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超 (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230011)
海因里希?沃爾夫林是歐洲著名美術史家與美學家,是現代藝術史上一位偉大的奠基人。他是繼溫克爾曼,布克哈特之后第三位偉大的美術史學家。他的研究重點關注藝術品本身,不太在意藝術作品的創作者。他對藝術作品的風格變化的解釋和說明作為美術史研究的主要任務,試圖建立一部獨特的美術史。
19世紀末的歐洲學術界,進化論的觀點盛行,藝術史家以進化的觀點來解釋繪畫的歷史發展和自然演進。比較流行的藝術批評一般把哲學作為學術批評的基礎。藝術批評最主要的傾向是移情論和純可視性的美學原則。主流的美術史家,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開始使用心理學的觀點用于學術研究。這一切都對沃爾夫林產生了主要的影響。
沃爾夫林的學術研究一般不進行具體的方法論的闡述,主要通過方法論的具體應用來分析美術史,用形式分析的方法對風格變化做具體的分析與宏觀研究。對藝術中風格發展的分析是比較精彩的。沃爾夫林的分析方法已經成為主流教學組成部分,研究分析作品的重要角度。《藝術風格學》是他的代表作,這部研究文藝復興藝術風格問題的著作,把他的思想整合在完整的美學體系中,對后期的藝術批評產生重要的影響。
沃爾夫林的研究方法,在于對具體藝術作品形式的敏銳觀察。他以文藝復興和巴洛克藝術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經過長期研究和探索,提出五組具有辯證關系的基本概念,這五組概念是:線描和涂繪、平面和縱深、封閉的形式和開放的形式、多樣性的統一和同一性的統一、清晰性和模糊性。沃爾夫林認為觀察和知識學問一樣,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在這部著作中,沃爾夫林把這五組概念系統地闡述為兩種普遍的觀察方式,他詳細分析了一種觀察方式向對立的一種方式的演化。這些基本概念的確立,是為了更好進行風格的分類,而不是為了價值的判斷。
沃爾夫林在這部著作中嘗試回應以下問題:巴洛克藝術與古典藝術之間的差異是什么等問題。他使用具體的繪畫藝術材料,從素描,繪畫,雕塑,建筑等角度,對日耳曼民族和拉丁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進行對比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沃爾夫林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從早期文藝復興時代到巴洛克時代的美術史,他把整個美術史看成是藝術風格的演變過程,風格的演變是以不同的繪畫圖式為基礎。他指出,文藝復興在三種主要的形式——繪畫、雕刻和建筑在向巴洛克藝術的演變,按照著進步的規則。
沃爾夫林對藝術史和藝術風格演變研究的內涵是這五組概念構成的。第一組概念也是最重要的一組概念是線描涂繪,這組概念展現兩種相異的藝術表達方式,線描是使用線條來表現物體,涂繪是利用塊面來表現物體。沃爾夫林認為,涂繪風格則是按塊面觀察的,線描風格是按線條觀察的。線描的風格注重在輪廓上尋找事物的本質,涂繪的風格其不是放在物體邊緣上,視覺印象的基本成分是被看成小斑點的東西。線描的風格體現具體清晰性的風格,物體的堅實、清晰的邊界給觀察者一種明確的感覺。涂繪風格逐漸擺脫了物體具體造型的約束,涂繪風格的作品,沒有明確清晰的輪廓線,物體的表面也被進行柔化處理。
沃爾夫林認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主要是線描的風格,印象派畫家和他們推崇的藝術家,如威尼斯畫派,倫勃朗,委拉斯開茲,雕塑和建筑方面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的大師,是涂繪的風格。涂繪和線描的區分要具體分析,從藝術史發展來看,威尼斯畫派同佛羅倫薩畫派相比是涂繪的畫派。沃爾夫林通過對紛繁蕪雜的藝術現象的分析,發現了在素描,繪畫,雕塑藝術中都有線描和涂繪兩種相異風格的存在,這兩種風格也體現出一個普遍的規律。
在沃爾夫林論述中,剩下的四對概念比較次要,它們與第一對概念存在著對應的關系,每對概念中的第一個概念都體現了同一種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文藝復興風格或古典主義風格,后一個概念體現了另一種風格,這種被稱為巴洛克風格。
在傳統的藝術史界,普遍把巴洛克風格看成是文藝復興藝術的衰落,這種觀點很長時間都沒有受到質疑,直到布克哈特,他在推崇文藝復興風格的同時,也表現出對巴洛克藝術風格的欣賞。李格爾認為藝術作品是人類根據特定歷史的,社會的條件同世界抗衡的根本態度而創造出來的。他不贊成用一種固化的標準去衡量所謂發展、完成和衰落等現象。李格爾的理論為后期承認巴洛克具有文藝復興同等價值鋪平道路。沃爾夫林沿著這條道路進一步發展,他肯定了巴洛克風格并對巴洛克時期的日爾曼藝術推崇,這也讓他成為巴洛克藝術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
沃爾夫林把文藝復興藝術與巴洛克藝術進行比較,并做具體的形式分析,讓人們能夠清晰的理解這兩種風格,當然他的目的是為了闡釋巴洛克藝術風格。雖然,沃爾夫林受到移情論的觀點的影響,但是不關注情感分析,他更加注重作品形式的分析。從他提出的五對概念,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兩種風格的解釋來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尼采的日神和酒神二元說,以及美與崇高這對審美范疇。在這些二分法中,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在以往的美學中,美和崇高的二分法是建立在情感心理學的基礎上的,但是在沃爾夫林的觀點里,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的二分法是建立在視覺心理學的基礎上的。沃爾夫林的后輩學者則試圖進一步把這些二分法中一一對應的美學統一起來使之具有普遍的意義。
總之《藝術風格學》對藝術中風格發展的精彩闡述,它引起了藝術史學者對巴洛克藝術的重新審視。沃爾夫林獨到的研究方法和精辟的理論對以后的藝術史、文學史、美學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沃爾夫林的形式分析關注是母題和母題組合的分析研究,他把對藝術作品的分析只限定在一些具體形式因素,在實際的結果來看,有貶低了藝術題材的作用。針對他的理論上的缺陷,后來的藝術史學者提出不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