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文
文化是一個地區的名片,將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結合能夠凸顯區域特色,傳承地方歷史等。建筑設計師要結合工程設計要求及特點,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擇取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和內容加以應用,提高建筑設計整體美感和文化內涵,達到良好的建筑設計效果。文章主要論述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價值及應用原則,并對其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應用加以探討。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考量地域文化因素,將其融入到工程建設中,既符合時代潮流,又會增強建筑工程的創意性。建筑設計師要改變以往建筑設計思維和方法,立足于區域特色,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將其作為建筑設計創意中的一部分,使建筑工程不落俗套,凸顯其獨特性,提升建筑工程整體美感。
地域文化即特定地區物質、精神財富的統稱,其以地理環境為基礎,包含地形、氣候、河流、經濟、人文等相關內容。在建筑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能夠體現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態、價值觀念和社會風俗等。近年來,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備受推崇,究其原因各地區存在文化差異,而這種文化差異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心理、行為方式等。建筑設計師依據地域文化之間的差異性,進行構思和創意,充分挖掘該地區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傳統等,展示建筑工程特色,使我國建筑工程類型、風格、方式等更加多樣化。
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相輔相成,很多時候,一個地區的文化會通過建筑反映出來。以直觀的建筑形式將特定地區的文化氣息、民族風情等表現出來。民族不同,地區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也存在差異,將二者結合起來,彰顯建筑工程魅力的同時,有助于實現地方文化保護,這對地域文化傳承和推廣非常有利。
將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相結合,不僅是在建筑外觀和設計方法上體現地域文化,還要注重設計情感的表達。當建筑設計師在實踐中利用某一地域文化時,需要對個體的價值取向、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訴求、思維方式等進行考量,并在建筑構造中加以嘗試和應用。除此之外,還要綜合分析地區的經濟、地理、民族因素,在開展設計工作時,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增加設計深度和廣度,在地域文化元素中找尋設計靈感,將其作為建筑設計的特色和亮點。建筑設計師除了設計渲染建筑形式之外,還要突出設計內涵,立足整體工程項目特點,通讀地方志及相關歷史、文化素材,擇取自己需要的設計元素,經過不斷思考、探討,激發設計靈感。
每個地區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特色和獨特魅力,不同地區建筑形式和特點存在差異。例如,北方建筑屋頂平坦,南方建筑屋頂則比較尖。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文化多元性使人們對建筑美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設計主題也更加多樣化。建筑設計師要從地域文化切入,在建筑中體現和保留原有地域文化,并不斷汲取和學習先進的建筑文化精華。例如,河南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無論是安陽工學院等高校,還是城市地標建筑、公園等隨處可見甲骨文元素。建筑設計過程中,要依據實際工程背景,有選擇地應用地域文化,增強建筑工程文化底蘊,以獨特設計風格宣傳地區文化。
地域文化是體現建筑功能的同時對建筑設計提出的新要求。建筑設計師要具備較高的審美素養,將自身的構思和創意,通過具體建筑工程體現出來。任何一個與地域文化有關的建筑作品都要經過細細思量,將建筑工程與地區的傳統文化、生態環境、地理特征等結合起來,將地方性材料應用到建筑工程設計中,因地制宜體現文化特色。建筑設計師還要不斷總結建筑工程設計經驗,搜集整理地方文化素材,使地域文化滲透到建筑設計的方方面面,增加設計深度。
建筑工程具備空間性特征,每一類型建筑都有其獨特之處。事實上,建筑并不是完全的模仿,其結合地域特色,確定建筑工程的色彩、材料、質感等,以明喻或隱喻的形式傳達出一種獨特的文化。以重慶地區建筑設計為例,設計師們將對山城的情懷投入建筑設計中。在重慶市渝州賓館設計中,除了沿襲賓館原有建筑中西合璧特點之外,將“重慶風格”作為主導設計理念,凸顯重慶特有地域文化,與地形地貌達到契合。該設計中,將15m的地形高差,通過3個5m高的臺地表現出來,使建筑逐臺而上,營造出鬧中取靜的空間感。正是因為充分考慮重慶地區的地形地貌,采用退臺、挑臺、露臺、吊腳等方式,使建筑工程與山地地形完美結合,使建筑工程內、外部都體現了獨特的山地建筑造型特點。
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的結合還體現在地域材料的應用方面,這恰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契合。當前,“低碳環保”“資源循環使用”等理念在建筑工程設計中應用普遍。倘若以就地取材方式進行建筑設計,不僅能夠體現地域文化特色,還能夠節約設計成本。具體而言,充分利用地區已有資源發展特色產業。除此之外,將地域材料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屬于天然環保材料,使用之后還能夠還原給生態環境,不會影響生態環境物質循環。例如,黃土高原利用土壤良好保濕蓄熱效能建造窯洞,而一些熱帶地區則從當地直接取材,建造竹木房和茅草房,達到良好的通風散熱降濕效果,與當地氣候環境相適應。優選地域材料進行建筑設計,增強了人們對建筑工程的親近感,還能夠協調地區生態資源,以低廉的造價,發展區域性特色建筑。
當前,很多建筑設計都借鑒了我國傳統文化,延續性和創新性兼具,并且反映了人們的精神訴求。建筑設計師要將自己的設計思想和理念與建筑工程相融合,通過直觀的設計手法傳達地域文化精神。例如,南朝謝靈運任永嘉(今浙江溫州)太守時,曾寫了一首有名的《過始寧墅》,其中,“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一句特別經典。當地建筑設計中,可借鑒該詩,將詩中的白云、幽石等素材應用到建筑工程設計中,反映這一地區的歷史文化精神。設計實踐中還可以取“清漣”二字為建筑命名,將詩意的環境藝術與傳統文化思想結合起來,既彰顯現代風格,又不失古意雅趣,設計效果非常好。
建筑是文化的載體,倘若建筑中無文化元素,很容易削弱建筑工程的整體美感和價值。設計單位和建筑設計師要改變以往設計思路,將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融合,添加更多的創意,因地制宜,凸顯地域文化和美學原則。與此同時,還要結合建筑工程實際及整體設計要求,優選地域材料,以獨特的建筑工程形式表現地域文化特色,傳達地域文化精神,提升建筑工程的整體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