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華
摘要:培養應用型國際化旅游人才是經濟新常態下中國旅游業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目前旅游教育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我國的旅游行業缺乏從業人員,更缺乏高級應用人才。但是現行的旅游教育過于傳統、落后,不能適應當前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應用型高校有著普通綜合院校和高職高專獨特的優勢,在培養國際化旅游人才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具備相當的可行性。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國際化;旅游人才;可行性研究;培養模式
培養應用型國際化旅游人才是經濟新常態下中國旅游業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目前旅游教育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國際旅游的快速發展,國際化旅游人才缺乏日益顯著,這也為應用型高校培養國際化旅游人才提供了契機,同時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反觀當今旅游界人才供需現狀,“人才錯位”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一方面伴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具有國際化、應用型、高端的創新人才;另一方由于旅游教育的同步快速發展,一般性旅游人才的供求已趨于飽和,但旅游高素質創新人才卻無處尋覓。[1]究其原因是現行的旅游教育過于傳統、落后,不能適應當前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因此,改革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國際化旅游人才的培養,是應用型旅游本科教育所面臨緊迫的研究課題。
一、旅游人才需求的現狀
旅游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目前已被列為世界第三大產業。2015年,我國已形成40億人次的國內旅游市場,出入境市場超過2.5億人次,入境旅游1.33億人次。旅游對國內經濟和就業的貢獻率均超過10%。 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大約還有200多萬的旅游業人才缺口。但是,作為培養旅游人才培養搖籃的高等教育學校,旅游專業招生情況并不樂觀,招生規模日漸萎縮,畢業生從事旅游業的比例也很低,長此發展,將嚴重影響旅游行業從業人員的數量和素質,對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旅游行業缺乏從業人員,更缺乏高級應用人才。以導游為例,我國目前約有60萬持證導游,但只有高級導游1702人,占全部持證導游比例的0.28%,相當于全國平均每一千名導游中只有近3名高級導游員,根本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出入境旅游大軍。
二、應用型高校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的可行性
“國際化人才”是指具有國際化意識和胸懷以及國際一流的知識結構,視野和能力達到國際化水準,在全球化競爭中善于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的高次人才?!皯眯腿瞬拧笔侵改軐I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皯眯透咝!笔侵赋袚蟊姼叩冉逃蝿眨?以從事本科教育為主, 服務于社會和地方經濟, 培養生產、服務和管理等各類技術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一般本科院校。應用型高校是高校隊伍中異軍突起的新類型,將培養社會急需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作為目標。
我國旅游類院校起步較西方國家晚了不少。但是,自 1979 年開辦起我國的第一所旅游高?!虾B糜胃叩葘?茖W校起,至今不到 40 年的時間里,我國各層次的旅游類院校的發展勢頭迅猛,這與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以及旅游業的發展速度是成正比的。一般的旅游教育發展一直存在的重管理、輕應用的傾向,使得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始終占據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主導地位。[2]目前開設旅游類相關專業的院校主要有 3 種類型:
第一種是高職高專,這類院校非常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化特點比較明顯。但是這類學校的學生入學分數普遍不高,因此外語水平受到制約,極大地影響了旅游人才國際化發展所必須的外語素質的發展。
第二種是綜合類大學,辦學實力雄厚。這類院校的旅游類專業一般以招收本科層次的學生為主,同時在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上有很好的效果。這類學校一般注重培養學生理論和學術能力,同時也越來越注重工學結合,走“訂單式”培養的模式。
第三種是旅游類專門院校,像湖北省旅游學校,桂林旅游高等??茖W院等已經在旅游人才培養方面走出自己特色的旅游類專門學院,在培養???,高職層次的旅游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類院校大都走的是“訂單培養、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大都有自己的實習定點單位,實踐學時很充足,理論知識也很扎實,同時,學校都注重對學生的國際化互動培養。畢業生在工作后的表現大都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在高校旅游人才培養方面,一般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多存在重管理、輕應用的誤區,以管理類人才培養為主,同質化嚴重,不具備自身特色;高職院校則相反,重應用、輕管理,但??茖W生基礎較差,較難成為適應國際化的高端旅游人才。旅游專門院校采取訂單式培養能夠為社會及時輸送高質量的人才,但是在學習過程中還是與行業脫節,而且培養的人才數量少,難以適應迅速發展的旅游行業。
作為應用技術型高校,在旅游人才培養中,應找到自己的培養定位,大膽創新,形成自身特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提升專業吸引力,重點培養應用能力強、專業技術過硬、高端、國際化的旅游人才。
三、應用型高校國際旅游人才培養建議
1、樹立國際化旅游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國際化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國際化旅游人才需要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掌握現代服務及管理理念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應用型高校應追蹤市場發展需求,將具備國際化新視野的應用型旅游人才作為自己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出更專業的涉外導游,就要對其進行各地人文歷史和旅游資源等方面知識的教授,同時還要兼顧外語能力,才能使畢業生具備涉外旅游專業的各個方面知識。通常的做法主要有:開發雙語教材或者引入原版教材,將旅游專業與外語專業課程有機結合,課堂使用雙語教學;教學內容更加專業化和深入化,以國際人才培養為目的,取消過多的非專業課程和理論性過強的課程。
2、注重課程設置的實用性,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
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是實踐性強,因此教學環節中應加強實踐教學。課程在設置上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學習及自我學習能力。主要由課堂參與、獨立作業、小組作業、外出考察、各種實習以及畢業論文組成。加強學生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開展校企結合,完善校內外實踐基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endprint
實踐環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初期認知實習,主要針對低年級學生開展的實習活動。讓學生走進校門就要懂得面對社會,了解涉外旅游專業的相關知識,以參觀的心態去接觸旅游行業,對旅游業有比較直觀的體驗,讓學生對自己本專業的知識更有更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中期實習,主要由校內外實習和專業實習組成,針對二、三年級學生開展的實習活動。在初期實習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去了解本專業的相關知識,有效利用假期深入到旅游相關企業中,深入學習旅游行業的相關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末期頂崗實習,主要針對畢業班學生開展的實習活動。將實習與就業相結合,要求學生深入旅游行業實踐工作中,培養對旅游行業的感情,同時,為走上社會工作崗位做好準備,積累經驗,選擇方向。
3、教學方式多樣化,以互動教學為主。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互動性、參與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案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互動意識和參與精神;多媒體教學和實地教學,可使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實務感,提高教學效率;角色模擬教學法,可引導學生在特定環境下進行角色體驗,增強對知識的領悟和運用;專題研討教學法,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學術探索精神。
4、注重與國外、行業的合作辦學。中國的旅游業在出入境旅游中都很火熱,為此我們需要更多的具有“國際范”的導游來進行相關知識的引導。國外教育在這方面有比較好的經驗,便于我們直接學習,少走彎路;行業中有很多比較優秀的企業也愿意協助人才培養教育方面的工作,他們在行業的最前線,有更多的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引用。同時也可以彌補我們在師資方面的不足。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產業結構和職業結構都出現了大的變革, 高等旅游教育也亟待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才能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的國際化旅游人才。
[參考文獻]
[1]周麗潔,唐躍工.應用型大學旅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長沙大學學報,2005(19):109-111.
[2]李勇,曾志光等.論高校涉外導游培養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科技示范大學學報,2004(2):125-128.
基金項目:漢口學院2016年校級教研課題“高等院校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作者單位:漢口學院,湖北 武漢 430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