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水產科技干部和梅縣區偉發魚苗繁殖場多名水產技術人員的摸索和實踐,近期,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攻克赤眼鱒的親魚培育和苗種繁殖、培育關,成功繁育出魚花200多萬尾。此后,經2個多月的培育,得到規格達3~4公分赤眼鱒幼苗120萬尾(培育成活率達6成),分批銷售給相關水產養殖場試驗養殖。
赤眼鱒是江河垂釣和捕獵的一種常見優質經濟魚類,具有適應性強、食性雜、售價高、肉質好等優點。近年來梅縣區把攻克赤眼鱒繁育關作為調整漁業新優品種養殖結構的一項重要工作,最終獲得成功。
(賴春濤)
在我國與東盟自貿區協議逐步推進的大背景下,東盟已成為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檢驗檢疫部門特別提醒相關企業:近期,部分東盟國家加嚴技術性貿易措施或成為我國水產品對東盟出口的主要障礙。由于東盟各國的國家標準化工作程度不一,部分國家起步較晚,因此在出臺相關標準往往會采用最新的國際標準或發達國家標準,東盟仿效國際最高標準趨勢嚴重。東盟國家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主要集中在標簽、認證等繁瑣的進口限制政策。東盟國家退證查詢數量居高不下,退證查詢成雙方貿易阻礙。部分東盟國家甚至不接受國外的產品檢驗報告,使得我國企業無所應對。對此,水產品出口企業不能掉以輕心,應積極采取有效舉措,不斷完善水產品養殖、生產、加工、出口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確保我國與東盟水海產品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麥文偉 陳昊杰)
江門大鰲鎮政府嘗試與澳洲小龍蝦專業養殖公司合作,探索“公司+農戶”模式,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戶養殖,形成規模和品牌。鰲鎮是廣東省特色水產養殖示范鎮,近年來,該鎮的“一只蝦”工程風生水起,全鎮水產養殖面積已達3萬畝,年產值超5億元。大鰲鎮持續深化“開發一個品種,深化一門科學,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漁業產業發展思路,最近又有了新內涵——該鎮的澳洲小龍蝦養殖廣受關注,一條完善產業鏈正在悄然形成。
澳洲小龍蝦專業養殖公司的梁國飛告訴記者,澳洲小龍蝦生長周期短,從蝦苗成長到1~2兩重只需要2到3個月,市場均價為120元每公斤,養殖半年,可以達到半斤重,價格可達360元每公斤,一般來說,產量大概為200~250公斤/畝,相對于養殖成本,利潤空間還是非常高的。
(江門日報)
近年來,金灣區在政府、龍頭企業、養殖戶的密切配合下,突破重重困難,成功實現了黃鰭鯛的規模化養殖。目前,金灣黃鰭鯛養殖規模已發展至近1萬畝,未來或將突破3萬畝,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連片標準化養殖基地,產品遠銷福建、廣西以及香港、澳門等地。現在,金灣區正在申報“黃鰭鯛國家地理標志”,一旦成功,這將成為金灣的又一張名片。
(南方日報)
湛江轄區內生產的60余噸、貨值逾100萬美元的凍魷魚片,經湛江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合格后,將于近日裝船出口老撾。這是湛江水產品首次出口老撾,湛江東盟先行區發展再上新臺階。
目前,湛江已建成全國首個也是最大的國家級出口水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養殖水產品出口量和貨值均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2017年前三季度湛江出口東盟水產品4600余噸、貨值近2700萬美元,增速均為15%左右。
(湛江日報)
近日,國內首家水產疫苗研發聯合實驗室正式落戶余姚。該實驗室由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與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共建,將致力于研發攻關水產疫苗核心技術并進行快速的市場轉化。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兆峰表示,此次聯合成立實驗室,就是希望進一步依托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科研力量,結合水產養殖過程中的病害難點,積極研發攻關水產疫苗核心技術,解決病害防治中的關鍵點和難點,探索企業與科研單位成果轉化新機制,使企業與科研機構能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推動我國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
(寧波日報)
2017年10月20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藥生食輸發1020第1號通知,解除對中國養殖蝦中孔雀石綠的強化監控檢查。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
近日,濟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從來自美國的郵包中截獲一批海參,共計7.3千克。由于郵寄人未向檢驗檢疫部門申報,且不能提供相關證明,目前該局已依法對實在施退運處理。據悉,這是濟南郵政口岸歷年來截獲的單批次最大量的海參。
據統計,2016年濟南郵政口岸共截獲海參53批,共計81.5千克;截止目前2017年截獲海參20批,共計40.2千克,檢驗檢疫部門均依法進行了退運和銷毀處理。
(華夏新聞網)
近年來,廣東陽江市大力實施“以海興市綠色發展”戰略,深水網箱養殖得到長足發展,預計今年年產量達4000噸,年產值約1億元。
陽西縣上洋鎮河北港大樹島海域有一個大型深水網箱養殖基地,基地里分布著24個周長約60米、深度約6.8米的深水網箱。每個網箱投放了4萬至4萬5千尾金鯧魚苗,預計在四到四個半月就可以收成了。
據了解,目前陽江市已建成大鑊島、青州島、大樹島三個深水網箱養殖基地,共有深水網箱200口,預計年產量達4000噸,年產值約1億元。
(陽江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