解決什么問題?該課程的學習方法,學習的進度安排,考核方式及標準等一系列和課程有關的事項,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學習,這樣才能燃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滿信心,充滿期待。
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學生本身的問題、教育體制的問題、教育環(huán)境的問題等,所以單純靠學生自己轉變學習思想,提升學習能力,這是不可行的。從教師角度來講,需要教師整合和優(yōu)化教學內容,精煉知識點,根據知識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線上線下結合、精講多練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并形成行之有效的適合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模式,這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研究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管理,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
科學的思路,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功的保證,教師授課時要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學會思考,指導學生學會聽課,學會預習、復習和總結,并通過作業(yè)批改和講評指導和鼓勵學生,教會學生如何上網查閱專業(yè)資料、如何撰寫學術論文,并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導并培養(yǎng)學生充分合理利用時間,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學會在課程與課外活動發(fā)生沖突時,合理解決矛盾,提高學習效率,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及終生學習的能力打下基礎。
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能夠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要嚴格管理課堂,采取公平正面教育,課程和學習的要求要明確,并能貫徹執(zhí)行,這對于惰性比較強的學生來講是有很大的作用的。[3]此外,一些細節(jié)但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教師要能夠提前進教室,記住學生名字,了解學生,這對營造學習氛圍作用不可小覷。
此外,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方便學生學習和閱讀。網絡化時代,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讓學生遠離網絡,采取沒收手機,切斷網絡這樣的方式已經不適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在課內外要能夠合理有效利用電腦、手機網絡,并在適合的場所給學生提供教學設備,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
現代漢語課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缺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只是對策的一部分,還要從課程資源的提供、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校風學風的建設、育人環(huán)境的建設、學習硬件設備的提供等相關方面進行思考。通過調查和訪談,學生反饋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希望在此基礎上提出的解決策略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雄.高等教育大眾化和信息化社會背景下的大學學習變革——第十次全國高校學習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會議綜述[J].中國大學教育,2011(5):94-95.
[2]李媛.美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啟示[J].教育與職業(yè),2013(06):104-105.
[3]馮偉,張治勇.混合式實踐教學的探索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2(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