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影響因素及健康狀況演變趨勢

2018-01-27 18:23:00高凱汪泓劉婷婷
社會科學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健康中國

高凱+汪泓+劉婷婷

〔摘要〕 健康的勞動人口是提升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源動力。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提升將有效緩解老齡化難題,幫助我國實現從“人口紅利”到“健康紅利”的轉變。分析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影響因素以及不同勞動人口群體的健康水平演變趨勢發現,我國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整體較好,健康優良比例達87%;年齡、受教育程度、鍛煉次數、家庭收入、戶籍等因素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有顯著影響,且在23歲左右達到峰值;但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區域及城鄉勞動人口群體的健康水平演化趨勢呈現差異性,男性健康水平好于女性,尤其是40歲之后的健康優勢更大;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明顯好于其他群體,高中階段教育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程度最大;東部地區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好于中西部地區;城市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優于農村。

〔關鍵詞〕 健康中國;勞動人口;健康水平;人口群體;人口紅利;健康紅利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769(2018)01-0038-10

一、引言

健康作為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戰略;2016年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健康中國戰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而人們對健康的需要應該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實現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升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要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那么,影響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演變規律又是怎樣的?本文將通過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影響因素以及健康水平演變趨勢的分析,豐富健康人力資本理論并為政府健康領域的決策提供有一定參考價值的依據。

二、研究綜述

上世紀60年代,在經濟學家正式提出人力資本理論時,健康即被視為重要的人力資本形式( Mushkin,1962;Becker,1964)。〔1〕本文在人力資本理論框架下梳理現有關于人口健康的文獻發現,國內外學者在健康水平評價指標、健康水平影響因素、不同人口群體健康水平等方面進行了豐富的研究。

1.健康水平評價指標

自評健康(SH)是評價健康水平最常用的指標。Hurd & McGarry(1995)、 Idler & Benyamini(1997)的研究均發現自評健康水平與死亡率以及重大疾病發生率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2〕Poortinga(2006)認為自評健康是預測健康狀況的較好指標,其穩健性甚至優于某些客觀測量指標(Yip等,2007)。〔3〕Gerdtham和Johannesson(1999) 、劉國恩(2004) 、趙忠(2006)、陳友華等(2011)、杜鵬(2013)均采用自評健康作為人口健康水平的評價指標。〔4〕隨著健康內涵的逐漸豐富,心理健康(MH)也逐漸成為衡量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如Perlinetal & Stansfeldetal(2008)、王桂新等(2011)、Bressan (2014)〔5〕均在健康評價中采用了心理健康指標。由于自評健康和心理健康指標帶有很大主觀性,學者們引入了一些客觀指標,如患病率(Perlinetal & Stansfeldetal、王桂新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Bressan2014)、身體質量指數(BMI)(熊艾倫等2016)等。〔6〕但梳理發現,現有文獻中綜合性健康評價指標的研究較為缺乏,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本文選擇自評健康(SH),心理健康(M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身體質量指數(BMI)四類指標綜合評價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創建健康指數,綜合衡量勞動人口健康水平。

2.健康水平影響因素

早在20世紀70年代,Grossman便提出了健康生產函數概念,他認為消費者可以通過健康生產的方式補充健康資本的消耗。〔7〕此后,Wilkinson (1997)、齊良書等(2011)通過研究收入與健康的關系發現不同收入的人群其健康水平是有差異的。〔8〕Adler.etal(1993)、F. Curtis Breslin (2008)、程令國等(2014)、胡安寧等(2014)專家通過分析教育與健康之間的關系,發現教育對健康具有一定促進作用。〔9〕于曉薇等(2010)、焦開山等(2014)認為年齡、性別等自然屬性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10〕杜本峰,王旋(2013)、焦開山等(2014)還將戶籍、區域作為社會經濟地位指標納入影響因素分析中。〔11〕本文基于綜合考慮選擇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本人、父母)、收入(個人、家庭)、戶籍、區域等因素入手,分析上述因素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

