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羅茵 方瓊玟/文圖

在廣東肇慶市高要區,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叫麥溪塘,這個池塘富含硫磺,池水具有堿性,塘里自然生長著魚類的天然食材野生馬蹄、麻慈籽、茆草等水生植物……獨特的生態系統孕育了味道鮮美的麥溪鯉、麥溪鯇,史上曾擁有“魚中之王”之美譽。
在越來越注重品牌的今天,麥溪鯉和麥溪鯇已非達官貴人專用,早已普惠大眾。2012年,麥溪鯉、麥溪鯇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繼而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了麥溪鯉、麥溪鯇產品標準,從此麥溪鯉、麥溪鯇走上品牌化的產業發展道路,麥溪塘周邊魚塘的魚價也水漲船高。
麥溪塘是指位于肇慶高要區大灣鎮古西村麥塘和白溪塱塘的合稱。麥溪鯉、麥溪鯇的“貢魚”之稱,源起南北宋時期,當時皇家權貴對其情有獨鐘,且禁止百姓捕食,為求其鮮,更欽命嶺南之官督辦其養殖、捕撈、精選、運送等。清宮御膳寶典,一直把麥溪鯉、麥溪鯇鯇尊為百道魚膳之首。
麥溪鯉外觀比較獨特,短嘴縮膊,金線銀鱗,有詩為證:“兩邊金線串銀鱗,魚骨含玉腹滿膏。頭短縮膊肉嫩滑,味佳旺血兼養顏。”《海洋與漁業》記者在麥溪塘邊的魚坊餐廳品嘗了不放調味料簡單清蒸的麥溪鯉,肉質嫩滑、肥膏滿腹,骨尖凝珠。“麥溪鯉的腩骨尾端有一顆小圓珠,這是它最具特色的地方。”高要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張波杰告訴記者。除了味道一絕,麥溪鯉、鯇營養價值同樣讓人驚艷,富含硒、鋅、鐵等人體必需礦物質元素,麥溪鯉的硒元素平均含量為480微克/公斤,麥溪鯇硒元素平均含量為360微克/公斤,已經達到富硒的標準。
記者來到麥溪塘邊,只見一望無垠的水面水草簇簇,水色偏黃。張波杰解釋說,麥溪魚必須用盡全力才能獲取到食物,尤其是埋藏在泥土里的野生麻籽,因此要長期在深水域進行“健身”,故魚塘里的水會呈現出黃泥色。談到麥溪鯇、麥溪鯉的養殖過程,張波杰透露,它們并不是特殊的種苗,就是周邊養殖戶養殖一定規格(鯇魚3~5斤、鯉魚1~2斤)的普通鯇魚和鯉魚,放入麥溪塘里養殖三個月左右,便成就了“麥溪鯉”“麥溪鯇”。“起初是由養殖戶進行幾個月的基礎養殖,足夠大了,就放入麥溪塘之中進行優化養殖。”張波杰補充說。
麥溪塘屬于廣東肇慶高要區大灣鎮古西村委會,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對外承包制,麥溪塘的產量開始逐年提升。現在麥溪塘核心區面積約1500畝,加上大灣鎮進行麥溪魚進行基礎養殖的區域,養殖面積共有1.5萬畝,畝產量可達600~800斤。“麥溪塘的地理特性是不可復制的,因此不能輕易擴建池塘面積,這也是麥溪鯇和麥溪鯉的獨有和寶貴之處。”張波杰說。
據悉,麥溪魚采用種養相間的生產方式,因為自然生長的荸薺等野生植物疏密相間,在密度小的地方會在3月份的時候塘內種植小荸薺和撒播稻種,稻谷不收割,5月待稻禾開花后灌水放魚養殖,5月份魚種下塘后主要以稻禾花及水底的小荸薺為食;隨著養殖消耗,因為怕天然餌料不足,8月份會人工增投稻谷、小麥、玉米等天然飼料;捕撈季節為每年的秋冬季節,捕撈規格鯇魚為4㎏/尾,鯉魚為0.8~1.0㎏/尾。

麥溪塘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麥溪鯉、麥溪鯇“魚尊”的美名,2012年7月,麥溪鯉、麥溪鯇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廣東省高要市大灣鎮現轄行政區域。同年9月,為促進麥溪鯉、麥溪鯇養殖業健康發展,高要市質量技術協會等單位制訂《地理標志產品》麥溪鯉魚篇和麥溪鯇魚篇,就麥溪鯉、麥溪鯇的術語和定義、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自然環境、種源、養殖技術等方面都提出了標準化的規定,同年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實施。
目前,據張波杰透露,為了引導麥溪魚產業的健康發展,大灣鎮政府已經把大灣鎮的一萬五的水面都列入保護范圍。在麥溪鯉和麥溪鯇保護范圍里的生產者均可向廣東省高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麥溪鯉、麥溪鯇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獲得地標產品保護權利的麥溪魚,就要滿足從種源、環境條件、養殖和質量特色方面的技術要求,比如說麥溪鯇的粗脂肪含量3.5%至6.5%,粗蛋白≥15%,在養殖上對于放養密度、投喂管理和捕撈等方面都有要求。”張波杰說。
據了解,麥溪鯇和麥溪鯉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之后,有效促進了麥溪塘漁業的發展。“統一化的產品標準規范了麥溪鯇、麥溪鯉的養殖,保證它們的品質,名聲和品質有了,銷路自然也就打開了,形成良性循環。”張波杰說。良好的品質使得麥溪鯇、麥溪鯉的價格相較一般的鯇魚和鯉魚高許多,據悉,麥溪鯇的塘頭價在18元/斤左右,麥溪鯉的價格則在30~38元之間。
另外,當地的技術推廣總站會給養殖戶們開展培訓班,引導他們進行生態健康養殖,提高養殖技術,“就像之前,農民們都不要增氧機,現在我們就會適當配備增氧機,避免水中溶氧不足,運用科學的養殖方法,魚的產量自然也上來了。”張波杰表示,技術推廣總站還強調要把放養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放養密度每畝在300~400尾,如果是規格3斤~6斤的鯇魚,每畝池塘的容納量在3000斤以內。
“鯉魚、鯇魚基礎養殖的農戶也增加了,餐飲事業也隨之帶動起來,廣州的一些食肆,現在就將麥溪鯇作為招牌菜。”張波杰透露,很多人申請使用地標產品主要為了發展餐飲業,在麥溪塘的附近,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食肆,可以吃到正宗的麥溪鯇、麥溪鯉。
麥溪鯉、麥溪鯇還帶動了周邊的魚價,肇慶市農業局漁業辦嚴文豪透露,“麥溪鯉、麥溪鯇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以來,過來大灣鎮收魚的人明顯增多了,而且品種不僅僅是麥溪鯇、麥溪鯉,其他種類的魚價比其他鎮的提高了3到5毛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