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全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黨從建立第一支人民軍隊開始,就慢慢培養形成了我們軍隊的軍魂。多年來,黨帶領軍隊雖然經歷了無數困難,卻從沒有被消滅,反而逐漸變得強大,最終打敗所有敵人,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并不斷建設,使國家越來越好,這一切靠的就是我們軍隊的軍魂。現在,雖然處于和平年代,但我國周圍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一些國家和敵對勢力對我們依然虎視眈眈,經常挑起事端,妄圖破壞我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性。為了保護我國的安全和和平,我們決不能懈怠,更不能妥協,要居安思危,堅持鑄牢鐵血軍魂,用軍魂來武裝我們軍隊,建設中國強軍。
軍魂,是一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就如同真正的劍客在與對手比拼劍術時,無論對手有多么的強大,即便明知自己不敵,也要敢于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是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依然敢于戰斗,哪怕犧牲生命,哪怕戰斗到最后一個人,也絕不畏懼,絕不退縮。敢于亮劍,直面死亡,這就是對軍魂作出的最好詮釋。具體來說,我們軍隊的軍魂包括以下幾種精神:
軍人的職責就是保衛國家的安全。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不受其他國家的侵犯,這是每一名軍人光榮而神圣的使命。因此,軍人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忠誠愛國,以國家的安危命運和發展前途為重。曾經,國家飽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在愛國精神的感召下,一些滿懷壯志豪情的愛國青年紛紛參軍,獻出他們的青春,甚至生命,為國家而戰。正是這些軍人,團結一心,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他們拿起武器,勇敢地與侵略者斗爭,用滿腔熱血實踐著精忠報國的諾言,最終打敗了帝國主義侵略者,保衛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
我們的軍人都具有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共產主義信仰,他們堅信只有共產黨和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因此,無論遇到任何困難,他們都永不放棄,堅信革命必勝;無論希望多么渺茫,他們都保持樂觀精神,即使被捕,面對敵人各種巨大誘惑,毫不動搖;面對敵人各種慘絕人寰的酷刑,決不屈服,以超強的意志力堅定自己的信仰。正是依靠這種自信樂觀的堅定信念,我們的軍隊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明明武器裝備落后,依然毫不畏懼退縮,取得了一次次勝利,最終實現了建立新中國的革命理想。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樣才能充分保證軍隊整體的紀律性。軍隊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有嚴格的紀律,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凝聚戰斗力。一個沒有紀律性、人心渙散的軍隊是不能形成強大戰斗力的,也不能保證在戰場上取勝。因此,我們軍隊要堅決服從黨的領導,一切行動都要聽黨指揮,這是我們軍隊的立軍之本。我們軍隊正是在黨的統一領導和正確指揮下,才能保證嚴格的紀律性,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而運用一系列戰略戰術,不斷取得勝利。
在戰爭面前,只有真正的勇士,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我們的軍隊曾經在帝國主義的重重壓力下,靠著鋼鐵般的意志,毫不畏懼,頑強斗爭;面對武器裝備精良的敵人,依然勇往直前,視死如歸。不管多么惡劣的環境,無論多么強大的敵人,都堅持到底,頑強不屈,哪怕將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也決不投降,用威武不屈書寫著中華民族的傳奇。英勇無畏是我們軍隊的優良作風,是我們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我們軍隊取得最后的勝利,這種英勇無畏的戰斗意志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們軍隊軍魂的關鍵。
周總理曾指出“(軍隊)必須要有實力,沒有實力人家就瞧不起我們,就欺負我們,凡文事者必有武備,從來如此。”國家離不開強大軍隊的保障。軍隊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命運。縱觀歷史,軍隊強大,則國家也繁榮昌盛;反之,若軍隊弱小,則國家則會受到欺辱。唐漢兩朝強盛的基礎都是因為有強大的軍隊。而宋朝山河破碎則與其實行的重文輕武政策導致軍隊孱弱有很大關系。到了晚清,國家軍隊更是軟弱可欺,從1840年國門被強行打開之后,帝國主義就開始瘋狂地侵略中國,清政府避戰求和,對外戰爭節節敗退,不平等條約一個個簽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因此我們國家經歷了百余年被帝國主義侵略的屈辱歷史。從火燒圓明園,到八國聯軍進北京;從東北三省淪陷,到南京大屠殺;中國像肥羊一樣任人宰割,之后還被那些劊子手送了四個字“東亞病夫”!這些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永遠不能忘記的歷史!以史為鑒,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強軍,才能使我國自立自強,從根本上保障我國的安全,讓任何國家永遠不敢輕視中國!
富國必先強軍。我國目前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國需要繼續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而這離不開強大的軍隊作為有效的推動力。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局勢和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發達國家強大的軍事國防實力和先進的科技,面對我國周邊嚴峻的形勢,東海、南海威脅不斷,兩岸統一大業受到了嚴重的阻撓,一些反動勢力外國勢力勾結,不斷制造事端,妄圖獨立,嚴重影響國家的和平穩定,我國只有強軍,并隨時保持警惕性和緊迫感,才能建設強大的國防,并在世界范圍內發揮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影響力,在面對其他國家的無理挑釁時顯示出強硬的威懾力,從而奠定我國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充分改善我國的外部環境,獨立自主地解決我國內部的這些領土主權問題,得到有利條件和充足動力去實現發展。只有奠定強軍的基礎,我國才能具備發展的主動權,充分進行各方面建設,富國富民。只有強軍,才能強國,實現我國的和平崛起,使中國真正成為震驚世界的“東方雄獅”!