3.不同人口群體健康水平

既然不同群體的健康水平存在差異,研究特定群體的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價值。對此,趙忠(2006)分析了我國農村人口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李建新等(2014)、牛建林等(2014)比較研究了城鄉人口健康狀況差異及對勞動參與率的影響〔12〕;曾毅等(2004)探討了高齡老人的健康狀況〔13〕,陳友華(2011)、杜鵬(2013)、姜向群等(2015)分析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14〕;鄧利方(2012)、梁宏,熊美娟(2015)則對中國勞動力的健康狀況和差異進行了分析。〔15〕根據對不同群體健康水平研究文獻的梳理發現,學者們的研究重點多集中于老年人口、城鎮人口、農村人口等特定群體,為了進一步搞清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本文選擇不同勞動人口群體為研究對象,剖析其健康狀況。endprint

4.健康隨年齡變化規律

Harman(1981)研究發現,身體的各項機能隨年齡增加而顯著下降,各種慢性病和功能性喪失直接導致與老年人機體相關的健康指標呈下降趨勢。〔16〕George Linda(1985)和駱為祥等(2011)的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大,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日趨下降。〔17〕但現有文獻顯示相關研究只針對老年人口,探討老年人口健康與年齡之間的關系,也未測算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而關于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健康對勞動參與或勞動供給的影響分析(張車偉,2003;朱玲,2009;李琴,2014)〔18〕,關于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和內在規律的研究則較為缺乏。那么,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究竟是怎樣的?不同性別勞動人口、城鄉勞動人口、不同受教育程度勞動人口、不同區域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演變趨勢有什么差異?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分析將有助于我們從深層次探析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總結規律、分析差異,豐富勞動人口健康研究的相關理論,為提高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提供決策參考。

基于以上梳理、綜合及評析,本文擬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創新:第一,結合健康內涵,構建綜合性健康評價指數,對我國目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進行衡量;第二,以勞動人口為研究對象,剖析我國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因素;第三,探析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并分性別、受教育程度、區域、城鄉等不同維度研究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演化差異。

三、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影響經濟增長的機理及計量模型

1.影響機理

健康也是生產力,經濟發展理論及現實經驗均表明,勞動人口的健康狀況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健康狀況越好,勞動者生產效率越高。尤其在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迅速老齡化及勞動力資源逐漸成為稀缺生產要素的時代背景下,人口特別是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將有效緩解老齡化難題,幫助我國實現從“人口紅利”到“健康紅利”的轉變。經濟增長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投入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之一,而健康是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柯布道格拉斯的生產函數理論,勞動人口通過教育和健康投入能夠提升人力資本存量,從而促進經濟增長。Bhargava等(2001)用成人生存率指標替代健康狀況的研究發現,健康狀況提高1%,將使經濟增長率提高0.05%。〔19〕而經驗表明健康對于國家和地區的宏觀經濟增長以及勞動生產效率的提高確實具有一定作用。

健康能夠有效改善勞動力質量。勞動力資源是經濟增長的基石,其數量和質量是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量,而健康是勞動力質量的主要表現,因此,研究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尤其是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區域及城鄉勞動人口群體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提升可以增加勞動人口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讓勞動者可以更有效地參與工作。其次,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提升可以有效延長人口壽命,而預期壽命延長會增加教育投入和健康投入,從而提高勞動力素質。再次,健康水平提升可使更多的勞動人口滿足工作對健康的需要。所以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提升將幫助我國實現從“人口紅利”到“健康紅利”的轉變;挖掘當前勞動人口的“健康資本存量”對促進經濟增長,幫助我國跨過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健康水平提升還明顯有助于老齡化問題的解決。在我國老齡化背景下,勞動力已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人口紅利”正在消失。老齡化問題的本質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不匹配造成的勞動力短缺。本文認為,無論是“全面兩孩”政策還是即將出臺的延遲退休政策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人口結構老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而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將為這兩項政策提供支撐和補充。一方面,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將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為勞動人口延遲退休和育齡人口的健康生育奠定生理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健康水平的提升可以更好地發揮目前勞動力的產出效率,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十九大報告關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篇章中提出,要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體現了用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緩解人口老齡化難題和優化人口結構的戰略思想。

