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人程顥對于養生給出了一個啟示:“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他在詩中認為,老年人生活應過得和少年一樣豐富多彩,身心愉悅,充滿朝氣。
宋代詩壇壽星陸放翁可謂一生坎坷,卻能壽至85歲高齡。他曾吟道:“吾身本無患,衛養在得宜。一毫不加謹,百疾所由滋。”他在年事已高時仍堅持每天運動,活躍身心,以此抵御衰老。請看他的另一首詩:“八十身猶健,生涯學灌園……午窗無一事,梨棗弄諸孫。”
唐代詩人白居易號“樂天”,看看他的詩:“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不畏復不憂,是除老病藥。”這首白話體式絕句,體現了詩人晚年對待老與病的超然心態。
被譽為我國古代“一代文星兼壽星”的清代詩人袁枚,曾在詩中這樣寫道:“老行萬里全憑膽,吟向千峰屢掉頭。總覺老山似名士,不蒙一見不甘休。”詩中道出了他的健康長壽與遍訪名山大川、旅行跋涉有很大關系。
家庭和睦對老年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如唐代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時備受艱辛。所幸的是他有老妻的體貼和兒孫的孝順,這在他的《江村》一詩中得到了印證:“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摘自《開卷有益—求醫問藥》萬金芳
提起潤腸通便的食品,很多人可能立刻就會想到香蕉。香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糖分及鉀離子,它們都有促進胃腸道蠕動、潤腸通便的作用。但是未成熟的香蕉中還有一種叫鞣酸的物質,具有很強的收斂作用,會使糞便變得干硬,從而加重便秘。
其實,熟透了的香蕉也并非是緩解便秘的最佳選擇,那些高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才是通便的“法寶”,如石榴、無花果、香梨、鮮棗、黑木耳等。下面給您推薦幾種對潤腸通便有不錯效果的食物。
黑木耳能在短時間內吸附殘留在腸道內的“垃圾”,并把它們集中起來排出體外,是腸道的“清潔工”。
海帶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加速腸道的運動,是腸道蠕動的“加速器”。
糙米含大量的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能促進腸道中有益菌的繁殖,預防便秘,是腸道疏通的“管道工”。
魔芋豆腐在腸壁中形成保護膜,縮短食物的停留時間,清除腸壁廢物。
低溫酸奶含豐富的益生菌,維護腸道健康。
除了這些食物之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對緩解便秘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清淡飲食、定時飲水、良好的作息時間、規律的排便習慣、運動及按摩,都對緩解便秘有著積極的作用。
摘自《健康報》徐 飛
忌用力時憋氣患有肺氣腫的老年人,憋氣用力時會因肺泡破裂而引發氣胸。憋氣還會加重心臟負擔,引起胸悶、心悸、氣促甚至呼吸困難。憋氣致胸腔壓力增高,回心血量減少,進而腦供血不足,引發頭暈目眩甚至昏厥;憋氣完畢,回心血量驟然增加,血壓升高,易發生腦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不宜參加舉重、拔河和氣功等需要憋氣的運動項目。
忌突然轉動頭部老年人鍛煉時不宜做突然低頭、后仰頭和側彎頭的動作,更不應做頭朝下的倒置動作,否則容易引發腦溢血,倒置后頭部恢復正常體位時,血液快速流向軀干和下肢,腦部供血不足,會兩眼發黑、站立不穩甚至摔倒。
忌晃擺旋轉身體老年人平衡力、協調性差,腿力弱,步履慢,肢體移動遲鈍,最好不要溜冰、蕩秋千或做各種旋轉動作,否則易發生危險。
忌爭強好勝,急于求成老年人不論參加何種運動項目,均重在參與和強健身體,不可情緒激動一爭高下,否則可能會體力不支,造成機體損傷,還容易因激動、碰撞、跌倒而發生意外。老年人運動健身一定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切忌操之過急。
摘自《開卷有益—求醫問藥》郭光宇
螃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也十分豐富,其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高出幾倍,核黃素、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高。不過螃蟹雖鮮美,卻并非人人皆宜,下列幾類人不要吃或盡量少吃。
肝炎患者肝炎患者由于胃黏膜水腫,膽汁分泌減少,消化機能減退,吃螃蟹易造成消化不良、嘔吐等。
心血管病患者螃蟹含膽固醇高,每100克蟹黃中含460毫克膽固醇。因此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癥患者慎食螃蟹。
脾胃虛寒者螃蟹性寒,吃后易引起肢痛、腹瀉或消化不良等癥。特別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更不應多吃螃蟹。
過敏體質者螃蟹中的特異蛋白質通過腸壁進入機體易發生過敏反應,產生大量組胺引起胃腸等平滑肌痙攣、血管性水腫,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引起蕁麻疹或哮喘。
膽道疾病患者患有膽囊炎、膽結石癥的人慎食螃蟹,因為膽囊炎、膽結石的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多和代謝障礙有關系。
