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醫咖:中國工程院院士 呼吸病學專家 王辰
在不久前舉辦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8”上,作為我國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方面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獲得了終身呼吸成就獎。獲獎后,王辰院士發表真誠感言:今天的一點成就都是和團隊一起努力的結果。在這個時候,很強烈悟到的一點就是醫學是團隊協作,學會跟大家一起做事才有勝算和成功可言……
王辰院士,緣其所愛,盡其所能,為學科,為醫學,為生命——擔當。
1991 年,王辰的名字令人矚目地登上《北京日報》。這一年,他成為當時我國最年輕的副主任醫師。在醫學界看來,29歲就走到了一個青年醫生的高峰,但在事業藍圖中,王辰的奉獻與貢獻才剛剛開始。
作為國家呼吸病學重點學科帶頭人、科技部呼吸與肺循環研究創新團隊帶頭人,他從規范推廣呼吸支持技術發力,首創肺栓塞半量溶栓新方案,創立序貫通氣新療法,揭示新發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確證中藥對流感療效。面對頑疾,屢屢創新突破,他為中國醫學界贏得了國際尊重。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柳葉刀》等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發表論著100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獲世界衛生組織控煙杰出貢獻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青年成名,已是業界翹楚;壯年臨危受命,掛帥非典與抗甲流一線;他推動建立的從控煙到肺移植的呼吸病全程防治照護體系拯救無數生命。一吸一呼之間,王辰奮力于以科學實現人道。但這依然讓他無法放松,因為他覺得,大醫者的使命不只如此。在當選院士的那一刻,王辰內心強烈地閃著一個念頭:培養人。
一個新的崗位,一副新的重擔。王辰像對待疾病一樣,縝密洞察,對癥下藥。他極力倡導推動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被稱為國家臨床醫學人才的“基因改造”工程;他推行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科室規范化建設,成為解決我國臨床科室非同質性問題的科學方略和有效路徑;他提出創建國家專科醫聯體的理論構想并在呼吸領域率先付諸實踐。
王辰以“昌明進取、正道力行”的壯懷和血性,呼喚真知,推進變革。一個個國家政策隨之出臺,一項項頂層設計次第展開,中國呼吸學科開始奔跑在從弱學科、大學科到強學科的大道上,呼吸學科的大格局悄然成型……如今,身兼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的王辰院士更是瞄準世界前沿方向,致力于醫學研究和教育體系的創新。而作為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他還將從多學科系統工程的角度著力推動中國衛生健康體系建設。
目前,呼吸疾病已成為對人民健康威脅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慢性呼吸疾病為WHO“四大慢病”之一,慢阻肺為第三位致死疾病,肺癌成為第一大腫瘤,第四位致死疾病,下呼吸道感染為第五位致死疾病,呼吸傳染病為最突出新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重大。肺結核將成為第一傳染病,塵肺占職業病90%,關乎對社會弱勢群體關懷。按系統計,呼吸疾病為第一大系統疾病。
在“2018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上,王辰院士表示,基層地區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診治規范約為30%~60%,而呼吸病,以常見疾病慢阻肺舉例,規范率僅為10%~30%。此外,疑難危重患者轉診路徑不暢,轉診難、信息不對稱也是亟需改變的問題。
“我國呼吸疾病防治需求與呼吸學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突出。”王辰院士表示,解決辦法是:建立和發展呼吸專科醫聯體。“專科醫聯體是在某個領域具有領先地位、具有一定優勢的專科醫院,跟若干家大規模醫院形成協作關系,同時帶動全國的基層醫療單位的發展,把碎片化資源整合成一個系統。呼吸專科醫聯體不同于以往已規范建立的區域性醫聯體,屬于專門解決某專科領域醫療和學科建設問題的‘提高型’醫聯體,其覆蓋范圍可以擴展至全國。資源系統化后,專科醫聯體可在各地聯合學術與技術實力較強的醫院作為協作單位,與牽頭單位共同實施技術輻射和雙向轉診;邀請各級基層醫院作為成員單位,幫助其解決專科醫療和學科建設問題。如此,可望有效統籌、整合、優化、合理配置專科醫療資源,分層級引導、安排專科疾病患者就醫,將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最需要的疑難危重癥診療上,使患者獲得科學、便捷、經濟、高效、連續的醫療照護。”
王辰院士還認為,發展學科則需通過“三駕馬車”實施。所謂的“三駕馬車”即“人——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專培、專修、單修;科室——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科室規范化建設;行業——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專科醫聯體”。
具體內容主要為:形成適合中國情況的立體專科臨床人才培養體系;設立醫院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科室建設層級標準,以規范化建設引領全國呼吸學科的同質化發展;提出專科醫聯體的構想并創建全國呼吸專科醫聯體,起到整合資源、構建體系、照護患者、發展學科的作用,實質性地促進了分級診療。
在積極推動呼吸學科快速發展造福患者的同時,對于醫療本質,王辰院士也有自己的思考。
“醫患關系是其中至為重要甚至是最為重要的一類。醫患關系,關系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所以它至為重要。人在生病的時候,從精神到心理都是最脆弱的,這時候特別需要有人撫慰和關心,醫患關系就是這個時候產生的。醫患關系應該說是人世間最溫情、溫暖、善良的關系,如果出現緊張狀況,必須給予改變。需要全社會和醫患雙方一起努力。”
王辰院士指出,大家都應該認識到,目前社會有一點誤區,就是認為醫患關系的醫療行為好像是一種服務,甚至有點像商業服務,其實這是不對的。“醫療問題的本質是照護,而不是服務,這個照護與服務在本質和內涵上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大家對醫患關系的本質、醫療的本質給予充分認識。所以在未來,我想通過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通過提高醫療衛生系統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一起真正形成非常友善的醫患關系,從而真正為人民的健康事業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