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要勤
2015年4月1日,中央審議通過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同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授權在10個省(區、市)選擇50個法院開展試點。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是北京5個試點法院中唯一一家中級法院。
為最大限度發揮陪審員效應,改革試點以來,北京市二中院認真落實中央改革精神,堅持問題導向,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打造人民陪審員改革立體工程,在選任方式、選任程序、參審范圍、參審職權、退出懲戒和履職保障等各環節采取了一系列扎實有效、深入細致的改革措施,為探索具有首都法院特色的陪審模式作出了有益嘗試,基本形成了人員結構廣泛優化、陪審機制運行順暢、參審效果明顯提升、職業保障更加完善的參審新格局。
2015年10月28日,梁方舟沒有像往常那樣去公司上班,而是前往北京市二中院,作為人民陪審員宣誓履職。
“8月中旬的時候,我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說是被隨機抽選為北京二中院人民陪審員候選人,當時還不了解情況。后來經過提交材料、面試審查等程序接到正式任命通知,感覺很激動,很神圣?!蹦彻韭殕T梁方舟笑著說。
梁方舟能夠成為人民陪審員,得益于北京市二中院此次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為突出改革本意,豐富候選人渠道,該院徹底改變原有的組織推薦人民陪審員的選任模式,確定了“廣泛隨機抽選”陪審員的選任模式,讓更多的社會民眾有機會參與到司法活動中來。
北京市二中院在科學測算出需選任180名人民陪審員基礎上,從轄區8000余名常駐居民和部分社區選民名單中“第一次隨機抽選”,并經過一一電話征求意見及資格審核、資料審查、面試審查、走訪調查等全方位資格審核,確定了407名陪審員候選人。2015年8月26日,該法院會同北京市司法局采取電腦搖號方式,“第二次隨機抽選”出130名陪審員擬任人選,并邀請市人大代表、專家學者、陪審員候選人代表、新聞媒體等首都各界人士100余人到現場參與和見證隨機抽選的整個過程。此外,按照北京市高院“試點工作開始前已經選任的人民陪審員,應當計入人民陪審員名額”的規定,該院原有的50名陪審員也一并計入180名陪審員名額之內。2015年9月25日,由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首次討論通過了梁方舟等180名人民陪審員的任命。至此,該法院人民陪審員總數比改革前增長了2.5倍,實現了“人民陪審員的倍增計劃”。
隨機抽選產生的人民陪審員來自社會各個領域,包括教育、醫療、銀行、證券、物業、社區等行業和單位。其中,36歲以上的人員占總人數的77%;漢族174人,少數民族6人;中共黨員123人,民主黨派10人,群眾47人;本科以上學歷160人。這些人民陪審員來源廣泛、專業寬泛、結構均衡,充分體現了人民陪審員選任的廣泛性、代表性和人民性,給人民群眾參與司法提供更好的渠道。在宣誓儀式后,一名刑事案件被告人隨機抽選參與其案件審理的人民陪審員。這也是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以來,案件當事人首次隨機抽選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
某醫院退休人員張躍和某保險公司員工劉清元早早來到北京市二中院。今天,他們將作為人民陪審員,參與張某等2名自然人訴市政府、房山區政府信息公開一案的審理。

行政案件又稱“民告官”案,當事人往往缺乏對行政機關和法院的信任感,且此案涉及房山區某村征地拆遷復雜情況,被告為市政府、區政府,矛盾比較突出。為發揮人民陪審員具有群眾代表性、更易獲得當事人認同和信賴的優勢,該院決定采用“3名法官+2名陪審員”大合議庭陪審模式審理此案。
