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寒松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
物流領域已成為當前眾多行業的基礎,可謂前景十分廣闊。但正是因為發展空間十分巨大,其信息化平臺建設問題越發受到關注。單純依靠人工無法實現大量工作的實現,極易出現誤差。迫切需要以信息化平臺方式,提升物流領域的工作效率,促進物流領域進一步發展。
互聯網的發展促使當前社會各領域紛紛朝向智能化生產方向發展,尤其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加成熟。于物流領域發展而言,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已成為發展的重要趨勢,并成為物流系統中的核心部分。物流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將為企業提供正確數據與信息,促使企業對市場做出快速的反應,進而獲取正確經營策略。
傳統物流企業中,自行建立物流信息系統需要投入較大成本,其耗費大量資源。而互聯網時代下,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發揮物流的整體優勢。進而有效改善物流行業較為分散的運作模式,同樣為其他領域提供較為便利的商業合作環境。物流信息化平臺是提升物流以及供應鏈企業管理水平的根本,在某種層面上將有效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加快區域信息整合。是當前甚至以后,物流行業發展的共同方向與目標[1]。
1.管理因素。當前物流管理雖已朝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轉變,但仍舊存在部分地區管理權限較為分散的現象。將管理權限劃分為鐵路、民航、經貿等眾多部門,卻又缺少統一的管理機構。各管理部門發展遇到瓶頸,缺乏溝通,無法合理調配貨物資源,造成嚴重的浪費現象。
2.競爭力匱乏。物流企業大都由運輸公司與儲運公司轉化而來,企業規模常常存在一定問題。加之所承接的項目具有一定局限性,缺少專業的綜合性服務。經營方式也比較單一,貨物附加值較低。物流企業常常受到區域限制,無法觸及全國領域,延伸到國外的物流企業少之又少,缺乏一定的競爭能力。
3.構建不完善。物流中心所在的城市對其建設投入受到約束,導致其中心建設相對不夠完善。如經濟條件與環境質量較差,無法按照城市規劃順利發展,物流相對較為分散,布局存在不合理現象。另一方面,已經存在的物流企業技術含量匱乏,組織規模較小,社會化狀況較低,均嚴重阻礙了物流行業的發展。
1.信息化已成為現代物流發展的核心。當前物流行業的發展已進入更高層次,并呈現橫向整合發展趨勢。構建信息化平臺成為當前大的發展趨勢。我國現代物流處在蓬勃發展期間,所面臨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包括運輸規模與成本之間的矛盾,配送成本與服務水平之間等等,均需要進一步通過構建信息化平臺來消滅矛盾,促進發展。
當前我國物流思想的成熟為物流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奠定基礎,其中包括:
第三方物流理論。將生產與銷售、服務等幾個方面有效聯合,在特定時間內為顧客提供個性化服務。其中包括運輸、儲存、配送等基礎環節。
供應鏈管理理論。該物流理論的出現為物流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注入新的思想,將各種分散的功能集于一身,充分展現物流本質。成功解決效益背后的關系問題,是系統操作的關鍵與根本[2]。
第四方物流理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均是物流信息化平臺建設的產物,也是其社會化的必然結果。將物流技術設備、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管理技術等綜合起來,實現完整的供應鏈方案。
一體化物流理論。當前發達國家均提出一體化物流現代理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將生產商、供應商、銷售商等利益綜合起來,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合作,進而有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綜上,各種物流理念均為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提供理念支持,是其發展成長的理論基礎。
2.物流技術為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持。電子商務的到來促使傳統物流與信息相結合,實現現代物流技術。構建現代物流中心,信息處理中心的一體化平臺。其中,各種信息技術成為構建信息化物流平臺的基礎手段,是實現物流平臺建設的根本保障。
第一,物流信息系統。該技術站在供應鏈管理思想下,對物流企業進行重新審視。物流體系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程,其將各種動作流程以及社會需求形成數據,進而利用在生產計劃中。如送貨、訂貨、運輸、倉儲技術等等。其設計的物流體系較為廣泛,且需要的信息量也十分龐大。第二,數據自動采集技術。其主要依靠GIS、GPS為技術重點,實現多學科的交叉信息系統。第三,電子交換技術。將該技術應用在商業單證中,包括司執、發貨、運單、收據發票等等。實現交易數據的雙向傳遞。
3.市場分析。當前物流行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新興的服務部門。雖然較比西方國家,中國物流產業起步較晚,但一些領域與地區的物流發展正呈現巨大的潛力。中國物流產業在市場需求方面較為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物流服務水平、運輸能力、商品周轉能力、以及資金占用率。十一五期間我國加快建設公路網管理信息平臺,對物流信息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增加。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與需求的不斷變化,物流行業必須規模化發展,信息化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市場、信息理念、信息技術三個方面綜合分析了當前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可行性。得出,信息理念與技術已相對較為成熟,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天時、地利、人和的繁榮發展景象,是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