然而,健康隨年齡增長會產生折舊。20世紀70年代,Grossman建立的健康人力資本理論模型認為,人口健康是人力資本的重要儲備,即健康人力資本。Grossman利用投資理論證實,年齡增加將使健康資本的折舊率增加,即隨著年齡增長,健康人力資本逐步下降。此模型的分析框架如下:

Ht是第t期健康人力資本存量,It是第t期健康投資,δ是健康人力資本折舊率,隨著年齡變化而不同,且δ受教育、收入水平等因素影響。教育對健康的影響體現為:教育水平的提升將降低健康折舊速度,提升健康人力資本的生產效率。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加強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健康,受過教育的人口可以接觸到與衛生健康有關的信息,并且可以很好地利用衛生保健服務,從而能夠更健康地生活。教育對健康的影響過程一般歸納為“預算約束放松說”和“效率提升說”兩種渠道假說,一方面教育能提高勞動者的健康預算約束,為勞動者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教育提升了健康的“生產效率”和“配置效率”。提高勞動人口受教育水平,不僅可以直接提高我國教育人力資本的產出水平,還可以間接增加健康的人力資本,從而提升我國人力資本總量。收入差距影響人口健康主要體現為收入高的群體可以獲得更優質的醫療資源和健康服務。從宏觀層面看,東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鄉貧富差距導致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醫療衛生水平差距較大,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也未達到均等化,醫療資源配置和醫療服務水平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仍在于東部與中西部、城市和農村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距。從微觀層面看,收入水平高的人群可以消費更好的醫療資源,也能夠承擔更高的健康成本,從而導致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健康差距。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們的健康水平具有顯著影響。社會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參與健身活動越頻繁,其健康狀況越好,而男女之間的健康水平本身存在一定差異。綜上,本文將分區域、分城鄉對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進行研究,研判不同勞動人口群體之間的差距和規律。endprint

2.計量模型及研究框架設計

根據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及內在規律的剖析,本文著重圍繞年齡、教育、收入等因素構建勞動人口健康狀況影響模型,基本計量模型如下:

H=H(age,education, income, exercise, gender,region,residence)

其中,H代表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年齡(age)代表健康折舊率。education, income,gender,region,residence,exercise分別代表教育、收入、性別、區域、城鄉、體育鍛煉等因素。

本文的研究框架設計如下:

在構建包含自評健康(SH)、心理健康(M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身體質量指數(BMI)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基礎上評價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分析其影響因素,通過logistic等定量方法分析年齡、性別、鍛煉次數、受教育程度(本人、父母)、收入(個人、家庭)、戶籍、區域等有關對勞動人口健康的影響;剖析勞動人口健康狀況演變趨勢,模擬不同群體(如性別、城鄉、受教育程度、區域)健康水平的演變規律。

四、數據來源及指標選取

1.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自“中國綜合社會調查2013(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下文統稱CGSS2013系統)”收集的社會、社區、家庭、個人多層次數據。CGSS 2013系統采取多層次分層抽樣方法,調查對象涵蓋全國28個省份①,共獲得樣本數11438份。本研究將樣本限于年齡18-60 歲個體,除去部分缺失值和異常值樣本,篩選之后參與分析的有效樣本量為 8235個。有關年齡、性別、鍛煉次數、受教育程度(本人、父母)、收入(個人、家庭)、戶籍、區域等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因素選取及賦值情況見表1。