軍魂是軍隊的核心,是軍隊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軍隊如果失去了軍魂,便失去了凝聚力和戰斗力,難以保證戰斗的勝利和國家的安全。軍隊只有具備軍魂,并將軍魂牢牢鑄在每一名軍人的心里,整個軍隊才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戰斗力,成為一支強軍。
鑄牢軍魂是實現強軍的基礎和保障。只有鑄牢軍魂,才能使軍隊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使軍隊具有英勇無畏的革命意志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性,才能保證軍隊戰無不勝,才能促進軍隊進一步發展。
鑄牢軍魂最終是為了實現強軍的目標,建立強軍目標,鑄牢軍魂就有了方向和動力,同時,也使每一名軍人都理解自己作為軍人的責任,從而更好地鍛煉和提升自己,實現軍人使命。
鑄牢軍魂與實現強軍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只有將鑄牢軍魂與實現強軍兩者統一起來,通過鑄牢軍魂打好有力的基礎,才能實現強軍的目標,建設一支中國強軍,切實保衛國家的安全。
思想教育是鑄牢軍魂,實現強軍的基礎。要加強軍隊的思想教育工作,在軍隊中宣傳和學習古代和近代愛國英雄的事跡,引導軍人牢記自己身為軍人的使命和責任,牢固樹立愛國意識,面對挑釁侵略的敵人要英勇無畏,積極斗爭,誓死捍衛國家的主權和尊嚴,將“以身報國”深深扎根于內心深處。要重點培養軍人的戰斗精神,號召軍人向革命先輩們學習,繼承不怕吃苦,樂于奉獻的優良傳統,磨練出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頑強意志。另外,還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教育工作,家庭、學校、社會、媒體等要加強宣傳愛國英雄的優秀事跡,防止青少年對民族屈辱和愛國英雄浴血奮戰的歷史淡忘和麻木,使人們從小就樹立愛國思想,立志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報效祖國,將“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作為人生的堅定信念,并將愛國精神和戰斗精神代代相傳。
軍人保衛祖國的前提是軍人要具備良好的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等,這是軍人實現自己使命的基礎。軍人如果沒有良好的身體和過硬的本領,在戰場上都很難保護自己,又如何與敵人決斗呢?因此,在平時,就要加強對軍人的各方面訓練,提高軍人的各項素質。在普通的隊列和基本練習的基礎上,要加強對軍人戰術、射擊以及專業技術的培訓和訓練,在可行范圍內,不斷提高難度和標準,保證每一名軍人都具有過硬的本領,提高軍隊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定期要對軍人進行實戰演習,要盡量貼近真實戰斗,避免形式主義,以增加軍人的實戰經驗,提高軍人的實戰能力和臨敵應變能力,通過常規化實戰訓練,保證軍人在真實戰爭中也能臨危不亂,游刃有余地發揮全部能力,出色地完成任務。
紀律是決定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具有強大戰斗力的軍隊,往往具有嚴格的紀律,這樣軍隊才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才能百戰百勝。因此,要加強軍隊紀律的管理和培養,嚴格軍隊紀律。要完善軍隊管理的相關法律和規定,依據法律對軍隊紀律進行嚴格管理,對軍人嚴格要求。要樹立依法治軍和從嚴治軍的思想,堅持人人平等原則,無論是誰,只要違反紀律,都要根據規定進行處罰;堅持官兵平等原則,軍隊干部違反紀律,也要與普通士兵同等對待,接受同等的處罰,絕不能搞特殊化。通過依法從嚴治軍,使軍隊具有嚴格的紀律,從而充分提高軍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科技和創新成為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這就要求我們軍隊要培養創新精神,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建設信息化和現代化軍隊,實現科技強軍。創新精神也成為我們軍隊軍魂的又一個重要精神,需要我們軍隊加強培養。在人才上,要不斷提高軍人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培養高科技創新的軍事人才,使他們成為科技強軍的中流砥柱;在武器裝備上,要通過軍事人才的研究和創新,開發研制現代信息化武器裝備,不斷推進軍隊武器裝備升級,并充分保證其在實戰中的有效性。通過培養軍人的創新精神,實現科技強軍,在人才和武器裝備兩個方面為軍隊提供有力的保障,提高我國的國防實力。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正確分析國內外形勢后,及時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強軍夢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支撐,國家給予了極大的重視,提出建設“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現代化軍隊。相信在國家堅決鑄牢鐵血軍魂,建設中國強軍的努力下,中國的強軍夢必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
參考文獻:
[1]周恩來.周恩來選集[M].人民出版社,1997.
[2]奚紀榮,施芝華.軍事思想[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3]路加模.戰斗精神培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M].解放軍出版社,2005.
[4]彭懷東.戰斗精神論[M].長征出版社,2004.
[5]馬鼎盛.馬鼎盛居安思危[M].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
[6]糜振玉.中國的國防構想[M].解放軍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