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信息化發展給高校圖書館情報系統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圖書館在學科化建設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其服務社會化的應用模式和發展方向。本文通過對高校圖書館情報系統的優勢和劣勢分析提出其社會化服務的框架與模式,并根據這一模式給出發展建議。
關鍵詞:數字信息系統;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
企業用戶與科研用戶不同,其情報需求趨于多元化,涉及政策法規信息、經貿類信息、科技類信息和綜合類信息的方方面面。個體企業不易獲得,高校圖書館情報系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自身信息源強項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數據支持,幫助用戶實現準確的判斷和科學的決策[1]。
1 高校圖書館情報社會化服務的優勢與劣勢
1.1 高校圖書館情報社會化服務的優勢
1)資源優勢是核心。信息資源優勢是高校圖書館情報的核心競爭力。從信息類型來看,高校圖書館能夠對政策法規信息進行分類收集,匯總行業相關的政策要求和法律法規。此外,高校圖書館動態更新的國內外科技信息,以及自身內部科研得出的一手結論能夠為企業提供即時性、針對性和定制性技術問題解決方案。最后,高校圖書館能夠進行多元信息整合,對各類信息進行分類加工和有機融合,提供綜合化信息服務,而非簡單的數據反饋[2]。
2)人才優勢是保障。信息是情報的基礎,對信息的二次加工處理才是核心服務。行業高校根據行業的需求培養專業性人才,使其具備全面、合理、長期發展的知識結構,以及高效的信息分析能力,能夠通過創造性勞動進行情報加工,而非簡單的信息傳遞。一般社會性小型情報機構不具備高素質、專業性的人才,因此高校圖書館情報的人才儲備是其社會化服務的重要保障。
1.2 高校圖書館情報社會化服務的劣勢
1)職能定位狹窄。在傳統理念中,高校圖書館對校外人員的服務主要是傳遞閱覽文本型資源滿足客戶需求,即辦理借書證來提高館藏的利用效率,這種資源的有限開放和被動應用難以形成用戶粘性,也難以發揮高校圖書館的數字信息平臺優勢,不能夠滿足行業企業的發展需求,企業對高校圖書館的依賴性不足。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高校圖書館要重新進行職能定位,對半封閉傳統服務進行調整改進,為行業經濟和科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情報
支持。
2)社會認知不足。高校圖書館以校內信息服務為主,社會對其資源及服務內容知之甚少。雖然近年來各大高校一直努力向校外延伸拓展,但是并沒有發揮出圖書館情報系統數字信息化的優勢作用,加上企業對高校的信息服務認知度不足,遇到問題鮮少主動尋求高校圖書館幫助。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嚴重制約了高校圖書館情報社會化服務進程。
2 數字信息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情報社會化服務框架模式分析
高校圖書館情報在數字背景下的社會化服務模式由數字信息平臺、情報加工、用戶反饋三個部分組成。
2.1 數字信息平臺為基礎
新時代的高校圖書館情報依托信息技術平臺來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知識庫資源。通過收集政府公開資源、行業公開資源、企業內部資源,檢索國際數據庫資源和圖書館資源來形成信息數據的共享平臺。高效的數字信息平臺為社會化服務提供“一站式”數據來源,幫助企業節省信息搜集成本。
現有的數據采集工具包括傳感器采集、日志文件采集和Web爬蟲采集等。在采集過程中,由于渠道多樣性,數據可能會存在重復、缺失、冗雜等問題,因此,數字信息平臺不僅要具備數據收集功能,更要對信息進行預處理。
2.2 情報加工服務為重點
在獲取信息之后,高校圖書館利用自身系統優勢和人才優勢對數據進行加工、過濾、分析,不需要企業在繁雜的數據平臺中大海撈針,能夠通過歸類和整合為企業提供針對性數據,節省信息處理成本。
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方案,例如成立專門的課題小組來對具體問題開展專項研究;從問題分析到方案設計,從數據收集到分析處理,從研究結論到決策方案,為企業提供專業咨詢服務。
2.3 企業用戶反饋為保障
在社會化服務過程中,除了保障服務的專業性以外,還需要建立合理的用戶反饋機制,形成閉環優化系統,使高校圖書館能夠及時了解客戶意見和建議,針對性進行服務開發與升級,使得整個服務流程能夠正向演進、持續發展。
借助數據信息系統對客戶資料進行管理,建立客史檔案,對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進行總結整理,并根據相關行業發展趨勢來進行創新,推出迭代服務方案,形成高校圖書館在情報網絡的核心競爭優勢。
3 數字信息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情報社會化服務發展建議
3.1 更新服務觀念,完成市場轉型
信息化發展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系統在社會化服務過程中應該改變傳統觀念,一方面是指外部服務的傳統觀念,擺正自身位置,改變半封閉式服務方式,為行業企業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是指積極擁抱大數據帶來的信息變革,改變傳統運營模式,利用數字信息趨勢進行改革,以面對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
高校圖書館情報服務社會化的重點是認清情報在這一過程中的市場化屬性。
信息產品具有商業產品的屬性和特點,也需遵守商業市場的規范和紀律。高校圖書館要與社會上一般情報服務機構平等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繁榮情報服務市場。
3.2 規范數據來源,建立情報規范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信息安全成為敏感話題之一,作為情報獲取的關鍵環節,高校圖書館在數據采集中應該嚴格遵循法律法規,確保數據的合法性、道德性和規范性。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加強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根據《商業秘密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等法律法規對工作人員進行約束培訓的管理。此外,也要對自身情報系統進行定期檢驗和優化,確保客戶信息的安全儲存和私密傳輸。
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基礎上提高情報產品質量,確保情報產品能夠切實解決用戶問題。不斷深化與完善分析指標體系,提高情報工作人員對相關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分析與評估能力,提升服務效能和服務品質,為用戶提供經過深層次加工的高質量的情報產品。
3.3 發揮人才優勢,完善服務機制
隨著情報信息市場的激烈競爭,高校圖書館情報系統如果想要區別于一般社會情報系統,展現自身專業性特點,應在傳統信息服務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拓展,創新優化服務模式。在專利咨詢、科技查新、競爭情報、市場調研、研究報告、動態跟蹤等方面向行業企業開放定制化咨詢服務。根據項目的類型和特點,靈活抽調、組織學科化服務人員成立專項課題服務小組共同完成。
4 結束語
可使高校圖書館更具有競爭力、更有市場,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情報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黃如花,王春迎,周志峰.政府數據開放環境下圖書館面向企業開展創新服務途徑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8(08):62-66+74.
[2]李嘉璐.大數據環境下行業高校圖書館面向企業情報服務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6,36(04):44-47+69.
作者簡介
余燕莉(1979-),女,漢族,高縣,本科,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情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