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占有” 抑或 “存在”:馬克思對幸福主體生存樣態的澄明

2018-01-27 09:49:01
天府新論 2018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體生活

顏 軍

“占有”抑或“存在”:馬克思對幸福主體生存樣態的澄明

顏 軍

占有欲望不是人性的一般特征,而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人性的具體表現,把對對象的占有欲望的滿足當作幸福的源泉,是私有制社會的特征,占有與人發生聯系的所有事物的欲望則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產物。人的“占有”生存看似是人的主體力量的發揮,卻顯示了人對物的奴性依賴關系;人的“占有”生存看似是人對物統治的背后,卻顯示了人被異化成為了物的附屬物。馬克思認為,幸福的生成邏輯在于人從各種依賴性的關系中解放出來,以“人”的全面方式“存在”。只有實現對幸福“占有”主體生存樣態的揚棄之后才能擺脫“物性”主體邏輯的束縛,實現人的本質的復歸,并真正獲得“屬人”的幸福。

“占有” “存在” 馬克思 幸福 主體生存 自由全面發展

關于幸福的現代話語,進而關于幸福的本質理解和直接實現,往往沉浸于“占有”與“存在”之間的辯駁與對立。“占有”還是“存在”,是人的兩種主體樣態,選擇“占有”還是“存在”,關乎人的生存狀態選擇及其生存認知判斷,也關乎幸福的實現。在現代社會中,幸福的“存在”樣態日漸式微,人們對幸福的追逐日益被占有的欲望和沖動所浸染,幸福的“占有”樣態也隨之呈現。然而,“馬克思告訴我們,人本有無比豐富的屬性和需要,人生的本真意義在于自由自覺地全面發展自己的生命潛能”*徐長福:《唯有馬克思與沒有馬克思》,《現代哲學》2003年第2期,第7頁。。只有動物才是直面對象,不與對象建立關系性聯結,以直接占有對象為生存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本能地完成生命的展現。人則要通過構建一種主體與對象之間的主體間的互動關系,在此基礎上獲取生命的力量并能動地實現主體的生存樣態,實現由“自在存在”向“自為存在”的發展,以一種豐富性形態的“存在”,即以自由的狀態實現自身的生命本質。

一、 “占有”:幸福悖論的現代性主體生存樣態

相對于前現代社會,現代性的發展無疑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高的平臺,為人追求幸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與此同時,現代性的發展也對人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對人追求幸福帶來了新的困惑。現代性的弊端充斥著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人們幸福感的下降。不可否認的是,現代性的發展讓人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財富,并且,一切都趨于廉價化和便捷化,整個社會的商品變得越來越廉價和便捷,甚至人們獲得的快樂也越來越廉價和便捷。然而,我們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現代社會所提供的大量廉價商品甚至廉價快樂并不一定有助于增加人們的幸福,反而在很多時候提高了人們體驗幸福的門檻,讓人們覺得幸福越來越難以實現,甚至直接破壞了人們的幸福。“現在,現代社會的弊端已經積累到了幾乎完全毀掉了生活的幸福的地步”*趙汀陽:《論可能生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9頁。。弗洛姆也深刻指出:“現代社會已教導人們認識生活之目的并不是為個人幸福,……除了他的生命和生活藝術,每一件事物對他而言都是重要的。他可以為了其他一切,就是不為他自己。”*艾里希·弗洛姆:《自我的追尋》,孫石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第16頁。

社會現代性的不斷發展伴隨著人的世俗化的日益凸顯,人的現代性卻滋生了人的空洞性,導致人的精神世界淺表化,工具理性替代了人的主體理性,社會價值的功利化導致了人的貪欲不斷膨脹。因而,在弗洛伊德看來,所謂的“幸福”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只能是人類的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而抗爭和痛苦才是現代人的唯一真實境遇。由于人的本性和現代社會文明之間的現實沖突將導致人陷入不能逃避的痛苦深淵。弗洛伊德甚至感嘆:“我們稱之為文明的東西是我們不幸的主要根源;如果我們放棄文明,退回到原始狀態,就會更加幸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文明與缺憾》(英漢雙語),大衛·麥克林托克英譯,王冬梅、馬傳兵漢譯,中國出版集團公司,2012年,第 23頁。

