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玲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7)
教師本體論現象在獨立學院體育課堂中時有存在。體育教學的目標機械性圍繞體育教學大綱進行,僵化的體育課堂,固執的圍繞大綱施教,忽視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在制定體育教學目標時,單純的以鍛煉學生身體為目標。本質上看,教師看似完成了體育教學的目標,但任務式完成教學目標在教育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應視為懶惰教育行為。因其沒有緊跟體育教學發展的潮流,更沒有注重學生群體的變化。教師本體論本質為教師唯心論。從唯物主義課堂角度,應充分認可學生的本體地位,十分注重他們的需求和對體育自我教育方法的引導,為學生終身體育學習打基礎。
體育教學課堂講求互動式教學,需要師生相互間的密切配合。而當前獨立學院的體育教師,存在一本教案用幾年的現象。僵硬和陳舊的教案不但跟不上時代節湊,更是忽略了學生不斷變化的個性和特征。教案的僵化和條狀化,直觀的表明了教師沒有將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人文理念貫徹進教案、進課堂,是缺乏人文思維的教條式思維,陳舊的思維方式拖了時代的后腿,應被革新和唾病。教案的本本化,另一方面桎梏了學生開展體育活動和學習的自主性,受制于拿學分的固定目標,機械式完成任務,壓抑了對體育活動本身上的活潑性和愉悅性。教案的本本化,沒有為體育教學預留更多的發揮空間,制約了體育活動的膨脹力,使體育教學失去前進的根本動力。
我國開展素質教育已經有些年頭,受制于體育課程的長期邊緣化定位,獨立學院教師體育教學觀念長期以來得不到更新,教學思維固化,甚至沿襲計劃經濟年代時的陳舊教學觀念。可見,教學思維的落后,會從根本上制約素質教育的開展。體育教學進入21世紀,體育科研提出人文體育概念,在教育部門大力進行素質教育方向下,很多體育教師從教案和口號上都引入了人文體育理念,但受其自身思維更新能力的局限,或沒有自我認同人文體育理念,或披著人文體育教學的皮,做著舊體育教學的事,這種四不像現象在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育教學實踐中奇怪的存在著。
體育科學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體育人文精神和科學體育精神二者之間的辯證統一。近幾年世界上體育賽事籌備過程中,人文體育和科學體育二者的結合極為凸顯,無論在賽事徽標、建筑物、開閉幕式以及吉祥物上,主辦方都全方面的對人文體育精神與科學體育精神進行了融合,以體現主辦方科學技術的先進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謂人文體育精神,其本質在于主動表現體育對人存在價值和意義的關懷。人類用體育獲得快樂和健康,借此表現對自身命運、前途的關切。還應注意得到,體育作為社會實踐活動分支,具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所共有的內容和屬性,對體育科學的研究和探討本就方法多樣、范圍寬廣。從以上看,體育科學需要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文精神、人文環境和文化底蘊,也需要自然科學、科學技術的工具理性、實證方法和技術手段。崇善人文,求真科學,二者相互包容而又相互發展。由此,獨立學院體育工作者理應充分認同人文體育理念,并將其主觀能動的發揮進課堂。
人文理念式體育教學法,本質在于注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式地位,通過引入人文社會科學的理念和傳統文化,來豐富和活躍體育教學課堂,使學生在體育實踐活動中,一邊接觸體育,一邊吸收人文知識,實現健康體魄和文化修養的雙養分。創新型人文體育教學法還應當注重吸收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豐富的實踐案列,通過對比分析,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對于出現的弊端應及時的更正,對于反復實踐而成功的教學方法要迅速推廣,以推廣達成優秀教學方法的迅速普及,借此提升體育教學創新平臺的整體高度。在不斷成長的體育教學創新平臺上,通過不斷的修正和升級教學方法,達成良性循環,為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體育教學目標和內容應當體現人文精神。通過把豐厚的人文思想引入到教學內容里來,讓學生耳濡目染,既有體育活動的科學性,又有深厚的人文氛圍做鋪墊,以此達成素質教育的目標,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健全的人格而服務。從教學內容設置的細節看,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實現體育的全面發展。通過人文理念的融入,充分尊重學生在體育教育中自主選擇的權利,制定各種預案,循循善誘,幫助學生了解該項體育活動、了解體育活動背后融合的各種人文精神,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金龍.“天人合一”的哲學觀與人文體育觀[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6).
[2]李野.高校體育教育中滲透“人文”理念的創新路徑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