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平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
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源泉是來自于對社會和諧發展的責任,來自于社會需求,目的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崗位。大學生公益創業是大學生的自主型創業,有助于增強畢業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樹立大學生的價值觀,使大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的人。大學生公益創業在服務社會和創造價值的同時,也在實現著我們個人的價值,充分的體現我們的個人價值對社會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公益創業的要求低,與社會的需求度高,受到民眾的認可度高,其成功的幾率大。大學生公益創業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成為了經濟學家們研究的一項重要議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公益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民眾的重視,大學生公益創業也隨之走進了我們的視線當中。公益創業的含義是指借助商業的手段來實現為社會公益事業提供資金助力,使社會各界組織將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相互融合,使得公益創業具有為社會服務的意義。大學生公益創業其目的在于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為弱勢群體謀取公眾社會利益的創業行為,公益創業值得我們大力的發展和壯大。大學生是公益創業最適合的對象,因為大學生擁有靈活的頭腦,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大學生是我國志愿者團體里人數最多的,他們積極的支持了公益事業的發展,充分了解公益事業的屬性,所以說大學生是公益創業的最佳主體。
我國的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升高,大學生就業壓力大。而且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三期重疊階段,經濟增速由高速增長換擋為中、高速增長,在這一階段企業都在進行自身結構的調整,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對大學生的需求由過去的單一型轉向為復合型的就業態勢,這就導致部分畢業大學生還不能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而公益創業可以給予大學生極高的創業熱情和對自己所學知識的展現平臺,使自己大學所學到的知識學有所用。公益創業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處事能力,在遇到問題時大學生的遇事協調能力和心理承壓能力都會得到明顯的提升,有助于大學生提高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形成團隊協作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大學生公益創業也是社會公益事業的一種,在公益創業的過程中很多新型的企業開始出現,同時也創造出了適應新型企業的很多崗位。這即增加了就業的崗位,同時也將科學技術轉化為了生產力,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大學生公益創業是具有公益性和社會責任的,在社會層面上,大學生的公益創業受到了社會和政府方面的支持,歷次國家重大會議都會有相關的鼓勵性政策頒布。但是因為我國的公益事業發展時間較短,在實踐當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導致應該蓬勃發展的新事物,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卻遇到了諸多的困境。大學生公益創業也是市場化經濟的一部分,也會遇到企業之間的競爭,如何才能夠在眾多的企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是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社會對大學生公益創業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對大學生的公益創業支持很難達到預定的效果。在大學生的家庭方面,大學生已經進入了社會,離開父母開始了自己的生活。但是在經濟方面還是對家里有一定的依賴性。如果大學生在創業的初期,得不到家里人力、物力的支持,就會對大學生的公益創業行為造成影響。大學生由于其社會生活經驗的不足,對社會上的人際交往不熟悉,行業的規則不夠理解,這都將導致大學生的公益創業發展受到影響。大學生在高校里接受到的公益創業課程教育不多,沒有很好地知識儲備基礎。具有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的高校并不多,這也導致了大學生公益創業之前的實際應用并不好。
大學生公益創業是屬于運用創新式的方法解決社會民生問題的新概念,大學生公益創業開始成為新的社會發展背景下一項增加就業的重要舉措。創業既是大學生的內心愿望,又是社會所需要的,但是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的道路是充滿荊棘的,面對未知,作為大學生必須要有一顆堅定的信念和膽識,勇于面對挑戰。作為大學生的教育搖籃,高校要為大學生構筑堅固的公益創業平臺,對大學生的公益創業行為給予指導,加強公益創業的教育針對性,使大學生群體的公益創業具有良好的基礎。
[1]張一帆.大學生公益參與過程研究[D].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2]王景厚,成潔.公益勞動是大學生的必修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1(1).
[3]游敏惠,程艷.大學生微公益現狀及其引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
[4]李雪,羅淑芳,鄭鈺琦.廣州高校大學生開展公益活動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4(18):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