“占有”作為人們在現代性社會的主體生存樣態,人們習慣并沉迷于對外物的占有,日益失去了對人應該需要什么樣的生活才能讓人更加幸福的理性思考。人們陷入了一種“無止境”的錯覺,誤以為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全部就是“無止境的生產”,無限的生產過程及生產產品能給人帶來“絕對的自由”,人們在任意消費和擴大占有的過程中總能體會絕對自由帶給人的快樂,因此,建立在占有、消費和享受上的“絕對的自由”就是“完全的幸福”。

我們不難發現,“占有”的主體生存樣態是幸福悖論的現代性主體根源。

在現代社會,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容易擁有更多的財富,享受更便利的服務,占有更多的對象,然而,人們卻仿佛更容易丟掉幸福。對于一些人,幸福變得那么捉摸不定甚至遙不可及。“文明制度的工業只能創造幸福的因素,而不能創造幸福。工業文明只能提供大規模的生產,大量的物質財富,發達的科技水平和優美的藝術形式,卻不能帶來人們的普遍幸福感。”*《傅立葉選集》(第3卷),冀甫譯,商務印書館,1964年,第60頁。現代人的欲望被不斷刺激,以各種被奴役者的身份存在,如房奴、車奴、卡奴,等等。他們體會著生活的無奈、焦慮和不安,很難獲得一種真切的幸福感。對幸福的迷惘讓更多人感慨“幸福在哪里?”兒時的簡單幸福為何離一些人越來越遠。人們陷入了“幸福悖論”:人們在經濟增長,收入增加,物質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時幸福感卻沒有相應增加,甚至在下降。人們仿佛永遠都在一場永無休止的追逐運動中前行,然而,“幸福永遠存在于未來,而不存在于任何當下的成就中”*艾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會》,孫愷祥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第181頁。。難怪盧梭甚至認為,生活在社會歷史早期的人類是最幸福的,因為在那個時期,人們的需求比較少,也比較單一。在盧梭看來,人的自由和幸福的增長并不來自于生產的增長。*參見肖恩·塞耶斯:《馬克思主義與人性》,馮顏利譯,東方出版社,2008年,第 85頁。我們的需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擴大,并且,我們需求的增長速度比我們滿足需求的能力的增長速度還要快,因此,需求的增長成為我們痛苦的根源。隨著我們需求的增多,我們變得越來越不獨立,我們越成為自身欲望的奴隸,人反而越來越不自由,不幸福。

二、“占有”或“存在”:幸福主體生存樣態的辯駁

對于幸福主體生存樣態的辯駁似乎開啟于弗洛姆。面對當代西方社會人的生存困境與方向迷失,美國人本主義哲學家弗洛姆曾以占有與生存兩種不同主體生存樣態及生活方式標示人的旨趣選擇及人性發展的可能。弗洛姆指出,“生存(being)是指這樣一種生存的方式, 在這種生存方式中人不占有什么,也不希求去占有什么,他心中充滿快樂和創造性地去發揮自己的能力以及與世界融為一體。”*艾里希·弗洛姆:《占有還是生存》,關山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第 23頁,第33頁。弗洛姆將人的主體“存在”樣態界定為“生存”,認為“生存”應該是肯定的、豐富的、內在的、建設性的生活體現,而人應該積極的、主動的、創造性的面對生活。然而,在現代西方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把以占有為目標的生存看作是一種自然的、唯一可能的生活方式。”*艾里希·弗洛姆:《占有還是生存》,關山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第 23頁,第33頁。“占有”成為了現代人生活的主體樣態。相對于人的“存在”,“占有”則宣示人的生活是否定的、片面的、外在的、非建設性的,“占有”主體樣態的人是消極的、被動的、僵化的對待生活。“占有”消解了人的自由與獨立,掩埋了人的主體生存地位與價值,人通過占有對象和消費商品來呈現自我、表達自我。當人選擇以占有物來表征自身,依賴物來彰顯人的價值與意義時,物也占有了人,人的價值也降格為了物的交換價值。“占有”讓人迷失自我,忘卻了對于幸福的找尋。由此,弗洛姆強調主體及生活的建設性即人的主體“存在”樣態對于幸福的意義。

