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群
(龍川縣實驗小學,廣東 龍川 517300)
作文在學生生活中可謂是必不可少。由于小學生受年齡、知識、生活閱歷的限制,在寫作的過程中缺乏寫作經驗和寫作素材,無法寫出具有閱讀價值的文章。這也是小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每到寫作時就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但寫作是一個學生基本文化素養的體現方式,學生在寫作時,將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對生活的看法及對知識的掌握賦予在文章中,也就是說文章是一個人表達自己的文字形式。同時,良好的寫作能力可以促進學生對其他文章的理解,只有在同一水平線上的理解力,才可以學到他人文章中所傳達的思想。因此,做好小學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我們教學的需要,是學生學習的目標。
思維導圖是一種發散性思維的圖像工具。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形象化的方法將主題與實際的圖像和顏色連接起來建立有效的記憶鏈接。即思維導圖是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將其他有聯系的事務、文字、圖像及色彩等形成一個有效的信息數據圖像放在人的大腦中,幫助人們記錄信息,實現信息的有效調用。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通常對無趣呆板的教學方式沒有學習興趣。因此,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作文教學中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建立發散性思維。學生在寫作時通過所寫的主題對圍繞主題的事務、圖像等信息進行調用,幫助學生形成寫作的思路,完成寫作的文章。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學生學習時建立起自己的思維導圖,形成自己的信息數據庫是解決寫作時無話可說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建立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所學習過的知識、信息、圖像形成有價值的思維圖像記憶。這樣在進行信息調用時,學生可以更快的從腦中調用信息,不會無話可說。
由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發散性思維,學生通過主體中心向外發散信息結構,使學生在寫作時也會不由自主的利用好這一結構的特征,有方向性的對導圖圍繞中心進行介紹,使學生所寫的文章不會跑題,思維邏輯性更強。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地鼓勵學生積累知識。只有豐富的知識,圖像信息相互結合才可以形成更加豐富的思維導圖結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向學生介紹更多的學習素材,同時,幫助學生將文字信息進行轉化,形成更加方便記憶的圖像信息,使思維導圖的內在形式更加多樣化。教師也可以在課上進行素材理解和轉化的專項練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學習的素材在課上進行分享,講解學生對素材的理解,并且從旁輔助加深學生對素材的印象,促進學生思維導圖的形成。
學生在積累豐富知識的同時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庫。但是信息庫建立后,并不代表學生就可以從信息庫中有效地調用信息,不會發生張冠李戴,信息錯位的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教會學生信息的匹配方法,即在對信息進行調用時如何運用信息。教師可以通過舉例的形式向學生講解,該主題所匹配的思維信息,同時教授學生信息應該怎樣綜合使用,及最有用信息的最大限度使用方法,使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更加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有效地進行信息的配比,寫出優秀的語文作文。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文章是一個人文化的縮影。我們通過學習古詩了解是人抒發的情感,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大語言環境下詩所展現的共同特點。我們通過閱讀古人的文章領略祖國山河的壯美,領略懷才不遇的悲傷,體會時代政治的特征。因此,文章更像是一個人的第二雙眼睛,通過這雙眼睛,我們更加深刻的了解一個人,了解一個時代,了解一個民族。小學學習作文是對民族文化的弘揚與認可,是提升理解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采取有效的寫作教學方式,教會孩子寫作勢在必行。引入思維導圖的方式有效地擴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儲備知識,建立思維模式,將有用信息形象化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語文作文的寫作,是教師進行語文作文教學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周娟.對思維導圖輔助解決小學作文教學難題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25):1004-8502.
[2]劉炳霞.思維導圖輔助解決小學作文教學難題研究[D].魯東大學,2014.
[3]劉曉萍.思維導圖在小學六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