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桃江縣畜牧水產局 張勝金戈 文志安
湖南省漢壽縣畜牧獸醫水產局段 鵬翔
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劉小燕/文
采用抬網和燈光誘捕的方法,從自然的水域捕撈、選育達到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的親魚;從自然水域選取留種用的親本魚,其必須在親魚培育池中專池暫養,到來年再進行人工催產活動。也可選擇2齡以上池塘培育的母本,但父本必須選擇天然水域的,防止近親繁殖。
親魚捕撈選用3m×3m×2m規格的聚乙烯材料網箱,網線規格3×3,網目1.1cm或用紗窗布做網箱。設置規格為10m×10m的抬網在水庫內,利用燈光照明(250瓦),起網時間選擇在凌晨4點左右,等天亮后選取魚并篩選剔除其它野雜魚,再把挑選好的親魚轉入網箱中或池塘中暫養。親本捕撈常見于山澗溪流中,在水流較急的淺灘、小溪或江河支流且底質為砂石的范圍內。
短距離運輸馬口魚親魚可采用塑膠袋充純氧運輸法,密度為30~50尾/袋,長距離運輸必須用活水車運輸,密度為500尾/m3,車內必須要配備增氧機,保證在運輸過程中水中氧氣充足。在運輸途中應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在魚類運輸過程中魚簍、魚網等工具表面必須光滑,搬運和放置過程中要格外認真細致,以防造成魚體損傷;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水溫相對低且有機質含量少。二是在魚起水后,要將魚體表的粘液用水沖掉再裝上車,魚上車后,還要繼續用清水將有魚粘液的水全部或部分換掉,避免粘液在運輸過程中敗壞水質;三是為提高運輸過程中魚類的存活率,可在水中加入1000g/m3的食鹽。

選擇發育良好、魚體健壯、游動敏捷、體表無損傷的個體進行蓄養。蓄養的親魚在放入池塘前應測定其全長、體長、體重、胸圍、雌雄、性腺發育期,如發現親魚有外傷應及時用藥。蓄養時可用井水、水庫水、山澗溪流水作為蓄養的水源,馬口魚屬于溪流野生魚類,人工養殖環境中需要有流水,并且長期保持有新鮮水注入。蓄養期間池水溶氧量應達到7mg/L以上,養殖魚類水質的質量應保證活、嫩、爽。夏季應把水溫控制在20~25℃左右。
蓄養池在放魚之前應用二氧化氯或者其它消毒的藥物進行消毒,每天早、中、晚對蓄養池巡查一次(親魚活動狀況、水溫、水質、攝食等),并做好飼養記錄,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定期清理蓄養池內的污染物,維持水體干凈。按季檢查蓄養池中的親魚的性腺發育狀況,并測定其全長、體長、胸圍、體重等性狀。用挖卵器穿刺親魚腹部,挖取出性腺組織,用10%的福爾馬林溶液固定后切片進行觀察。雌魚應當還需測定卵粒重和卵徑,并觀察卵子的形態、色澤。
蓄養周期時間為一年,一般從當年5、6月份到翌年5、6月份。親魚經過蓄養,性腺發育成熟,可通過組織切片后放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確認雌魚卵巢發育到IV期,雄魚的精子運動劇烈,就可用于人工繁殖。
可以采用外部的形態觀察和性腺組織學檢查相結合的方法。雌魚個體小,體細長,一般在12cm左右,兩側平扁,體背部灰黑色,在非生殖季節雌魚軀干顏色暗淡,成熟的雌魚則全身銀白色,體側有淺藍色垂直條紋,胸鰭、腹鰭和臀鰭為橙黃色,腹部膨大。雄魚個體大,體細長,一般在13cm以上,雄魚在生殖期呈現“婚裝”,頭部、吻部和臀鰭有明顯的珠星,臀鰭的第1~4根分枝鰭條特別延伸,遍體具有艷麗的婚姻色。腹部不膨脹。
每年的三月份要進行強化培育,開始時按魚體重的1.5%投喂新鮮蝦米或黃粉蟲,隨著水溫的提高,逐漸加大投喂量,到四月中旬要加大到5%,五月份投餌量要達到魚體重的6%左右。