毋庸置疑,弗洛姆彰顯了幸福主體生存樣態現代性批判的當代話語。不過,古希臘哲學家在對幸福的追逐與思考中早就有了對“占有”與“存在”的辨別與抉擇。赫拉克利特認為,人生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追求幸福,幸福并不是簡單的肉體享受和感官刺激,“如果幸福在于肉體的快感,那末就應當說,牛找到草料吃的時候,是幸福的。”*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上卷),商務印書館,1964年,第13頁。赫拉克利特并進而闡明對外物占有欲的滿足及肉體的快樂只屬于低級的幸福,而理想的、精神的快樂才屬于高級的幸福。應該說,赫拉克利特已經開啟了否定人的“占有”幸福主體生存樣態的先河。德謨克利特更是直接宣稱,“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黃金,它的居處是我們的靈魂之中。”*轉引自羅國杰:《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42頁。他把幸福理解為靈魂安寧的一種生活狀態,并把人的道德“存在”看作獲得幸福的重要前提。隨后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都繼承了這一傳統,強調德性“存在”對于獲得幸福的積極意義,徹底否定“占有”的主體樣態。

斯賓諾莎則更加強調理性和經驗。他并不否認對于物質和財富的占有,并認為自我保存是人獲得幸福的首要前提。但是,他出于理性和經驗的需要反對人的“占有”生存。斯賓諾莎強調要用理性克制欲望,對于名利、肉欲,“凡是占有它們的人——如果可以叫做‘占有’的話——很少有幸免于沉淪的”*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商務印書館,1975年,第230頁。。斯賓諾莎認為,人的“存在”應當是其行為與人的本性相一致,距離人的本性越近, 我們離幸福也越近。

康德認為人是理性的“存在”,人的道德意志在“絕對命令”的支配下體現出絕對自由性和至高無上性。在康德看來,道德的目標不在于獲得幸福,但是,最高的善應當是德行與幸福的統一。康德主張幸福主體“存在”從“他律”境域轉向“自律”境域。

費爾巴哈反對脫離生命抽象地談論幸福,認為“生活(自然是無匱乏的生活、健康的和正常的生活)和幸福原來就是這樣一種東西”*費爾巴哈:《費爾巴哈著作選集》(上卷),榮震華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第543頁。。費爾巴哈從唯物主義角度指明了生活的豐富性,同時也暗指了生活與幸福的同質性。這無疑表明費爾巴哈對幸福主體“存在”樣態的積極肯定。費爾巴哈認為,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一切阻礙自我追求幸福愿望實現的障礙都應鏟除,并指出,“只有回到自然,才是幸福的源泉”*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選集》(上卷),榮震華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第83-84頁,第213頁。。費爾巴哈著重強調,人的幸福是生命的原始需求,因此,要實現幸福就要切實關注生命的直觀存在,充分尊重生命的感官感受,極力維護生命存在的物質利益。不過,費爾巴哈并沒有區分人和動物的生命特征的本質區別,而是簡單地以生命的自然本性為前提,從人的等同于動物的趨樂避苦的自然本性出發,認為感官的享受就是幸福的源泉,將享樂當作幸福的真諦,將感官的感受視為幸福的一切內容和根本源泉。“假如你們若想使人們幸福,那么請到一切幸福、一切快樂的源泉——感官那里去吧。”*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選集》(上卷),榮震華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第83-84頁,第213頁。顯然,費爾巴哈終究不是以現實的處于具體社會實踐中的人為出發點,也沒能以人的社會性本質為基礎,只是從生命的本性即自然欲望的角度來談論幸福,將人安頓在“回到自然”的現實中談論幸福的實現。不難看出,費爾巴哈所確立的幸福主體的“存在”樣態是如此的感性和抽象,以至于他依然沒有真正出離“占有”的主體境遇。