庭審中,兩位陪審員圍繞案件事實認定積極獨立發問,目標清晰、重點突出,并認真聽取各方當事人意見,在調解階段從普通民眾視角向當事人釋法析理,有效安撫了當事人的情緒;庭審完畢后,合議庭當即評議,兩位陪審員均圍繞案件事實認定獨立發表了意見,特別是發表了其作為普通民眾對征地拆遷的了解、認知和意見。最終,合議庭在全面依法審查被訴行政行為、充分聯系大眾情感的基礎上達成一致意見,案件順利審結,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
在北京市二中院,像這樣適用“3+2”或“3+4”等大合議庭陪審模式審理的案件,還有很多,如合并審理的221件群體性勞動爭議案、李某等4人搶劫窩藏案等。該院規定,對于社會關注度高、群體類案件、專業性強、“民告官”等幾類重大疑難案件,必須采用大合議庭模式審理。2016年至今年4月,適用大合議庭陪審機制審理重大復雜疑難案件247件;其中,適用“3+2”大合議模式審理24件案件,“3+4”大合議模式審理223件案件。上述案件大都得到了妥善化解,做到了讓當事人心服、讓社會公眾信服。
實踐證明,吸收多名陪審員參審重大疑難復雜案件,運用人民陪審員來自人民群眾、來自社會基層所具有的天然“親民”優勢,充分發揮了他們在有效化解爭議、保證案件公平公正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案件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判決的結果更加“服眾”。
“人民陪審員參審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越是重大敏感疑難復雜案件,越有必要讓人民陪審員參審。二中院的做法,值得肯定?!北本┦懈咴簵钊f明院長對北京市二中院人民陪審員工作作出批示時指出。
除了大合議庭陪審模式,該院根據陪審規律和工作實際,明確了適宜人民陪審員參審的案件范圍,建立了均衡參審、隨機抽選、當事人告知及陪審員回避等一系列參審制度,為具體案件如何科學抽選人民陪審員作出積極探索。他們根據近年一審案件數量和陪審員人數,確定陪審員每年每人參審案件上限為20件。截至2016年12月底,人民陪審員最多參審案件18件,人均4.5件,有效提升了參審的均衡度。落實隨機抽選,實行“一案一選”,“第三次隨機抽選”確定人民陪審員;建立專業案件“大隨機+小隨機”參審機制,建立人民陪審員專業背景分類庫,實行人民陪審員大隨機滾動抽選與小隨機專業抽選雙渠道抽取,使得專業案件審理既能有效注入普通人社會道德觀念,亦能有效彌補法官專業知識短板。實行錯時參審,結合陪審員個人情況設置符合陪審員參審的時間表,有效解決陪審員工陪矛盾,提高抽選成功率。這些舉措,避免了“陪審專業戶”、陪審不均衡等問題,保障了人民陪審員參審的實際效果。
馬蘭在成為人民陪審員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會和一樁21億元的遺產糾紛案發生關系。
著名畫家許麟廬遺產糾紛案,涉及72件名人字畫,標的高達21億元。許麟廬生前通過書面遺囑將其所有財產留給妻子王齡文,但兩人的部分子女不承認遺囑真實性,要求法定繼承許麟廬的所有遺產,雙方爭執不下。案件經一審、二審、再審,歷經4年之久,受到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北京市二中院采用“3+2”大合議陪審模式審理此案。
馬蘭就是其中的一名陪審員。她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參與事實審理的作用,在庭審階段本著對事實負責的態度積極發問,在評議中從社會生活常識和家庭親情出發,先于法官對事實爭議焦點——遺囑的真實性做了有力論證,為實現裁判民意基礎和法律基礎融合發揮了積極作用。
案件宣判后,許麟廬妻子、98歲高齡的王齡文老人特意送來書有“秉公辦案、專業精湛”的錦旗表示感謝。
人民陪審員只參與事實審,是此次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的一大亮點。“改革之后,對陪審員參審職權有了新的界定。要發揮陪審員豐富的社會閱歷和某一方面的專業特長,參與事實審,不再參與法律層面的認定。這樣做,更加符合人民陪審員的實際情況和審判規律?!?北京市二中院副院長蘇麗英介紹。
