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仁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后,王必成率領的華野六縱作為主攻新安鎮地區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主力部隊之一,從山東臨沂地區南下,直撲新安鎮。
黃百韜兵團西撤后,六縱奉命沿隴海鐵路南側向黃百韜兵團展開了勇猛的追擊,并在渡過運河后在碾莊西南方向對碾莊之敵形成包圍,開展攻擊。他們在特種兵部隊部分坦克的配合下,不斷向當面之敵發動攻擊,攻占了一個又一個外圍村莊據點,與頑抗之敵進行了激烈的搏殺。期間,部隊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炸敵堡”的英雄張樹才,就是六縱51團八連的戰士。在碾莊激戰正酣時,六縱突然接到命令:野戰軍司令部要求他們率部撤出戰場,南下固鎮、任橋一線,阻擊從蚌埠北上增援黃百韜兵團的國民黨第六兵團和第八兵團(即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
原來,國民黨南京國防部見黃百韜兵團危在旦夕,嚴令駐蚌埠的李、劉二兵團北上增援,以解黃百韜兵團之圍。華野司令部首先想到了敢打硬仗的王必成,于是立即抽調六縱前往阻擊。得到命令后王必成迅速率領華野六縱由碾莊攻堅戰轉入阻擊戰,面對火力優勢的敵人,在任橋、固鎮、花莊集一線進行頑強奮戰,沒有讓國民黨援軍的一兵一卒接近碾莊,有力保障了解放軍全殲黃百韜兵團。
后來,蔣介石又命令李、劉二兵團與徐州之敵“南北對進”打通津浦線,解救雙堆集地區的黃維兵團。王必成率領六縱和兄弟部隊一起再次粉碎了敵人的企圖:他們在蚌埠以北,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蚌埠之敵出動了八個步兵師,一個戰車大隊,晝夜攻擊,付出了15000余人的代價,卻始終被阻擊在距離黃維兵團被圍地點幾公里之外,眼看著黃維兵團被殲而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