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金枝
在人們的生活中,養成了許多不良的飲食習慣,這些壞習慣對人體的健康有著極大的危害。因此,專家告誡人們:要想身體健康,請遠離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
吃葷后立即飲茶。有些人吃完肉、蛋、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后,習慣于立即一飲茶,以便去味,助消化。其實不然,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這樣延長糞便在腸道的滯留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的吸收,影響健康,所以最好過一會再喝。
空腹過久易患膽結石。醫學研究發現,在20~30歲的膽結石女性患者中,空腹時間比同齡正常女性長,其中90%以上的患者是不吃早餐或只進食少量牛奶。研究證實,人體空腹過久與膽結石的形成有密切關系。這是因為人體在空腹時,體內的膽汁量分泌減少,膽汁中膽鹽的含量下降,而膽固醇的含量不變,長此下去,膽汁中的膽固醇就會處于一種飽和狀態。由于膽汁中膽鹽與膽固醇正常比例減少,膽固醇極易沉積起來,形成膽固醇結石。而且糖能刺激體內膽固醇的合成,所以應少吃糖。
滋補品用沸水泡飲。時下吃滋補品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許多人都習慣沸水沖飲,這種方法是不大科學的,因為滋補品中所含的糖化酵素和不少營養素很容易在高溫作用下分解變質而遭到破壞。實驗證明,這些滋補品加熱到60攝氏度到80攝氏度時,其中某些成分便發生變化。因此,只需用近60攝氏度的溫開水調勻即可食用。
飲食過量易傷腸胃。人體營養來自飲食,但飲食過量往往會損傷胃腸。調理飲食既要善食,也要善節,特別是晚餐寧少食,勿太飽,也不宜過于肥美。若吃肥肉烈酒,滋膩腥葷,易傷人胃氣。如若暴飲、暴食和餐餐飲食過量,會引起胃擴張,橫膈升高,增加心臟負擔,還可誘發心肌梗塞、膽囊炎、胰腺炎、胃潰瘍、急性腸胃炎等疾病。即使大饑渴時也不宜過食、過飲。孫思邈說:“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癖。”
常喝礦泉水易患腎結石。腎結石的形成主要有下列三種原因:1、水和食物中的鈣質過量,積聚腎中形成結石;2、尿酸過濃,容易造成鈣質沉淀,形成結石;3、腎臟發炎,無法及時將鈣質排出體外,日積月累形成結石。要避免腎結石,最重要的是多喝水,每天最少要喝2500毫升普通開水,加速尿液排放,不斷地把腎中沉淀和積聚的鈣質排出體外。由于礦泉水含有大量的鈣質,如經常大量飲用,會使其中的鈣質沉積,形成結石。
進食忌過燙過生冷。進食忌太寒太熱,應“適溫而食”。食物過熱、過燙對消化道易造成傷害,燒灼粘膜,燙傷管壁,久而生變。正如內經所說:“胃中寒則腹脹,腸中寒則腹鳴餮泄。”即使炎炎酷暑也不可隨意進食生冷食品。
吃飯速度太快易致肥胖。營養專家認為,吃飯太快,大腦食物中樞神經難以控制,往往在進食過量后才發出停食的信號,這樣體內儲存的大量的能源,便轉化為脂肪,產生肥胖病。因此,吃飯應細嚼慢咽,這樣有利于食物與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從而減輕胃的負擔。吃飯時一旦出現輕度飽脹感最好停止進食。日本有位學者發現,給以同量的食物,胖者食用時間比瘦者快。基于這種觀察,他試用慢食方式給人減肥,結果證明,肥胖男子慢食19周,體重減少了4千克;肥胖女子慢食20周,體重減輕4.5千克,收效甚佳。“慢食”有益于減肥,據分析,要想慢食就要細嚼,而細嚼則可促進血糖升高,從而使大腦在恰到好處時發出停食的信號。這就避免了因吃喝過多招致肥胖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