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馬鈴薯也被叫做土豆,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在市場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在馬鈴薯栽培的過程中,馬鈴薯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這種栽培方法可以提高馬鈴薯的產量,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整地施肥
整地:馬鈴薯栽培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整地施肥,要進行深耕,保證土壤有著良好的透氣性,疏松的土壤可以提高土壤的保肥、蓄水和抗旱性能,這樣就能夠為馬鈴薯的生長創造優越的條件,提高須根的穿透力。如果馬鈴薯的須根存在著穿透力較差的問題,那塊莖在播種之后,如果根系在土壤中的發育比較好,那么幼苗在出土之后就可以提高植株的生長力,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
施肥:在進行地膜覆蓋之后,就可以提高地溫,從而增強有機質的分解能力。在馬鈴薯的生長前期要保證硝態氨的含量,滿足馬鈴薯的生長需要,馬鈴薯生長越快,就需要耗費越多的養分,因此相關元素含量須要充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地膜覆蓋的過程中,就要進行有機肥的增施,避免馬鈴薯在生長后期出現土壤肥力下降或者是缺肥的問題,那么馬鈴薯出現脫肥早衰的現象。地膜覆蓋所使用的基肥必須要注意施用量,基肥的施用量需要根據土壤的情況來決定,如果是一般的田塊,就可以增加40%--50%的基肥。在掌握了需肥規律之后,就可以對氮素、農加肥、鉀素和磷素的比例進行調整,在施肥之后要定期的進行耕翻,保證肥料的均勻性。
二、選種
馬鈴薯要想取得高產,就必須要選擇良種,保證覆膜可以和兩良種進行有效的結合,良種還要和脫毒品種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實現馬鈴薯地膜覆蓋高產的目的。馬鈴薯在播種之前,必須要對精選的種薯進行催芽處理,這樣可以保證幼芽的萌發率,減少晚疫病和環腐病等病害的發生率。
三、種薯的處理
首先要對種薯進行切塊,這樣可以加強莖內外的氧氣交換頻率,使種暑提前發芽,破除休眠,快速的出苗,種塊大約在30—40g之間適宜,要使用縱切的方法保證每一個切塊兒都會有著芽眼。其次,在切塊兒的過程中,要抹上草木灰放在濕沙上,這樣才能夠提高馬鈴薯催芽的速度,沙土的厚度大約為10cm左右,要在塊莖的下面鋪設,在上面要使用潤濕的沙土進行覆蓋,使溫度保持在15℃到18℃之間,這樣可以避免出現高溫、腐爛的情況,在馬鈴薯芽長到3cm的時候,可以將種薯拔出進行播種。還可以使用背風向陽處室外催芽的方法,這種催芽的方法是將種薯切塊兒擺在溝內進行催芽,還需要利用塑料膜進行覆蓋,從而提高內部的溫度,在早上要將草氈揭去,在下午的時候將草氈覆蓋。
四、播種覆膜與田間管理
在選種之后,就可以進行播種和覆膜處理,要在噴施除草劑之后進行覆膜,保證種植的深度在9cm到10cm之間,膜上必須要平整,緊貼地面,還要用土進行壓實,不能夠出現漏縫。
田間管理:首先要對出苗的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的將苗引出的膜的外面,使用濕土將孔膜封住。在播種和生長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覆膜損傷的現象,必須要及時的進行修補,用土壓實。還要對蚜蟲和瓢蟲等病蟲害進行防治。在遇上連續陰雨天的時候,要利用控上促下的方法,保證馬鈴薯可以正常的生長。還要對晚疫病進行防治,尤其是在開花階段,夜間的溫度在10-12℃之間,白天的溫度會在23攝氏度左右。而相對濕度在93%以上,如果發現葉面上出現了水,那么就極有可能會發生晚疫病,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等待苗長到10cm的時候,使用64%殺毒礬可濕性濕粉劑進行噴灑。需要每個10天就噴灑一次,也可以使用百菌清、多菌靈或者是代森錳鋅來代替殺毒帆。
五、病蟲害防治
病毒病防治方法:選用抗病毒品種和脫毒種薯;拔除田間病株;及時防治蚜蟲。
真菌性病害一是晚疫病。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及無病種薯;及時拔除中心病株和進行中耕除草;藥劑防治。二是早疫病。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藥劑防治。
細菌性病害環腐病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種薯;發現病株時及時清除;實行輪作,注意防治地下害蟲。青枯病防治方法:農業防治主要是:合理輪作。選用無病、抗病品種,防止病爛薯混入肥料,增施磷、鉀肥,清除田間雜草,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病穴用石灰消毒、低洼地及時排水: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4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灌一次,連續灌2-3次。軟腐病防治方法;農業防治措施包括收獲前加強中耕培土,注意田間排水;黑脛病防治可用敵克松7.5kg/hm3或病克凈400倍液拌種。
六、結論
植株達到生理成熟期即可收獲。生理成熟期的標志是大部分莖葉由綠轉黃,達到枯萎,塊莖停止膨大易與植株脫離。早熟品種在正常年份可以達到生理成熟,中、晚熟品種直到霜期莖葉仍保持綠色,可在莖葉被霜打后收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