三、馬克思對幸福主體“占有”生存樣態的否定與批駁

在關于幸福主體生存樣態的現代性批判中,馬克思也從未缺場。馬克思的訴求在于,人應該掙脫一切束縛人、剝削人、奴役人的鏈條,擺脫一切使人異化的枷鎖,真正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人在“自由王國”中將能充分地擁有創造幸福、現實幸福、享受幸福的條件和機會。馬克思認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與人的幸福既是協同發展的,同時也是相伴實現的。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人的幸福實現提供優質的主體條件與理想的現實基礎;另一方面,人的幸福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積極的主體感受與向上的情感動力。因此,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日益實現的過程,也必然是人的幸福目標日益實現的過程,人的發展能力的不斷提升,也必將帶來人創造幸福的能力不斷提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程度與幸福實現程度在其現實性上是一致的。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內涵具有整體性特征和全面性意義的內在規定性。

馬克思把人理解為一種本質,一種對象性的本質。在馬克思看來,這種本質的內在要求就是把人塑造成具有人的本質特征的主體,并且,讓人的本質在人身上完全實現之前,必須首先使自己對象化。*參見費徹爾:《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從經濟學批判到世界觀》,趙玉蘭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70-73頁。“人只有憑借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0頁,第189頁。。在馬克思看來,幸福不是純粹的思辨,它來自于人性的實現,幸福是人的本質現實化的主觀量度。幸福本質上就意味著人對人的一切異化狀態的遠離,對人的一切壓迫性的生存境遇的消解,使人成為自己的主人。馬克思視“真正的幸福”為“人的本質的自由表現”。*弗格森:《幸福的終結》,徐志躍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4頁。對于馬克思來說,作為自身本質尚未被主體完全展開的“人”,應該只是處于人的“史前史”時期。在這一歷史中的人,人的本質在異己的對抗性關系中被異化或缺失。

人的幸福是以全面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本質,人只有實現了人的本質,才能讓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都具有“屬人性”,真正成為人的感覺和特性,以人的方式來理解人的能動與受動。“按人的方式來理解的受動,是人的一種自我享受”*《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0頁,第189頁。。在馬克思看來,感性的關系不僅只是對具有獨立形式的對象的感性肯定,而且體現了人對人的本質的真正本體論意義上的內在肯定。幸福的人能在確證人的類存在過程中感受主體的力量,體驗實現人的豐富需要的感受力。馬克思強調人的感覺應該是合乎人性的,人的幸福要以人的主體性展開的人的豐富性為前提。因為,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整體性范疇,它包括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等多方面。幸福的人應該以一個完整主體身份整體地實現自己的全面本質,擺脫人對物的依賴性,人對人的依賴性,達到一種自由全面發展的狀態。

對于馬克思來說,占有欲望不是人性的一般特征,而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人性的具體表現,把對對象的占有欲望的滿足當作幸福的源泉,是私有制社會的特征,占有與人發生聯系的所有事物的欲望則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特有的產物。在“占有”的價值意義邏輯中,人們總是企圖通過占有對象的價值來體現主體的價值,倚仗對象的豐富來彰顯主體的豐富性。本來,“占有”的初衷在于滿足“存在”的意義,滿足對于幸福的渴望,然而,一旦人們企圖以“占有”的主體樣態代替“存在”的主體樣態,那么,人的主體性便屈服于客體的對象性。“在這種占有中所反映出來的人的狀況就是馬克思所說的那種‘人……失去了人的需要’,而且貨幣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的唯一的‘真正需要’。人們再也沒有了去看、去聽、去愛和去思考的動力,而僅僅是擁有、占有他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愛的和所考慮的事物。在它們發展的這個階段,通過貪婪、特權以及使用權甚至是濫用權等方式,所有權成了唯一能夠充分表現人的力量的形式。”*奧德曼:《異化:馬克思論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概念》,王貴賢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14-115頁。因此,馬克思從這一意義上講,資本主義社會是人對人的力量所占有的“最低點”,共產主義社會是人對人的力量所占有的“最高點”。

