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艷
俗話說:瘙癢不算病,癢起來也要命!瘙癢雖然并不威脅生命,但常常會使人奇癢難忍、寢食難安,甚至徹夜難眠,影響人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有的人甚至因此引起抑郁!可謂“癢得要命”!
本文主要來談談皮膚由于干燥而引起的瘙癢及其防護。
許多人的皮膚干燥是因為環境因素造成的,包括寒風、紫外線、空調等等。但真正的損害常常來自于人們日常生活的不良習慣。環境的變化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使得皮膚干燥瘙癢的發生率越來越高。
維持角質層正常的含水量是預防皮膚干燥瘙癢的關鍵。明白了保濕的重要性,是否只要購買了具有保濕功效的護膚品就可以起到保濕的作用呢?當然不是。保濕要因人而異,不同膚質、不同年齡、不同季節,其保濕措施是不盡相同的。要想取得良好的保濕效果,首先應掌握正確的皮膚清潔方法。
正確潔膚對于保持皮膚正常的結構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溫與水質:水溫要適宜,一般在32攝氏度左右對皮膚比較有益;油性皮膚水溫可以稍高些,干性皮膚可稍低些。水溫過高,皮膚表面的油脂易遭破壞,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干燥的程度;另外熱水在去掉污垢的同時也會帶走皮膚上的皮脂,這種天然油分對預防皮膚干燥比任何保濕劑都要有效得多。洗浴一般以軟水為好,將硬水煮沸或加入適量的硼砂或小蘇打,即可使硬水軟化。
時間與頻率:秋冬季洗澡,盆浴一般10分鐘左右,淋浴3~5分鐘即可。洗澡時間太長,皮膚會很容易進入缺水狀態。洗浴不宜過勤,以保持皮膚清爽為宜。冬季,中老年人干性皮膚可每周洗浴一次,中性皮膚可每周兩次,油性皮膚宜每天或隔日一次。
去污劑的選擇:忌用堿性浴液、肥皂等清潔用品,宜選用中性清潔用品,少用洗滌劑、洗潔精,避免手直接接觸,避免用針對油性皮膚的含硫黃洗劑。老年人、干性皮膚或者是在秋冬季節,宜選用含滋潤成分的浴液或香皂,如含脂肪多的羊毛脂皂、嬰兒皂、甘油皂等,否則皮膚會出現干燥脫屑容易引起瘙癢。
保濕產品分類與作用:保濕產品分為保濕劑和潤膚劑兩大類,用以模擬人體皮膚中由油、水、天然保濕因子組成的天然保濕系統,外涂于皮膚,延緩皮膚水分丟失、增加皮膚水分滲透、減少損傷、促進修復。
保濕劑可從大氣中吸收水分使皮膚保持濕潤的狀態,如甘油、山梨醇等,它們大多具有親水性,能吸收水分穿過角質層,增加其水合程度,延緩因水分蒸發引起干裂。潤膚劑通過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封閉型的油膜,減少或阻止水分從皮膚表面蒸發,還能滋潤皮膚,對皮膚起一定的保護作用,如凡士林、礦物油等。
保濕產品用法與選用原則:中老年人干性皮膚,浴后需外用保濕劑或潤膚劑,最好在皮膚尚未完全干的情況下用,這樣有助于將潤膚成分滲入到皮膚的表層,幫助皮膚角質層防止水分丟失。
中老年人干性皮膚,應選用保濕功能強的產品,根據情況每日可應用兩次以上;油性皮膚應選用含有保濕劑,而盡量少含油性成分的產品,每日應用一次即可;中性和混合性皮膚可適當選用含少量潤膚劑的保濕產品,每日兩次較好;敏感型皮膚,宜選用無添加劑的醫用保濕產品,避免因香料、防腐劑等誘發過敏的可能。
秋冬季宜選擇含油分多一點的潤膚劑,最好不要用含粉劑的產品。在易發生干裂的部位,宜用保濕性較強的潤膚品如凡士林,可以“鎖住”皮膚內的水分,減少水分的蒸發,對于保護干燥皮膚有效。即使是在冬天,如果皮膚仍然表現為油性,則宜用含油分少的潤膚品,可用含硫黃的洗劑。
中老年人如果皮膚干燥較嚴重,尤其是在秋冬季節,除了外用保濕劑,還需要內外補水。外補水,包括熱氣熏蒸、噴霧、全身沐浴等。蒸汽具有一定的沖擊力,對皮膚產生輕微的震動,有利于皮膚對水分子的吸收,蒸汽水分子向細胞內滲入而補充皮膚細胞中的水分。礦泉噴霧可起到補充肌膚水分、舒緩、鎮靜等作用。全身沐浴、水療等,可使全身肌膚處于水合狀態,保持充足的水分,維持良好的狀態。
無論是外用保濕護膚品還是外補水,均能起到肌膚保濕的功效,但外部護理只能起到暫時的保濕作用,如果體內的水分不足,皮膚很難保持良好的水合狀態,因此合理地保濕還應進行內補水。所謂內補水,即適量飲水。內補水通過全身的血液循環到達皮膚,為皮膚補充足夠的水分,因此對肌膚保濕不可或缺。普通成年人一般每日進水量約為2500毫升,可補充體內水分,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皮膚的干燥減輕瘙癢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