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永
(寺家莊鎮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200)
“微課”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是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將語音、視頻、圖像整合到一起的教學手段。當前形勢下初中教師已經能夠將“微課”與自身的教學工作聯系到一起,但大部分教師仍沒有達到對于微課的有效應用。如何利用微課正確的對初中生進行初中語文教育,提高其閱讀能力、寫作水平以及人文素養[1],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去思考以及無法避免的問題。
利用微課對初中生進行語文教學在我國現已被廣泛使用。但是在應用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弊端阻礙了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進一步發展。
(一)實踐與理念不相符
首先在微課的理念上,是力求使用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到達教學目的[2],達到培養初中生語文素養的目標。但是由于大部分家長對于科技時代下的產物抱有抵觸心理,導致微課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受到阻礙。對于互聯網來說,家長有著各種各樣的擔憂,其中包括初中生分辨事物好壞的能力較差,容易被網絡所誘導;初中生自制力差,較容易沉迷于網絡的虛幻世界;初中生過于依賴科技產品,對于培養其思考能力有所阻礙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無形中為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增設了柵欄。這樣一來,家長崇尚傳統的教學手段,忽視微課教學,導致微課教學進展不順利,效果不佳。
(二)時間安排不合理
將微課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旨在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以及技術為學生進行知識的預熱或鞏固,以便提升課堂的效率或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當前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暴露出的最大弊端就是時間安排的不合理性。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微課在課前、課中、課后的介入時間較為不合理,這樣容易導致課前無法達到預熱效果;課中介入突兀,學生難以理解;課后教學反饋差。二是在微課的占用時間上,初中語文教師把握不好尺度,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失去耐心,時間過短達不到理想教學效果。
(三)學生缺少興趣
微課是對于傳統形式上的教學方式的顛覆。微課教學與傳統課堂上教學不同,課堂上教學強調的是互動性,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而微課教學是教師一個人的展示臺。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教學內容無法吸引到學生,學生會難以全身心投入。由于技術以及初中語文學科的特點限制,現在初中語文微課普遍呈現出簡單化的特點。因此在實際的微課教學過程當中,學生提不起興趣,相比微課而言,互聯網上的其他東西更具吸引力。
(一)實踐與理念進行統一[3]
教師要學會利用微課的優勢來幫助家長轉變對于微課的態度。打消家長的偏見。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積極進行溝通。例如,教師可以建立家長交流群,每天在群里分享課上情況,尤其是在微課使用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同時,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加強自我管理能力,學會正確使用網絡,提高信息的辨別能力。這樣一來,可以從根本上達到實踐與理念上的統一。
(二)合理安排微課時間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認清微課在教學中的角色。微課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需要根據具體的課程情況進行微課的插入時間。例如,在學習《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選取一個重難點內容作為微課的主體,“‘買橘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可否將文章的標題‘背影’變為‘橘子’?”給學生幾分鐘時間進行討論,而后在講解過程中插入微課為學生揭曉問題的答案。之后也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設計問題“父親說不送我為什么最后又親自送我?”同時給出選項讓學生進行選擇,而后進行正式講課。微課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起到“課堂導入”的作用,幫助學生了解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三)微課講解以吸引學生為目標
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的微課,其講解應該是新穎、有趣、簡潔明了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想要探究下去的欲望。對于初中語文教材,怎樣把枯燥的文字知識利用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有較強的語文功底與學習能力。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多多借鑒優秀的微課講解模式。從較為出名的微課網站上對微課進行深入研究,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與自己的講課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微課講課模式。教師應當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角色,教學過程同樣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教師一定要注意不能閉門造車,只有將自己的視野打開才能進一步打開學生的視野。
綜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幫助培養人才的新手段。正確利用微課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人文素養,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學校仍能夠緊跟時代的潮流,不落后于時代發展。
[1]李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的運用實踐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133.
[2]趙世波.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5):47-48.
[3]劉思國.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