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慰群
最近美國專家的一項研究顯示,青少年及成年早期攝食易上火促炎癥的飲食會促進體內慢性炎癥的發生,隨著乳房的迅速發育,對包括不健康飲食在內的不良生活方式就變得異常敏感,如精制糖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及攝食大量高脂肪紅肉和加工肉類誘發的慢性炎癥,會增加女性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研究發現,精制糖及含糖飲料容易誘發細胞炎癥。年初美國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發現,大量糖的攝入會增加患乳腺癌及向肺部轉移的風險。用玉米等飼料圈養的豬、牛肉含有較多炎性物質、過量脂肪、激素、抗生素等成分。紅肉含有一種人體沒有的分子Neu5Gc,一旦攝入這種化合物,機體易于出現炎癥反應。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宣布加工肉制品為致癌物,而紅肉為較可能致癌物。故而專家建議:減少紅肉消費量,最好以魚類和禽類代替,若食少量紅肉最好選天然飼料放養的有機肉為好,這對于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少女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加入反式脂肪酸含氫化脂肪的起酥油、精煉植物油、人造奶油的西點、蛋糕、香酥點心及油炸、燒烤的快餐食品也應盡量少吃。因為這些食品不僅升高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容易引起體內炎癥、胰島素抵抗和肥胖。研究顯示,常吃燒烤肉食的女性比不愛吃的女性患乳腺癌幾率要高出2倍。長期過量攝入含雌激素食物可能誘發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增生,甚至癌變。
多國科學家經數十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研究等發現常攝入以下食物,對預防乳腺癌大有裨益,介紹如下。
大豆及制品:如黃豆、青豆、黑豆、鷹嘴豆等含有5種抗癌成分,尤其每20克大豆就含有20毫克的大豆異黃酮,即植物性雌激素,能跟體內的雌激素“爭搶”雌激素受體“巢穴”,從而阻遏或削減了人的雌激素效應,能抑制乳腺癌細胞的滋長。新加坡一項調查發現,吃大豆及豆漿、豆腐等豆制品是一般人2倍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風險僅為一般人的一半。大豆異黃酮是天然的癌癥預防劑,對絕經期和絕經后的婦女都有保護作用。
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卷心菜、白蘿卜等。美國癌癥學會建議女性多吃西蘭花芽菜或西蘭花,因其含有最有效的防癌物質蘿卜、硫素(即萊菔硫烷)等。美國研究人員稱,西蘭花能抵御癌細胞和癌前細胞的生長。蘿卜、硫素能使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喪失活性,還能提高良性雌激素代謝的比例,尚有保護DNA作用。每周食用兩三次有助降低婦女患乳腺癌的風險。卷心菜能使雌激素代謝滅活的速度增長50%,從而使血中過高的雌激素水平自然下降。
富脂深海魚:如三文魚、金槍魚、沙丁魚、鱒魚、鮪魚、鰻魚等。一項針對27個國家乳腺癌病例的調查資料顯示,乳腺癌低發國家,如日本婦女每天魚肉等海鮮攝入量較多。專家指出育齡期婦女最好能每周能吃兩三次深海富脂魚;其所含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歐米伽-3(ω-3)脂肪酸、維生素D、硒元素等,有助于激發人體正常免疫功能以抑制癌細胞的增長。
初榨特級橄欖油:據19個隊列涉及3.7萬人、年齡18~85歲女性調查資料分析顯示,橄欖油的攝入可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其抗癌成分與所含鯊烯酚類物質有關。育齡期及絕經后婦女最好能每天將兩茶匙清香的初榨特級橄欖油加入生菜或涼拌菜食用,不僅有助調脂、降壓、美容,還有預防乳腺癌的功效。
其他:①海藻類食物:調查發現,日本婦女乳腺癌發病率比歐美婦女低得多,日本婦女喜食海帶、紫菜、海苔等海藻類食物,而海藻為富含碘及藻聚糖、藻朊酸、?;撬岬鹊膲A性食品。動物實驗發現,缺碘的大鼠更易發生乳腺增生病變。專家建議育齡期婦女適量增加碘的攝取量可使卵巢濾泡黃體化,有助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減少患乳腺癌的風險。②水果:《國際癌癥雜志》曾發表一項不同蔬果對中國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影響的研究,發現香蕉是有助降低患病概率的水果之一?!掇r業與食品化學雜志》一項研究表明,芒果中所含丹寧酸多酚有助降低乳腺癌風險。此外,越橘、木瓜、草莓、杏等水果對預防乳腺癌也有作用。③全小麥:每天攝入含30克麩皮量全小麥可降低血循環中雌激素的含量,從而達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