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雅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音樂是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之一,通過聆聽音樂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們綜合素質,貝多芬是十九世紀著名的音樂學家,其音樂作品具有深刻的主題和情感,能夠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渲染力,人們從貝多芬音樂中能夠感受到正能量,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研究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對現代音樂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貝多芬出生于十九世紀德國的一個音樂世家,其從小就展露出音樂才華,并在父親的教導下,11歲就獨立創作出《鋼琴變奏曲》,成為當時的音樂天才兒童,后貝多芬又師從莫扎特、海頓等著名音樂學家進一步深入學習音樂,創作出大量的優秀作品,如《英雄》、《月光曲》等。貝多芬的前半生是一帆風順的,充滿光明,而其后半生則頗為曲折忐忑,音樂來源于生活,縱觀貝多芬的音樂作品,由熱烈歡樂的作曲風格逐漸向悲傷痛苦轉變,尤其是在《命運交響曲》中,表達了貝多芬對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命名交響曲》創作完成于1808年初,這一時期的貝多芬不僅處于人生低谷時期,同時當時的德國社會背景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式。一方面貝多芬遭受到身體和精神的摧殘,疾病惡化、親人背叛等厄運接踵而來,更為嚴重的是左耳失聰,使得貝多芬多次失去生活的希望,感到前途一片黑暗,并萌生自殺的想法;另一方面當時的德國政局動蕩不安,資本主義與封建貴族勢力產生激烈的沖突,這種壓抑的氛圍下,貝多芬并沒有沉浸在痛苦中太久,展現了其堅強旺盛的生命力,花費近五年的時間創作出具有震撼力和影響力的音樂作品《命運交響曲》。在這種作品中深刻的表達了貝多芬對命運的抗爭和吶喊,用音樂向人們傳遞不畏艱難、不懼痛苦的人生信念。
《命運交響曲》作為近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作品,以其復雜的演奏技巧和豐富的情感特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和喜愛,本文對《命運交響曲》的四個章節進行分析和研究,深刻揭示其蘊含的主題和思想。
第一章,命運抗爭的前夕。這一章節音樂節奏主要以歡快奔放為主,充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既表達了貝多芬在面對悲慘命運時永不言輸、永不放棄的精神,又描繪出戰勝厄運后的美好生活,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在樂章的開始部分就奠定本首音樂作品慷慨激昂的基調,通過音樂激發人們的斗志,堅定人生信念,充向人們傳遞堅持就是勝利的理念,讓人們能夠以昂揚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第二章,命運抗爭之際。在《命運交響曲》中一共可以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節可看作是決戰前夕的思想動搖,鼓舞人們產生命運抗爭的士氣,而第二章節有跌宕起伏的旋律逐漸向平和、穩定過渡,暗示者黎明前的黑暗和暴風雨,這一章節的演奏主要依靠管弦樂器深沉的音調和音色特征,如大提琴、中提琴等,同時本章節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表達人們投入抗爭中堅強的意志,表述出人們對抗命運的心理特征,同時又要表達出戰爭一觸即發的氛圍,需要演奏中協調和平衡好各方面的細節,為人們呈現高質量的音樂作品。
第三章,命運抗爭。第三章可以說是命運交響曲的高潮部分,在經過前兩章的鋪墊之后,終于進入與命運的斗爭,在樂章的一開始,首先利用大提琴與小提琴的低音特征,運用快速的演奏技巧,將與命運抗爭緊張、艱苦、激烈的氣氛表達出來,讓人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艱辛;其次在中間演奏時,需要借助大管和單簧管,緩和調節過于激昂的氛圍,但此時的基調依然圍繞與命運的斗爭開始,用過多種不同的樂器,模擬出不同階層人民上下一心,共同為了實現自由目標而努力;最后一段,需要由激烈的氛圍逐漸向平緩過度,預示著人民通過斗爭即將取得戰爭的勝利,同時需要為下一章節的勝利和希望之情的表達做好鋪墊,使得整首交響樂作品具有連貫性,音樂情節緊湊,帶給人們聽覺享受。
第四章,尾聲部分。第四章是命運交響曲的大合奏部分,也是整首交響曲的核心內容,在經過艱苦的斗爭后,人們依靠頑強的意志力和干預斗爭的精神,面對任何困難挫折前永不放棄的精神,最終即將迎來激動人心的勝利時刻,最后一章節作為整首音樂的首位部分,需要注意節奏的把握,展現出磅礴的氣勢,運用各種樂器的合奏,將風雨過后的美好未來展現在人們面前,達到首尾呼應的效果,給人們帶來心靈的震撼。
《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將貝多芬面對凄慘命運時的抗爭精神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通過分析和欣賞《命運交響曲》的主題、情感、音調等,能夠讓人們感受到這首作品中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讓人們在厄運面前勇于抗爭,無法何時都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以堅強、樂觀的姿態面對命運帶來的挑戰,在現代音樂領域中有著較高的地位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