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靜濤 楊必慶
摘 要:《道德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經典之作,借鑒<<道德經>>的管理思想,為圖書館的館員的“道”與“德”的管理,樹立為讀者至上的思想,提供優質化服務的現代化圖書館。
關鍵詞:《道德經》;管理發展;思路
老子是中國春秋時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老子的作品具有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五千之言,有八十一章,道德經主要思想內容由“道論”,“德倫”與“政論”三部分組成。《道德經》是中國一部重要的哲學著作,借鑒道德經的管理思想,確立圖書館館員的“道”與“德”,讀者是圖書館的重要資源,樹立為讀者全心全意服務的思想,以人為本,提高館員素質,注重人性化管理和柔性化管理,實現圖書館管理的“無為而治”和“天長地久”。
1 “道”與“德”的哲學思想體系對圖書館管理啟示
1.1 圖書館館員管理之“道”論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老子說“道”產生了天地萬物,但從不可以用語言來說明,是非常深邃奧秘的,需要一個從“無”到“有”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種對宇宙人生獨到的悟解和深刻的體察,源于他對自然界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自然和自然規律的著意關注。老子提出道這個概念,作為自己的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可從歷史、文學、美學多角度認識理解,更從哲學體系的辯證法去思維。執古之道,以御今用。老子善言天道,說“言有宗,事有尋”,學說的宗旨在于“自然”,“無為”。無為而治乃大治。推崇無為無事,任其其然,“無為”不是無所作為,是要按自然界的無為的規律辦事。在道論方面,老子認為陰陽的對立統一是萬物的本質,主張”尚柔主靜”的辯證法思想。老子贊美天地,同時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對天地來說,“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對圣人來說,“不能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同理圖書館的文獻采訪、文獻編目、文獻流通都因循“道”而趨。各部門的工作都依業務流程工作這個“道”而運行,而且使之科學規范化管理,因地、因人、因環境而定的道,圖書文獻采訪應遵循:從訂購手續、預算支配、文獻管理、到刊情況做好資源采集工作。文獻編目遵循:驗收、加工、分編、著錄、審校、典藏。文獻流通遵循:借還、續借、到庫新書及歸還圖書及時整理、上架等等。
1.2 圖書館館員管理之“德”論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的觀點,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是無形的,必須作用于物,透過物的媒介,得以顯現它的功能,道體現為德,,即“人法地,地法天,天發道,道法自然”。德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德育萬物,以德育人,尊德、貴德、厚德載物。高校圖書館是學術服務機構,擔負著知識組織、知識管理、知識服務、人才培養的重任,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品德修養,要做到“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老子的“見素抱樸”,樸為素樸、純真、自然,無私、淡泊名利之自然特征,培育圖書館館員要淡泊名利、無私奉獻,“致虛極,守靜篤”的人生之德。排除物欲的誘惑,回歸到虛靜的本體,“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輕與重、動與靜是矛盾的,重是根本,輕是其次,靜是根本,動是其次,圖書館人需要內心的寧靜與平和,工作態度要扎實穩健,不是輕率和急躁,對待讀者要用靜和重,不因輕和躁。圖書館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館員還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工作水平,充分發揮創造力及個人才能,才能提高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健康發展。
2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貴柔”之道對圖書館館員的啟示
老子與自然界的水來喻人、教話人,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以不爭爭,以無私私”是水的最高善特征,老子例舉了七個“善”字,都是以水論道,受到水的啟示,圖書館人要從中學到水的智慧,居,善地;學習水的自謙自處心,心;善淵;學習水的包容之心;在讀者服務工作中,對待讀者要有一顆包容心,寬于待人,與善仁;學習水的仁愛之心;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宗旨是“以人為本,讀者至上”,言,善信;學習水的言而有信;政,善治;學習水的遵紀守法,有自制力和約束力;學習水的創造性能力;事,善能;動,善時,學習水的主動和讀者溝通的藝術。海納百川,有容耐大。對于高校圖書館,圖書館服務的宗旨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彰顯圖書館的宗旨和服務本質,應以學生讀者為主導,本著讀者至上,資源共享的理念,強調讀者的崇高地位與文獻資源的共享性,為讀者提供最優質文獻資源服務服務為本不斷提高科研能力,館員要修身養性,以身作則,做個正直的人,為學生做出表率作用,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
3 圖書館館員要恪守“無為而治”的原則,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無為而無以為,為之而有以為”,老子所講的無為,并不是無所作為,也不是在客觀事實面前無能為力,無論人或者物,都有自己的秉性,有客觀性和差異性,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館員在創新服務中,也是應該順應自然,不強求、不苛求、因勢利導,遵循客觀規律。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敦兮其若樸,見素抱樸,復歸于樸,樸字為素樸、純真、自然、本初、純正之意,是老子對社會理想及個人素質的表達,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復歸于嬰孩,嬰孩也是樸這概念的形象解說。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作比喻,就能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都是講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館員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處無為之政,順應自然,不必花大力氣,就可以取得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效果,“企者不立,跨著不行”,讀者服務工作中,急躁,冒進不足可取,所以要曲則全,枉則直,少則得,多則惑,不自是,故彰,不自伐,不自矜,故長。用了六句古代成語,事物由正面向反面變化所包含的辯證法思想,即委曲和伸直,不滿和盈溢、陳舊和新生、缺少和獲得、貪多和迷惑,用辯證法思想處理和讀者之間的關系,要急讀者所急,在數字化的今天,要開闊視野,要具備跨學科知識和多種信息技術的能力,虛懷如谷,主動和讀者溝通,態度和藹,尊重讀者。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始制有名,知止可以不殆。無名、有名、知止,,表達了老子的無為的政治思想,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都稱之為樸,依照道的法則,立制度,定法則,遵從老子的辯證法思想,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斷省視自己,堅定信念,用容載萬物之心對待讀者,突出圖書館的發展理念,特色資源,特色服務,特色發展,突出圖書館文化教化作用,館藏智慧,文化天下,圖書館事業就可以做到天長地久。
參考文獻
[1]高享.老子注譯[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
[2]劉小龍.老子原解[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3]杜欣明.老子《道德經》的圖書館學思想探微[M].《現代情報》2004.4
作者簡介
段靜濤,女,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