馬克思在談到私有財產的感性表現時,批判人們把生命的本質、自我的享受以及幸福的體驗直接地、片面地理解為對外物的占有。馬克思在其批判邏輯中為我們揭示了,在私有制的社會中,人往往在自己的對象中喪失自己,把對象當作他自身,從而也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對象化了,忽視了人自身的主體性存在,人變成了自己的對象性存在,變成了異己的、非人的對象,并將對象性的實現當作人的實現及人的本質力量的實現,將生命的本質表現外化為生命對象的現象呈現。馬克思認為,雖然人首先是作為自然存在物存在,這決定了人必然是一種對象性的存在物,需要現實的對象維持和表現自己的生命。然而,人更是一種社會存在物,這也決定了人必然是一種理性存在物。人如果只是把幸福關聯為人的對象性生存,只是以功利的方式占有對象,那么,人的理性存在也就讓渡于了動物的直觀生存,人的幸福也就淪為了動物自然欲望滿足的本能快感。在馬克思看來,人的“占有”生存看似是人的主體力量的發揮,卻顯示了人對物的奴性依賴關系;人的“占有”生存看似是人對物統治的背后,卻顯示了人被異化成了物的附屬物。并且,人的“占有”生存會讓原本人與人之間非零和博弈的溫和關系異化為殘酷的零和博弈的對抗關系。

在馬克思看來,“占有”是人的異化生存狀態,也是人走向全面發展的“前階段”。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已實現了由“人的依賴關系”向“物的依賴性”的轉向,即由“非占有”生存狀態向“占有”生存狀態的轉向,實現了人的相對獨立性,人由最初的孤立存在開始了“占有”存在。然而,人也開始了不得不以對外物的占有形式來獲得并表現人的主體性生存。“占有”凸顯了人“對物的依賴性”本質,因此,必然要被一種全新的“全面的關系”替代。馬克思認為,對于“占有”狀態的揚棄,其實質是人復歸人的現實轉向,是向人重獲人的主體性本質的轉向。在馬克思看來,在早期“自然共同體”中,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只能以一種原始的、自然的聯合體為紐帶,人類社會以“人的依賴”關系為特征,人的幸福只是一種最低程度的生存幸福。在后來的“經濟共同體”中,生產力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人以一種有限的、經濟的聯合體為紐帶,人類社會以“物的依賴”關系為特征,人對財富的生產、創造以及占有成為了人的價值和意義,人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全面的異化危機之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人的異化危機中讓渡于物的增長,人的幸福異化為取決于對物的占有,并把這種占有直接地理解為享受生活的樂趣。人在異化的危機中,人使對象世界與自己分離甚至對立,并不能真正覺察到自己是對對象發生作用的主體力量,并不能主動地體驗世界和他自身。在人的意義世界中,本應是為了人的需要而存在的物,不再是存在的對象,反而成為支配人的生活的主體,本應是生活主體的人卻淪為了受物的存在邏輯支配的客體,徹底成為“拜物主義者”。

馬克思認為,如果人的需要被定位于物質享受,人的主體豐富性便降格為動物的簡單本能性,人便走向了“非人”,失去了對幸福的主體判斷和選擇能力,甚至連痛苦的感覺也被泯滅了,成為一種無法自拔甚至無法解脫的“連痛感也消失掉的最痛苦的人”*張之滄、龔廷泰:《從馬克思到德里達: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43頁。。在馬克思看來,如果人不能達致解放的狀態,那么,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將處于懸設狀態,人的真實幸福也必然只能作為人的虛幻預設而存在。人只有超越了對于“人的依賴”和“物的依賴”兩個發展形態,才能進入自由聯合的“真實的共同體”。只有在“真實的共同體”中,人擺脫了人的“占有”生存命運,恢復了人的“存在”主體樣態,人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全面的發展,獲得徹底的、全面的解放,獲得豐富的、真實的幸福。

