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寶權 于 琴
(1.沈陽建筑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2.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現了教師的整個教學效果,在教師的教育教學評價中也占有足夠大的比重,因此也得到相當大的重視,而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好壞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創新改進起到導向性作用。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很關鍵特點是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不再是單純由學校進行管理,還有教師、學生、管理者行列都要對教學工作進行評價。尤其是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的表現更加具體,多數都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教師和學生同作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成員,在不同的區域盡管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但地位都同等重要。教學通過自我評價,認識到自身教學的不足以及從中總結經驗,以做到更好,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學生通過參與評價,間接參與到教學改革中,也提高了對教學改革的意識,同時因為學生是最直接的參與者,在課程的學習進程中一直都參與,所以也最能夠客觀合理的作出評價。
全面性的標準體系。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全面性標準指的是人的全面發展與系統的理念在質量評價中得出的反映。現在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特別重視整體的觀念,以及如果要以全局的角度對教學評價的各個要素以及環節都作出整體性的管理。然后就是需要放眼于對學生素質發展方面,如果要提高整體的素質教學,就不僅是學生的應試能力,還包括學生的整體素質,即文化素養、道德素養、身體素養以及心理素養等,其中文化素養是所有的基礎,道德素養是根本。
層次性的標準體型。課堂教學的質量評價的層次性主要是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中心,再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來設計不同層次的評判標準。一個是基本的學科標準,每門課程的教學方式不一樣,其授課特色是不一樣的,評價時需要根據實際問題來具體分析,所以就需要建立不同層次的學科標準。另一個是課型標準,根據不同類型課程而制定的標準,比如實踐課、理論課、實習課等等這些不同類的課程,根據授課特點而制定不同類的授課標準。最后一個是單向標準,針對的是某一方面的教改試驗而制定出的評價標準,也給教師提供一個機會展現自身的優勢。
動態性標準。課堂教學的質量評價的動態性標準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幫助提高質量,也以此體現它自身的激勵性。一是教育對象的水平決定了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的可變性;再就是評價體系標準的動態性也更有利于提高被評價者的積極性,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總而言之就是要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學生的進步,以及根據教師在教學質量上的提高,因此,需要制定動態性的標準。
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其實也就是一個主觀的認定,因為要讓評價系統收集到的信息更加的可靠、所以要對其體系本身再進行評價。這樣在元評價的過程中,對數據信息進行詳細的分析,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對評價系統做出規劃性的評價,檢驗是否滿足其效果與信度,否則就需要重新進行修訂,直到滿足條件。其實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過程就是一個收集信息的過程,對統計出來的數據進行總結,最重要的是對統計的數據的應用程度。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一般只是看重其激勵作用,將其作為一項依據對教師進行評優工作,沒有體現出它應有的作用。全面質量管理重視其教學過程的改進工作。對于課堂的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特別重視,作為提供診斷信息的方法,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如果只是作為教師評優的一項依據,則降低了它的作用,只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不斷的提高教學的質量。
良好的課堂教學質量也是需要嚴格的教學規則進行管理的,缺少這一保障,則沒有判定的標準進行規范,當然科學的教學管理就必須有嚴格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來協助管理才能夠落實。首先是需要全面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主客體,對教學質量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評價。其次根據各自的職責進行管理,不同的教學單位如果能夠進行獨立的教學實體,可以依靠這個條件建立嚴格、高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另外就是根據教學質量的評價規則,根據層次的先后順序,對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控制。教學質量的評價就是一個過程,而這一過程其操作性不定,程序的規范性也直接影響到評價的質量。需要有信息反饋機制以及激勵機制,通過多種途徑的信息反饋得到教學的效果,可以是學生反饋的信息,或者是教師間的相互評價,匯報,或者是座談會等等,建立相關的教學活動信息反饋平臺供任何人對其作出反饋信息,教師在反饋的信息中了解到自身還不足的地方進行提高,對于表現優異的教師可以進行表彰,以此激勵教師的工作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1]韋薇.改革教師評價體系:提升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突破口[J].重慶高教研究,2015,3(06):82-86+108.
[2]陳治,蘇鵬程.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測評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5(05):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