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彩玲
(海南大學,海南 ???570228)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態環境破壞日益嚴重,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威脅,十八大以來,為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實施,習近平總書記發布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他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對實現中國夢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習近平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態文明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儒家強調“天人合一”,他們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產物,人在依賴于大自然生產生活時,要學會善待自然,遵循自然規律。道家主張“道法自然”,要遵循自然規律,要對天地存有敬畏之心,尊重其規律,人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應該合乎天理。這些思想為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形成提供了借鑒。
2.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也對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產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馬克思主義主張人與自然是辯證統一的,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恩格斯也強調人類要遵循自然規律,過度索取,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我們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否則人類就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習近平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繼承和借鑒。
3.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領導集體都提出了一些生態思想,并取得了成效,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態問題依然存在。習近平總書記繼承歷代領導人的生態思想,提出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1.萌芽階段。1969年,習近平在梁家河當知青,在這里度過了七年的農村生活,面對惡劣的生態環境,他帶領當地村民建成了陜西省第一個沼氣村,他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1982年至1985年,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和政府領導開創了“中國正定旅游模式”,發展旅游業,初步形成了經濟多元發展的生態理念。1992年習近平在福州市就任期間強調“把福州市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基本恢復到良性循環的沿海開放城市”,“生態環境”的概念在習近平的公開文獻中第一次呈現。這些經歷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2.發展階段。在1993年到2007年間習近平的思想得到很大的發展,內容也不斷充實。期間,他提倡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城市生態建設”、“生態省建設”等發展觀點,福州市作為其思想實踐的重要城市,得到了很大發展。此外,習近平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內涵也得到了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在浙江省擔任省委書記時,他把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擴展到海洋,提出海洋經濟穩定發展,使其思想的內涵的得到豐富發展。
3.成熟階段。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開始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中共十八大選舉習近平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十八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使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2016年,十三五規劃對各個方面都做了合理規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大支撐。至此,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趨于成熟。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問題也隨之產生,威脅到人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2014年,習近平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①。面對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的嚴峻形勢,必須把生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綠色發展,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生態問題,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理念。大自然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的關系,只有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實現共贏。
只有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人類社會文明才得以穩定發展,生態環境可以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基礎,也能對人類文明造成損害,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如果我們善待環境,環境便會善待我們,如果污染破環,我們也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與大自然的關系,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人類文明才能持續健康發
展。只有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推進社會文明的進步。
生態紅線的觀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提出來的。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環境安全的臨界點。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系統惡化嚴重,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不斷提升環境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我們只有牢固樹立生態保護紅線的觀念,生態系統才能正常運行,生態環境質量才能改善,才能有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美麗中國的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生態制度不夠健全,生態環境的治理效果并不明顯,對此,習近平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證”。習近平同志闡述了制度和法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做出了一系列規劃,為解決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豐富和發展。習近平在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大自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要在發展中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時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中也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夢”內涵。要想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把生態環境建設納入政治、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堅持綠色發展,為中國社會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實現國家經濟的永恒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夢”的內涵進行了豐富和發展。
習近平的生態思想有助于引領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認為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指明了方向,也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具體指導。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建設生態文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是黨在新時期的重要戰略舉措。習近平生態思想是新時期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關系的深刻認識和對過去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踐行習近平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有助于促進投資環境的增長,促進居住環境的改善,推動美麗中國的實現。②
注 釋:
①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8.
②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0.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典賽賽,殷煥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7(1).
[3]李雪松,孫博文,吳萍.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6(3).
[4]林敬雅.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探析[J].黨史黨建,2016(2).
[5]陳志立.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探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6(6).
[6]王磊,肖安寶.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探論[J].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