親魚的成熟度可按照下列要求逐一進行檢查,雄性以能擠出乳白色的精液作為檢查性成熟的標志。雄性親魚把腹部向上翻,用手指沿腹部兩側從胸部往肛門方向用力擠壓,如果有白色精液流出且在水中能快速分散,則為成熟雄親魚,可用作催產親魚,如果用力擠壓沒有白色精液流出,說明雄親魚不成熟,如果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但在水中不易擴散,則雄親魚成熟度不足,不能采用。
雌性以卵巢發育到IV期作為成熟的標志。把親魚腹部向上翻,用毛巾蓋住親魚眼睛,先肉眼檢查雌親魚的腹部膨脹情況,用手觸摸親魚腹部兩邊是否松軟,腹部有懷卵的輪廊,但不松軟,則不取卵檢查,如果腹部兩邊松軟且卵巢輪廊明顯,再用取卵器從雌親魚的生殖孔插入腹腔內的卵巢,轉動取卵器,取出一小點卵子,把酒精倒到燒杯中,再把取出的卵子在酒精攪動,如果卵子很快從取卵器中掉出并且卵子呈圓形,用取卵器稍碰卵子,卵粒即散開,則卵子已進入IV期,可用作催產親魚,如果用取卵器攪動卵子,卵粒不散開或散開極少,說卵子成熟度還不夠,還不能催產。應選擇發育到IV期中和IV期末的卵巢親魚進行催產。
催產池在進行生產活動前要仔細消毒,催產親魚采用漁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歐酮(DOM)、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催產劑的劑量應符合下列要求:每公斤親本 HCG 700~1000iu,DOM 3mg,LRH-A 2.35~4ug用0.65%的生理鹽水配制,胸腔注射,雌魚每尾0.2ml,雄魚每尾0.1ml。
將親魚尾部尿殖孔抓出水面擦干后由前向后輕壓腹部,擠入干燥的白瓷盆或其它盛卵容器中。1次約采10尾雌魚。
將雄魚親本抓出水面,頭朝上尾朝下,由前向后輕輕擠壓腹部,讓精液均勻流入卵粒中,1次采2尾。
將盛有卵粒與精液的容器,用鴨毛或鵝毛將卵粒與精液攪拌均勻,再加入自然水充分攪動約2~3分鐘后,就可進入孵化桶中進行孵化。
孵化室應潔凈明亮使用前應用福爾馬林蒸熏消毒,孵化器以及所有接觸魚卵的器具應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必須仔細檢查每組孵化器的運行情況及進出水流量控制狀態等。孵化期間,水溫應維持在19~25℃,溶解氧保持在7mg/L以上。
在操作的過程中將兩性卵邊看邊分,肉眼觀察有光澤呈金光色的卵都為受精卵;凡是胚盤明顯萎縮、透明、空心的卵,或乳白色的卵,都是未受精的死卵;用計數器分別計數,受精率應按照下列公式進行計算(R—受精率(%);N—受精卵粒數(粒);n—檢查卵的總卵粒數(粒);從每個孵化筒里面隨機抽取100~200粒魚卵進行鏡檢計數,看到胚胎發育正常并且在卵膜內進行激烈的滾動的為可孵化卵,孵化率應按照下列公式進行計算:(R—孵化率(%);N—出膜魚苗數(粒);n—受精卵總粒數(粒);)在魚苗孵化過程中,提早脫膜和出現畸形胚胎等現象時,可嚴重影響出苗率。在魚卵脫膜后2~3天,過數下塘時,計算出孵化桶中實際的魚苗數,出苗率應按照下列公式進行計算:(R—孵化率(%);N—出苗數(粒);n—受精卵總數(粒);)
日常管理中應掌握適當的放卵密度,即根據不同的孵化工具及其性能,放入數量合適的魚卵進行孵化,一般一個孵化桶可放100組魚的受精卵。派專人定時檢查魚卵狀況,調節適當大小的水流,即開始孵化時水流使魚卵能夠沖起來,并緩緩翻滾,均勻分布;出膜后幼魚苗失去了卵膜浮力,同時活動性弱,易于下沉堆積,應適當加大流速,但也不能過大,以防沖傷魚體;當魚苗在水中能夠自由平游,活動性增強,需減小水流速度,避免體質與體力的消耗。定期洗刷過濾設備,保持水流暢通,使進、出水平衡。經常觀察孵化動態,觀測胚胎發育進程和環境條件變化,及時統計受精率,掌握出苗標準和時間。特別是胚胎出膜期更應加強管理,以免發生不可逆轉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