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成為各行各業推動發展的主旋律,基層黨組織建設與時俱進,黨建模式也要創新。學院黨總支部結合學院實際,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初步形成了“1+4=1”的黨建模式。即一個政治核心、搭建四個平臺、創建一個服務型黨組織。
[關鍵詞]創新;黨建;服務
[作者簡介]奚修文(1967-),男,山東省巨野縣人,上海中博專修學院,講師,學士,研究方向:高校黨建與思政方向。
[中圖分類號] D26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8)01-0038-02
一、強化黨的領導,堅實政治核心作用
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進一步推進,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逐漸凸顯,董事會、學院教職員工對黨建工作有了高度認識。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2016】76號《關于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文件精神,強化黨的領導,把黨建工作寫入辦學章程,黨組織負責人進入董事會,以黨建引領學校工作,確立了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具體表現在三個作用:在黨建、政治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中起領導作用;在把握辦學方向、推動改革發展中起保證作用;在依法規范辦學、維護各方權益中起監督作用。
二、夯實基礎建設,搭建四個黨建平臺
(一)搭建區域化黨建共建平臺,提升黨組織服務功能
學院高度重視區域化黨建共建平臺建設,現有共建單位8個,根據共建單位的特點,其共建內容各不相同。學院與新躍物流、匯得科技開展在支部建設、校企合作和青年交流方面的共建;與金衛小學開展舞蹈、武術等課外活動,既豐富了學生業余生活,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金康居委會主要開展送文化進社區,資助社區文化建設,認領了金康社區價值3萬元的公益項目;與金衛派出所主要開展法制教育,聘請法制副院長和法制輔導員講座,共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與金山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舒緩療護病區主要建立了“上海中博專修學院思想教育基地”和“圓夢志愿者”團隊。通過夯實區域化黨建共建平臺的建設,實現了資源共享,既服務社區文化建設;又服務于教育教學,服務于學生成長成才。既豐富了學院黨組織建設的內涵,又使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搭建志愿者隊伍建設平臺,服務社會文明建設
學院搭建志愿者隊伍建設平臺,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文明建設,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院先后參加了世博會、世游賽、世界沙灘排球賽、禁毒宣傳、金山田野百花節、沙灘音樂節等大型志愿者服務活動;積極參加義務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活動,獻血總人數達2000余人,總獻血量達40萬ml,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近100人。同時按照專業及志愿者服務類型,分別組建了模擬家庭志愿者服務隊、金山區文廣局“小金靈”志愿者服務隊、金山衛鎮抗戰遺址紀念園志愿者服務隊、廊下郊區公園志愿者服務隊、“愛的港灣”圓夢志愿者服務隊等,每年參加志愿者服務達800余人次,占學生總數的33%。在今年金山區“創城”工作中,全院師生在黨總支部的組織下,廣泛參與志愿者活動,先后參加了交通志愿者活動,金康居委會、北門居委會等志愿者活動,同時,深入5個社區,出黑板報10版,參與人數近百人次,為“創城”做出了一定貢獻。
(三)搭建黨員主題活動日平臺,增強服務群眾意識
按照進一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要求,學院把每月的第三周的周五作為黨員主題活動日,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群眾帶頭人”為活動主題,成立了策劃小組,精心安排,凝聚黨員,開展思想教育。例如:學院承辦了金山衛鎮舒緩療護“愛的港灣”先進事跡報告會。報告團成員用一個個感人的事例、一段段生動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發生在“愛的港灣”里的動人故事,為廣大黨員和青年學生上了一次很好的黨課。聘請金山衛鎮黨委委員陸佰君作“兩學一做”專題輔導,講述了學習黨章黨規和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合格黨員。為紀念建黨,七一組織全體黨員和積極分子赴嘉興南湖和沙家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追尋紅船足跡,瞻仰革命圣地,重溫入黨誓詞。把“兩學一做”植根于思想靈魂中,把“四個合格”落實到言行作風中,體現到工作實踐中。還舉辦了“廖俊波故事會”活動,全體黨員從不同角度和層面講述了廖俊波同志一樁樁感人的故事,感人至深。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潛移默化地開展思想教育,提高黨員的政治修養和政治站位,增強了服務群眾的自覺性,爭做合格黨員。
(四)搭建學府大講堂文化平臺,服務金山文化建設
學府大講堂是學院主辦的公益性文化平臺。利用學院文化資源,聘請資深專家學者授課,傳承文化,傳授科學、分享經驗,探索為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形式,搭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平臺,開拓高雅文化走向社會、走進市民生活的新途徑,打造先進文化全民共享的新模式。現已舉辦五講,參與聽課人數達420余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通過這一平臺,強化黨組織文化陣地建設,服務金山文化建設。
三、創建一個服務型黨組織,服務社會發展
通過區域化黨建平臺建設,實現資源共享,服務于教育教學,服務于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社區文化,服務于社會發展;通過志愿者隊伍平臺建設,參與社會實踐,感恩社會,服務公益活動,服務社會文明建設;通過主題黨日活動平臺建設,加強黨員教育,提高黨性修養,服務群眾,做合格黨員;通過學府大講堂建設,為打造三個金山服務。總之,通過四個平臺建設,創建一個服務型黨組織,服務學校發展,服務社會發展,是黨建工作的最終目的。
夯實一個政治核心,搭建四個黨建平臺,創建一個服務型黨組織,這一做法,使黨建工作目標更明確,內容更充實,活動更接地氣,基礎工作更牢固,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黨員示范效應更加凸顯,全院形成了為人師表、愛崗敬業、樂于奉獻、育人教書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魏建中.發揮黨員示范作用 創新黨群聯系機制——武漢市黃鶴樓街創建社區(里巷)黨建“1+4”模式[J].學習月刊,2009(4):45-46.
[2]杜鐵軍.構建社區黨建網格化 開拓服務民生新領域[J].新長征,2011(11):62-62.
[3]謝紅玲.創新工作實踐履行服務職能——興隆莊礦凸顯黨建工作優勢催生發展內動力[J].當代礦工,2014(4).
[4]李國華.創新驅動抓黨建 黨員示范促發展[J].國家電網,2016(8):92-93.
[5]李金龍.黨建“1+4”助推經濟社會發展[J].當代江西,20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