為保障人民陪審員全程實質參審,北京市二中院除了明確了人民陪審員參與“事實審”職權,還經過審判實踐的不斷總結,建立了庭前閱卷、庭前會議、法官指引、評議程序、監督互評等多項機制。雙向主動聯系預約閱卷,法官為陪審員閱卷提供便利,確保人民陪審員充分了解案件信息;庭前會議,合議庭要提前向陪審員介紹案情并提供審理報告;法官引導,審判長引導人民陪審員的庭審發問及評議圍繞案件事實問題開展;評議程序,由陪審員就案件事實認定問題先于法官獨立發表意見并說明理由。上述舉措,有助于陪審員全面了解案情,查清案件事實,避免法官專業思維的干擾,切實提升了人民陪審員參審的質量和效果。

2016年8月,陳永新在其他人民陪審員面前分享了自己作為陪審員的經驗。自從2015年成為人民陪審員以來,這是她第三次參加這樣的培訓。
“我被任命為人民陪審員之后,進行了崗前培訓,主要學習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廉政教育,陪審員權利義務以及工作的管理流程等,還簽訂了《廉政保密承諾書》。這次培訓,更是具體實用,沒想到我可以坐在臺上和大家交流陪審經驗?!?/p>
北京市二中院著力加強人民陪審員履職培訓力度,試點以來,充分利用案例教學、觀摩庭審、資深法官授課、庭后點評等形式,開展了6次集中培訓活動,做到了全員培訓,逢訓必測,保障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
“人民陪審員培訓,主要圍繞基本法律制度及訴訟程序、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審判規則、庭審技能等方面,目的是增強人民陪審員在證據意識、規則意識、訴訟意識和法律精神的把握,提高他們參與案件共同調查、在庭審中直接發問、認定事實問題的能力?!北本┦卸性恨k公室主任劉海東談到。
除了舉辦培訓班外,為給人民陪審員提供充分的履職保障,讓他們說話更有底氣,該法院創新管理模式,逐步構建了以“管理精細化、參審全程化、監督常態化、活動多樣化、服務人性化”為核心的“五化”管理保障機制。他們制定并完善《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工作實施細則》《人民陪審員工作管理程序》等規范性文件,確保人民陪審員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建立履職保護,對陪審員個人信息和人身安全采取法律保護。為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法院在陪審員任命后,向其單位發送《知情書》,宣講陪審員制度,取得單位支持與配合,并告知其陪審員基本權利和義務,單位不得因陪審案件對其解雇、減少工資或薪酬待遇。通過“二中院陪審員工作”微信群、“二中院陪審員之家”微信公眾號、走訪、發送慰問信、邀請陪審員參加重大活動等形式,及時宣傳法院工作亮點,隨時開展溝通交流,保障人民陪審員的知情權,增強陪審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陪審員提供人性化服務,及時發放辦案補助費,保障工作用餐,建立陪審員休息室,為他們配發了工作證和出入卡,訂做參審服裝,還為每位陪審員訂閱《人民法院報》《法庭內外》,定期發放培訓材料,借助微信公眾號豐富陪審員的法律知識,不斷提升陪審員履職能力,充分引導好、保障好人民陪審員的履職積極性,提高履職實效性和人民陪審員歸屬感。
對陪審員的考核,該法院實行案件考核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參審案件實行“一案一評”、法官與人民陪審員互評制度。建立陪審員業績檔案,考核的結果,作為對陪審員獎懲的依據。此外,對6名因不再符合任職條件或難以履職的人民陪審員,依法定程序由北京市高院楊萬明院長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后進行了首次免職,為人民陪審員退出機制的建立進行了有益嘗試,形成了人民陪審員“能進能出”的良好局面,激發了人民陪審員隊伍的活力,增強人民陪審員履職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新一屆人民陪審員認真履職,積極參審,2016年至今年4月參審各類普通程序一審案件1178件。目前,沒有一件案件發回重審、抗訴,參審數量和審判質效明顯提升,有效促進了司法公正,提升了司法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