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偉偉
煙葉是煙草工業的原材料,為茄科植物,原產地在南美洲,目前種植區域廣泛,在世界上各地都有分布。宣城地區種植煙葉的歷史始于20世紀70年代,種植歷史超過40年,發展經歷了幾次大的起落,總體來說成果明顯,目前煙草產業發展較為穩定,對當地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發揮出重要的作用。現結合宣城煙葉的種植情況,對其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簡單總結如下。
1移栽前的準備
1.1煙葉品種的選擇
要保證產出的煙葉的品質,其基礎條件就是選擇通過國家審定、性狀優良(產量好、品質佳、抵抗能力強、易烘烤等)的品種。此外,在大面積種植前還需要在當地進行小面積的試驗示范,以觀察是否適合在當地種植。
1.2種植地的選擇
種植煙葉的田塊要符合以下幾個要求:排水、灌溉方便,土質疏松、有機質含量高、土壤透氣性好、土壤略呈酸性。為了便于田間管理、推廣先進適用的新技術,地塊盡量相對集中連片,而且要注意合理輪作。
1.3整地、施基肥
秋季上茬作物收獲之后,趁土壤中還比較濕潤時耕翻、晾曬土壤,深度為20~30 cm,以促進養分的充分釋放。第2年在煙葉移栽之前再進行春耕、平整等工作,將土壤細細耙碎,以利于土壤保墑,為起壟做好準備。移栽前1周左右在平整后的地塊上起高32 cm以上、寬35~38cm的壟。
結合煙田土壤肥力情況、茬口安排等,適當控制氮肥的施入,增加鉀肥的施入量,氮磷鉀肥的比例以2.0:(1.0~3.5):1.5左右為宜,移栽之前3周施入,平衡施肥,施肥深度至少達到20 cm。
1.4煉苗
煙葉移栽之前5d左右進行煉苗,以促使幼苗長勢健壯,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中午稍微發蔫、早晚恢復為好。
2移栽
2.1拉線打窩
煙葉移栽之前要在田間統一放線、定穴,三角定苗,保證株行距均勻一致。根據煙葉的種植密度“品”字形打窩(口徑*深為20(3m*15cm)移栽。
2.2深栽種植
移栽時苗的莖部埋人土壤中的深度超過5cm,保證生長點與地表的距離約3~5cm,促進不定根盡快發育,提高對水分的吸收能力。移栽時的天氣若為陰雨天,則全天均可進行;若遇到大晴天,則宜在傍晚進行。不同肥力水平的煙田,移栽的密度有所不同。對于肥力為上等水平的地塊,栽植密度約1.5萬株/hm2,株行距47cm*120cm左右;對于肥力水平為中等的地塊,栽植密度為1.6萬~1.7萬株/hm2,株行距45cm*120cm左右;對于肥力水平差的地塊,栽植密度在1.8萬株/hm2左右,株行距43cm*120cm。移栽時為了減少土壤中水分蒸發過快,可采用邊挖穴、邊移栽、邊蓋膜的方法。
2.3澆定根水
移栽后,為促使煙苗盡快緩苗,要及時澆足定根水,使根系與土壤接觸緊密,便于吸收水分,此外可適當配施如硝酸鉀之類的速效性的氮肥,對煙苗的早發有比較好的效果。
3移栽后的大田管理
3.1查苗補苗
移栽后1周左右及時查苗,一旦發現有漏苗、死苗等現象,立即用壯苗補上,適當施入硝酸鉀等速效肥。
3.2施肥
追肥施入有2種方式:根外追肥(即為葉面噴肥)、灌根。移栽后40d左右,煙葉發葉速度很快,要適時追肥,切記不可過晚,防止對煙葉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最終降低品質。如果選擇灌根方式,可在移栽后3~4周進行,結合降雨情況、煙苗生長情況分次進行,一般2~3次即可;煙葉生長進入中后期,有時會缺鉀,要結合苗情及土壤中肥力情況及時葉面噴施0.4%~0.6%磷酸二氫鉀溶液。追肥過程中注意事項:沙壤土肥水保持效果差,要適當增加追肥的次數和用量,基肥的施入量可適當減少;根外追肥的適宜時間在陰天或者無風晴朗天氣的傍晚;葉面噴施的位置以在背面的效果更好,降雨后或者晴天中午不可葉面噴肥;施肥后如果24h內遇到降雨天氣,則雨后要補施。
3.3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要分2次進行,分別在移栽后2周、團棵期施入。第1次將煙葉莖的基部培土填高,對于連作的地塊或者以前發生過病害的田塊,必須用客土、營養土等將煙穴填平,避免病害傳染。第2次在追肥的基礎上將膜揭開,并摘除底部的腳葉2~3片,之后將壟兩側表面雜草除完、土壤鋤松,大培土至高度超過40cm。
4煙葉的收獲
如果煙田內的煙株營養平衡,則其群體的長勢均衡,表現出相對一致的熟相特征。煙葉的成熟期較為集中,采收時分3~4次次進行,前兩次每次采3~4片,頂部5~6片一次性成熟采收。煙葉成熟的判斷標準:煙葉的主體顏色逐漸由綠色轉為黃綠,葉脈的顏色變白,趨于發亮,葉片自然彎曲下垂,中上部葉片表面有成熟斑塊出現,茸毛逐漸脫落。煙葉采收時間的選擇要結合煙株的長勢,下部、中部、上部煙葉分別采取適時早收、適熟采收、充分成熟采收的方式,頂部的葉片在煙葉全部成熟后一次性采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