此外,皮炎、濕疹、瘙癢等皮膚疾病的患者,傷風感冒、發熱者不宜吃螃蟹。孕婦應少吃螃蟹。中醫認為,螃蟹性寒,有涼血、祛瘀之功,對孕婦不利。老年人和幼兒也不宜多吃螃蟹。
摘自《健康報》陳 丹
給孩子買食品:購買乳制品建議關注蛋白質含量。每100.0克產品中蛋白質含量如果在2.3克以上,那肯定是奶或者是調制乳、發酵乳;如果蛋白質只有1.0克或者更低,那么就不是奶,而是含乳飲料。過咸的食物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所以還需要注意鈉的含量。
給成人買食品,建議關注能量、脂肪和鈉這三項內容。比方說買肉罐頭或者買熟肉制品,重點要關注脂肪和鈉的含量。買飲料,則需要看一下能量那一欄,如果要減肥,最好選擇標示為“0”的。
給老人買食品,建議重點關注蛋白質、鈉和鈣含量。現在許多老年人過于擔心脂肪攝入過高,經常選脂肪低的食物而忽略了對蛋白質含量的關注。建議選擇食物時要同時關注蛋白質含量,如果產品鈣含量高,尤其是奶,鈣吸收率也高,建議經常選購。老年人不宜攝入過多的鈉,尤其要少吃醬類等產品。
摘自《1分鐘讀懂營養標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目前,電腦在辦公、學習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久坐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或工作方式,使得普通人罹患腰痛的幾率也大大增高。
大部分腰背痛是由于脊柱周圍韌帶、肌肉等軟組織長期過度拉伸而導致的。不正確的姿勢使身體正常的生理曲度被改變了,包括不正確的站姿、行走姿勢和睡姿,坐姿因為保持時間長,而在其中占比最高。錯誤的坐姿會使腰椎的生理前凸曲線消失而導致周圍組織過度牽伸。短時間的過度牽伸多數不會引起疼痛,但長期如此就會導致疼痛。
正確的坐姿應該是什么樣的?選擇高度合適的椅子,身體坐直,保持生理性腰椎前凸的曲線,收腹,雙腿自然放置且分開大約與肩同寬,膝關節屈曲至60°~ 90°。
如何長時間保持正確的坐姿?①刻意提醒:之前沒有注意過自己坐姿的人,要想持續保持這樣的姿勢并不容易,可能一開始是正確的姿勢,一旦工作起來,又很快恢復到原來的姿勢了,所以要注意經常提醒自己保持正確的坐姿。②輔助工具的運用:選擇符合人體力學原理的座椅或者是腰部支撐卷等輔助工具,幫助保持正確的姿勢。
摘自《人民政協報》余學清
近年來進口食品頗受國內消費者歡迎,許多大型超市都開設了進口食品專柜,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其實,按照我國的相關規定,進口食品的標簽也應該符合我國的標簽標準要求,包括食品名稱、配料、營養成分的標示,等等。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注意到進口食品的包裝上大多貼有專門的中文標簽,其格式跟國內生產的產品基本一致。因此,要看懂進口食品的營養標簽是不難的。
懂外文的消費者會發現,有的進口食品的英文原文和加貼的中文標簽內容不完全相符,這是怎么回事?這主要和不同國家的要求不一樣有關,比如標簽的格式、內容、關于營養素測定或者計算方法的不同等,都會造成標簽內容不完全一致的情況出現。另外,有些國外允許在標簽上介紹的功能,國內是不允許的,因此企業也不能在中文標簽中翻譯過來。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看懂”進口食品的標簽其實并不難,關鍵是進口食品并不等于健康食品。無論是進口食品,還是國內生產的食品,還是要看營養標簽上的那幾行字,真正做到“心中有數”。
摘自《1分鐘讀懂營養標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預防癌癥,該怎么做?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規避不良習慣,健康飲食,是能夠有效預防癌癥發生的。①合理膳食。管好自己的嘴,少吃辛辣、燒烤、腌制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不要食用在常溫下存放時間過長、可能霉變或受污染的食物。限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選擇恰當的植物油并節制用量,每天不超過25克,低脂肪飲食對減少癌癥危險有重要意義。②拒絕吸煙,遠離“二手煙”。抽煙可以使肺癌的發病風險升高十幾倍,而且抽煙時間越長、煙癮越大,罹患癌癥的風險也就越高。此外,長期被動吸煙也會導致癌癥的發病風險增加。所以,為了我們自己還有家人的健康,請遠離煙草。③規避不潔性生活。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以免給身體“埋雷”。④堅持體育鍛煉。工作勞逸結合,每天應進行約1小時的快走或相當的運動量,每星期至少還要進行1小時出汗的較劇烈運動。⑤堅持定期體檢,特別是有癌癥家族史、職業接觸史的高危人群,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人們在面對癌癥時,有焦慮、緊張不安、憤怒、悲傷、抑郁等不良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隨著醫學的發展,癌癥不再是絕癥。癌癥中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預防的,有三分之一是可以治愈的,還有三分之一可以通過治療改善癥狀、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所以,對于癌癥患者來說,要調整心態,樹立信心。
摘自《人民政協報》劉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