四、“存在”:馬克思對幸福“占有”主體生存樣態揚棄之后的本質復歸

馬克思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頁,第188頁,第211頁,第191頁,第190頁,第191-192頁。“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是馬克思對全部人類歷史前提的指認。我們不難發現,馬克思在指認人類歷史前提的同時,也確立了人的主體出場,即“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在馬克思看來,作為“有生命的人的存在”應該是豐富性存在,而非片面性存在;是屬人的存在,而非“物性”的存在。馬克思甚至更為明確的指出,“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會的活動”*《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頁,第188頁,第211頁,第191頁,第190頁,第191-192頁。。同樣,“有生命的人的存在”應當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是歷史的,而非斷裂的;是社會性的,而非孤立的。

馬克思認為,“占有”生存體現人對外物的關系,表征主體對客體的占有,“占有”是始源“存在”。在“占有”的價值邏輯中,人的世界完全由物質、財富和利益填充。“存在”是豐富的“占有”,體現主體的全面性特征和能動性意義,“存在”不僅體現主體對客體的占有,也體現主體對主體自身的占有。“占有”主體生存樣態中的人只會對物質、財富等對象的大小進行排序并選擇。“存在”關乎主體的生活以及生活的意義。馬克思指出,人應該是一個具有“存在”意義的主體,而不是一個“占有”形式的主體,“占有”形式的主體身份顯然是人的價值的貶低。并且,人作為“存在”意義的主體應該是以自由存在的方式存在,而非以自然存在的方式存在。“必須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識中確證并表現自身”*《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頁,第188頁,第211頁,第191頁,第190頁,第191-192頁。。馬克思把人表述為一個“自為”存在,一個“意義”存在,一個“價值”存在,并強調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應自我意識主動按照人的主體價值來創造幸福的條件并通過自我認知來確認自己的存在方式。馬克思認為,人的“存在”本體是以“實踐”方式登場,人的社會實踐的豐富性、多元性也決定生活的生動性以及人自身的多元性“存在”。人的幸福必然關涉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人對幸福的追求就是對人“存在”價值和意義的追求。

“人的感覺、感覺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對象的存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頁,第188頁,第211頁,第191頁,第190頁,第191-192頁。馬克思認為,對象具有人的主觀感覺確證和實現的對象意義,并引用了費爾巴哈的表達——“皇宮中的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2頁。在馬克思看來,幸福是人的體現能動性的感覺和體驗,并且是一種體現人的積極能動性的感覺和體驗,任何對象和自然物對人來講只是人的幸福的一種對象性存在,因此,“人的眼睛與野性的、非人的眼睛得到的享受不同”*《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頁,第188頁,第211頁,第191頁,第190頁,第191-192頁。。人的幸福絕不是簡單的客觀條件的堆積,單純的幸福要素的積累,更不是幸福條目的填充。幸福需要客觀要素,然而幸福卻是人的感性體驗。幸福是人自覺的、本性的追求,是作為擁有主體自覺意識的人對現實生存狀況的感知和理解,因此,通常幸福要以客觀的生活條件、生存狀態為前提,同時又與人對其自身的自我認知和理解以及價值預設與判斷相關。并且,人的幸福感受本身也取決于人對幸福自身的理解和價值判斷。因此,馬克思講,“憂心忡忡的、貧窮的人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覺”*《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頁,第188頁,第211頁,第191頁,第190頁,第191-192頁。。

