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好榮
(廣饒縣丁莊鎮中心初級中學,山東 廣饒 257345)
對于初中語文教材內容來說,文章所使用的寫作方式具有多樣性,比如說前后呼應、設置懸念、夾敘夾議以及層層鋪墊等方式,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的時候,應當對文章使用的寫作方式加以批注,對于文章在什么地方使用了什么樣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及達到什么樣的藝術表現效果等進行及時的批注。比如,在人教版《智取生辰綱》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的時候,要應當要求學生對課文中所使用的寫作手法進行分析,比如說,這一課在寫作的過程中一大顯著的特征就是使用了明暗兩條線來推動情節發展,這個時候,教師應當及時引導學生對這兩條線加以批注,并在課文旁邊將兩條線變化過程中的三組矛盾加以標注,然后將表現手法記下來,比如說設置的層層鋪墊、伏筆等等,通過進行批注,使得學生對文章想要表達的主題以及文章的結構有更為清晰的掌握,對此類文章的寫作手法也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對于語文閱讀來說,把握文章的意蘊是關鍵,只有掌握意蘊才能夠領會文章的精華,所以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關鍵詞或者是關鍵的語句,引導學生對作者的中心思想加以領會。
為了使得學生對文章意蘊有更為透徹的理解,教師在進行批注式教學的時候,還應當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空白處加以關注,在空白處進行批注,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寫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比如,教師在教授《孔乙己》這一課文的時候,盡管孔乙己的命運在文中沒有交代,但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和思考,比如引導學生在文章旁邊進行批注,表明這樣的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等。
基于文學理論的角度,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客觀事物與作者主觀態度的有效結合和統一,是意象的統一,只有把握了意象,才能夠真正抓住作者透過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對文章的主旨與要義有所領會與掌握。所以說,教師在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時候,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對文章意象進行領會,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事物的描寫加以分析與批注,繼而有效領會和掌握作者透過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比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課文《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一文的時候,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對這一文章中所表現出來的“路基”“老水車”“礦燈”等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批注和分析,盡管這些事物是很平凡與普通的,但是透過作者的描寫卻能夠表達出不一樣的意義。比如,文中透過對“破水車”等事物的描寫,能夠體現出祖國的落后與貧窮,透過對“黎明”的描寫,能夠表達出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人民勵精圖治以及奮發圖強的精神面貌,同時也體現出作者的喜悅與期待。教師通過對課文中的意象加以批注以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能夠使得學生對客觀事物與作者情感之間的聯系有更為深刻的把握,繼而對作品的理解也就會更為透徹。
所謂的補充型批注,主要是對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及閱讀能力加以提升的有效方式和途徑,通過教師鼓勵學生在課文閱讀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對課文的理解,繼而對課文進行補充,這樣的補充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一段話,同時也可以是對課文原文的續寫以及改寫,這樣的方式對于那些有一定寫作基礎與閱讀能力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適合的,比如說,在《我的叔叔于勒》這一文中,有些學生就對文章進行了補充式批注,這個時候,教師還應當詢問學生為何要進行補充式批注以及為何做這樣的補充式批示,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有確切的掌握,繼而提升后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閱讀是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式,通過閱讀能夠使得學生自身的個性得到體現和張揚,有效保護學生的閱讀個性,從而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其中對于初中閱讀教學來說,批注式閱讀法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豐富,還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激發,在閱讀中體會到更多的情感與樂趣。通過批注式閱讀教學,能夠使得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凸顯和保護,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注式閱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引導學生在批注的時候要進行積極的思考與分析,從而使得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批注式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于受種種因素的影響,批注式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還開展得不夠。根據閱讀材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廣泛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1]戴志忠.關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若干問題[J].珠江教育論壇,2012(02).
[2]姚紅紅.小說閱讀“圈點批注”教學法的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參考,2017(10).
[3]宿百哲.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多元解讀[J].新課程(中學),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