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拉不拉琴
有傳言稱,拉小提琴可能會影響聽力。家長們心里不免咯噔一下:真的嗎?那孩子還能不能學了?
拉小提琴造成聽力損傷,這事確實發生過。曾有新聞報道,一名音樂老師因密集集訓學生,每天教導示范拉小提琴,一個月下來,左耳突然耳鳴,聽力受影響。這種情況,叫做噪聲性聽力損傷。要導致這種結果,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有噪音;二是處于噪音中的時間要長。
美妙悅耳的琴聲,會是噪聲?醫學上可不這么定義的。只要超過85分貝,就有損害聽力的危險,就是噪音。小提琴的聲音,從音孔發出時,可達100分貝,傳到耳間時,仍超過90分貝。由此可見,確實有一定的殺傷力。如果你每天狂拉好幾個小時,并長期持續下去,聽力受影響,那是必然。
網上也有學琴者現身說法:“開始學小提琴不久,發現小提琴聲很刺耳,耳朵很難受,有時候還耳鳴。”其實,這對初學者而言,并不少見。小提琴的演奏,極考功夫,學起來難度也大。持琴姿勢、運弓按弦、力道控制等,都需要長期磨煉,最終才能從“鋸木頭”變成奏樂。
此外,如果練習用的琴不好,練習的環境太狹小、封閉,也會加劇聽覺不適。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耳鳴等輕微聽力損傷的癥狀,確實有可能。不過,劃重點——這種聽力損傷是輕微的,不用過于緊張。畢竟,相比于赤裸裸的噪聲,琴聲還是要悅耳、柔和得多。而人的身體又存在自我修復機制,只要及時發現,作出調整,就不會對聽力造成太大影響。凡事都有兩面性,拉小提琴的人,對聲音還會更敏感,辨音能力更強。也因此,純熟的小提琴演奏者,被譽為“金耳朵”。
當然,如果孩子要學琴,家長也得做好各項保護措施,防患于未然。
要注意以下幾點:
●盡量選一把好琴,年齡小的可以選小號兒童琴;
●盡量在空曠的環境中練習;
●練習過程中戴專業降噪耳塞;
●初期每天練習時間不超過2小時;
●練習過程中,如果出現耳鳴等明確不適癥狀,立即暫停休息;
●生活中注意保護聽力,定期去醫院耳鼻喉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