“占有”的主體存在只是對象意義的存在,并非主體意義的存在。“占有”的人淪為了無本質主體,人的主體本源性被放逐為衍生性,中心性被消散為邊緣性,完整性被消解為片面性,人消解了人的主體身份,消散了人的本質,也消弭了人的生活。人性消弭于物性之中,意義消弭于功用之中,價值消弭于事實之中,人的生存意義被物的功用稀釋,人的生存價值被人的生存事實消散,人的神圣性被世俗性取代,人的超越性被現存性掩埋。人的主體存在方式被完全顛倒,人的主體性存在狀態被徹底遮蔽,主體的人以一種外在的、強制性的、奴役性的異化生存樣態呈現,“偽生存性”成為人的唯一真實生存狀態。人變得世俗與功利,甚至人同人自身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斷裂,很難用心體會情感和精神的喜悅。 “當所有的斷裂都出現后,留給個人的僅僅是殘渣,通過消減所有這些特點后獲得的最低限度的共同點,但這些特點是馬克思認為人之為人的基礎。因此,剝去這些覆蓋物,異化的人變成了‘抽象物’。”*奧德曼:《異化:馬克思論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概念》,王貴賢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64頁。

馬克思認為,人只有實現對 “占有”主體生存樣態的揚棄之后才能實現人的本質的復歸,人也只有在“存在”主體生存樣態中才能從“非人”的境遇中解救出來。人的全面性特征和能動性意義也只有在揚棄對“對象性”的“占有”之后才能全面彰顯。馬克思一再指出:“人始終是主體”*《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5-196頁,第211頁。,人的主體性是人在創造自己歷史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馬克思認為,作為主體存在的人是獲得幸福的必要條件,因為,“人作為對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個受動的存在物……是一個有激情的存在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5-196頁,第211頁。在馬克思看來,“存在”就是人的主體性的存在,是對“占有”主體生存樣態的揚棄,在“存在”的主體生存樣態中,人的主體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實在的,不是孤立的而是關聯的,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馬克思主張人不僅是“手段”,更是“目的”。人的主體性存在既是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首要前提,也是幸福實現的必然主體樣態。

在馬克思看來,人的主體空場必然導致人的幸福缺失,人作為一個“意識主體”擁有自我存在及表現的權力與特征,作為一種主體存在,只有真正成為主體性的人,恢復自身主體性身份,擁有自決主體意識,才能真正理性地選擇自己的生活,自覺地追求美好人生,積極地面對生活,主動地創造幸福生活。對于一個具有主體意義的人來講,所有讓人幸福的要素都只能是幸福得以實現的條件,只是人能否獲得幸福的對象性因素。幸福作為人的主體意識覺醒后的積極感受,首先取決于人對自身及其與外部世界的對象性關系。“存在”表明人是獨立的、自足的存在。馬克思認為,對人而言,幸福不是對對象的無止境的占有,而是人的存在意義的滿足。幸福的生成邏輯在于人以“人”的全面方式“存在”,人從各種依賴性的關系中解放出來,從盲目的命運的力量中解放出來,擺脫異化的境況,揚棄異己的命運。人也只有擺脫了“物性”主體邏輯的束縛,不再以占有為目的,超越對于外物占有的自私性和對于他人占有的狹隘性,全面地表現出人的本質的豐富性,才能真正獲得“屬人”的幸福。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馬克思的幸福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編號:11CKS004)階段性成果。

2017-11-24

顏軍,法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研究人員,成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研究。

四川成都 610059

王云川)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體生活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毛片基地|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无码a∨|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网|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天天色|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日日拍夜夜操| 毛片久久久|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在线免费a视频| 999福利激情视频| 亚洲精品黄|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国产成人欧美| 日韩黄色精品|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乱人伦99久久| 午夜不卡视频| 91国内在线视频|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欧美啪啪精品| 亚洲福利网址|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超级碰|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高h视频在线| 91亚洲影院| 亚洲三级影院|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夜夜爽|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中文一级毛片|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无码专区第一页|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女人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国产xx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香蕉在线|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91精品专区| 中国毛片网| 色综合成人|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