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性琴
(甘肅省平川區長征小學,甘肅 白銀 730910)
新課程的全面推行也促使小學數學課堂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有效備課的實施為高效課堂的實踐提供了詳盡的操作案例,課堂作業設計也變得與眾不同。數學作業是課堂學習的復習,也是課堂教學的鞏固,作業設計延續了課堂教學,是課堂教與學的拓展延伸,是數學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完成作業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作業設計不科學會扼殺學習積極性,制約學習靈活性,讓課堂變得缺乏靈動性。新課程標準是我們實施課堂教學的依據,新穎有趣而兼具開放型的數學作業,學生學習能力有效提升,我們的數學課堂因作業而精彩紛呈。
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是學生作業設計的源頭,從學生的身邊世界出發,選擇學生現實而感興趣的事物,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提升數學學習的高效性。作業題型做到“活”、“新”、“趣”和“奇”,多途徑將知識、訓練和思維寓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知識面,讓生動有趣成為作業內容的主旋律,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自覺主動完成作業。如學習了“數的整除”后,我設計了趣味作業:猜猜我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最小一位數。(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7的最小倍數。( )最大的一位數。( )最小的合數。(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一位數。( )最小的自然數。( )最小的偶數。( )2和9的最小公倍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將有趣的猜謎活動糅合進作業設計中,“學生猜得津津有味,做的激情四射。”
數學課堂的豐富多彩來源于生活的五彩繽紛,要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才是“活”的數學,是更具實踐意義的數學。設計家庭作業時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內容源于學生喜聞樂見的現實生活。同時家庭作業的設計中引入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題目,錘煉形成學生應用的意識和能力,培育學生解題習慣,在過程中形成積極解題意識,讓創造性解決問題。如教學“千克的初步認識”后,我如此安排學生作業:(1)在自己家里找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問問家人我們生活中常說的斤和千克之間是什么關系?(2)調查1根雙匯火腿腸、一包中鹽加碘鹽、一瓶康師傅綠茶、一袋小二黑米醋等的重量。(3)和爸爸媽媽一起先猜猜1千克的綠豆大約有多少粒?然后稱一稱,數一數。
教師直面的是不同的學生個體。可針對學情和學生差異進行分層練習。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等組別——作業自選超市,商品是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情資源選擇商品——適合自己的作業。每個學生選擇不同度量的作業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收獲,在練習中體驗成功,收獲屬于自己的快樂和喜悅。如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把作業設計成學生喜歡的肯德基兒童自助套餐形式,讓學生在寬松的作業氛圍中使不同學情的學生全員參與,都用不同的收獲。
A餐:寫出每道題目的積及相應的口訣。
7×9=( ) 9×9=( )
口訣:( ) 口訣:( )
B餐:填上合適的數。
( )×9=72 9×( )=45
C餐:想一想,括號里能填幾?
9×6+9=9×( ) 9×6-9=9×( )
自助套餐形式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
學生興趣是作業設計的關鍵,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是作業設計的基礎,需要能夠成功調動起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掀開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潘多拉魔盒。如教學了《長正方與正方形的面積》后,我的作業設計了如下問題:小明要給客廳陽臺和陰臺窗戶安裝窗簾,每扇窗戶高2米,寬6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布料?作業交流時學生的解答如出一轍:2×6×2=24(平方米)。有位學生多解答提出質疑:這樣買布太少,會遮不住太陽,應多買些。學生自由議論,課堂數學有形無形融入現實生活的運用。開放性的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撐起學生創新的湛藍天空。
作業設計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根據學生現實設計自主與合作性的作業,作業設計與聯系關注學生自身的體驗。探究性作業強調過程的合作與實踐,整合學生創設的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健全人格。如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計算》后,我設計了“包裝生日蛋糕”的實踐題。給每個合作小組提供一個生日蛋糕包裝盒,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每個包裝盒如何包裝?怎樣包裝更省包裝紙張?學生通過自身實踐和現場操作強化理解圓柱體的表面積。實踐作業中學生根據特長合理分工有效合作,這其實也是特殊的由學生自主布置的分層作業。
[1]郭明心.小學中年級數學作業有效性實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2]夏愛玉.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