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 常凱)
隨著近些年來臨床對牙體牙髓病進行治療的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從出現牙齒的顏色變化開始,逐漸向實質性改變治療技術邁進[1]。本文分析牙體牙髓病患者采用奧硝唑合劑實施輔助填充治療的臨床效果。匯報如下。
選取在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進行口腔牙髓病治療的患者88例,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1~56歲,平均40.8±5.4歲;男性19例,女性25例;患病時間1~28個月,平均9.3±0.6個月;治療組患者年齡29~57歲,平均40.2±5.9歲;男性16例,女性28例;患病時間1~31個月,平均9.7±0.9個月。數據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對照組采用常規永久根管填充技術進行治療,選擇常規填充劑實施患齒暫時性封閉填充治療,在治療操作開始前清洗根管,防止再次感染事件的發生,在開髓操作之前應該盡可能地對所有的齲壞組織進行清除處理,并采用光固化玻璃離子形成假壁。病情穩定后采用干髓劑實施永久填充。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奧硝唑合劑實施輔助填充治療,將奧硝唑合劑加入到樟腦酚棉球當中,對患齒實施暫時封閉,病情緩解并能夠保持穩定之后,采用奧硝唑合劑和丁香粘固粉實施永久根管填充治療。
治愈:填充治療后牙齒外觀和填充效果滿意,沒有牙齦腫脹、牙痛等癥狀存在,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牙齒X線檢查結果提示,牙周間隙狀態表現正常。牙齒沒有任何松動感,牙根管病變完全消失,牙槽骨沒有被吸收。
有效:牙齒外觀和填充效果較為滿意,偶有疼痛和牙齦腫脹感出現,咀嚼狀態良好。牙齒X線檢查結果提示,牙齒處于Ⅱ松動狀態以上,牙根管的病變范圍已經明顯縮小。
無效:牙齒外觀、填充效果都不滿意,有牙齦腫脹、牙痛癥狀存在,咀嚼功能不理想,需用藥物控制。牙齒X線檢查結果提示,牙根管病變波及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或沒有根本性的改變,牙槽骨的吸收程度與治療比較也進一步加重[2]。
牙體牙髓病屬于近年來臨床口腔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中老年人罹患該疾病的可能性較大,主要是由于牙髓組織發生病變、牙體硬組織出現疾病,在控制不力的情況下進一步演變而來,齲齒主要是由于牙體硬組織產生慢性病理學損傷再加上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所形成的[3]。奧硝唑是奧硝唑合劑的有效成分,其屬于硝基咪唑類藥物的第三代衍生物,通過不斷的進行研發,該藥物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不斷減少,且對抗細菌效果不斷增強,抗菌范圍逐步擴大,成為目前臨床對厭氧菌感染進行控制的主要藥物。同時,奧硝唑合劑中所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碘仿、糖皮質激素,可以使細菌產生變性失活反應,使消炎抗菌效果更加理想,發病免疫反應抑制效應,減輕疼痛感,使化學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根管填充治療后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減少,避免牙齦腫脹和牙齒疼痛,使身體健康的恢復速度加快,使患者能夠早日回歸正常的生產和生活[4、5]。總之,牙體牙髓病患者采用奧硝唑合劑實施輔助填充治療,能夠減少治療所導致的不良反應,使病情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從而提高口腔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