2.勞動人口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1)健康評價指標選取

結合CGSS 2013系統,本文選取自評健康(SH)、心理健康(M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評價健康的指標。自評健康(SH)是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自我衡量,受訪者被要求對自身健康狀況進行等級評定。問題是“您覺得您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備選答案包括“1=很不健康,2=比較不健康,3=一般, 4=比較健康 ,5=很健康”。心理健康(MH)是對被訪者心情和情緒的評價。問題是“在過去的四周中,感到心情抑郁或沮喪的頻繁程度是”,備選答案包括“1=總是,2=經常,3=有時,4=很少 ,5=從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是健康問題對被訪者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問題是“在過去的四周中,由于健康問題影響到您的工作或其他日常活動的頻繁程度是”,備選答案包括“1=總是,2=經常,3= 有時,4=很少 ,5=從不”。身體質量指數(BMI)為國際通用的健康指數, CGSS 2013系統沒有直接給出該指標,本文通過BMI方法進行測算。一般而言,BMI 指數在 18-24 之間屬于正常,24-28 之間屬于過重,超過 28 則屬于肥胖。為研究方便,利用BMI指數偏離程度將其轉化為5個等級的變量,轉換公式如下:

五、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1.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及影響因素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年齡、性別、鍛煉次數、受教育程度(本人、父母)、收入(個人、家庭)、戶籍、區域等因素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首先對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表2顯示了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及各主要變量分析結果。其中,勞動人口健康水平達到良和優的比例較大,占樣本總數87.1%,總體健康狀況較好。

2.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本文所確定的各影響因素為自變量進行有序logistic回歸,并在此基礎上分步驟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進行詳細分析。

第一步,在基本模型中對年齡進行設定,回歸中加入年齡、年齡平方項和年齡立方項,結果如表3所示。年齡系數為正(0.07),年齡平方項系數為負(-0.003),表明年齡與健康水平之間存在倒U形關系,即勞動人口健康水平隨著年齡增長先提高后降低。不同區域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有所差異,區域變量估算系數為-0.127,表明東部地區勞動年齡人口健康水平最高,其次為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最差,這與區域間的醫療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等有關,東部地區經濟條件、醫療條件相對中西部地區更好。受教育程度與健康水平存在顯著關系,估算系數為0.119。受教育程度越高,勞動人口健康水平越高,二者存在正向關系,這與以往專家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說明教育程度高的勞動人口更加注重生活方式,注重醫療衛生,從而有利于自身健康。性別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影響,估算系數為-0.212。女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比男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差;家庭收入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存在正向影響,改善家庭經濟條件有利于提升勞動人口健康水平;鍛煉次數也對健康水平具有正向影響,體育鍛煉有助于健康水平提升;而戶籍、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個人收入對健康的影響并不顯著。

第二步,在模型一中對年齡進行分類并加入年齡虛擬變量,分析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演變趨勢。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本文將年齡小于25歲設置為參照組,發現年齡對健康的影響為負,即在25歲以后,健康水平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而且隨著年齡增加,年齡對健康水平的影響越來越大,影響系數從25-30歲的-0.137提高到50歲以上的-1.052。結合基本模型分析結果,健康水平與年齡存在倒U形關系,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在18-25歲最好。

第三步,在模型一基礎上,模型二加入受教育程度虛擬變量。將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設置為參照組。表4顯示受教育程度對健康的影響為正,而且影響系數最大的為高中教育(估算系數=0.443),其次為高等教育和初中教育。因此,普及高中教育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更為明顯。endprint

第四步,在模型二基礎上,模型三再加入家庭收入虛擬變量。本文將家庭年收入5萬及以上作為參照組。表4顯示,收入越低,影響系數的絕對值越大,即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對健康水平的影響越來越小。因此,提高貧困勞動人口的收入水平對于提升我國勞動人口整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步,在模型三基礎上,模型四再加入區域虛擬變量。本文將西部地區作為參照組。表4顯示,雖然中部地區檢驗系數不顯著(sig.=0.285),但可以反映大致的趨勢。結果顯示,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系數都為正,而且東部地區影響系數大于中部地區。表明目前我國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存在區域差距。

六、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判斷

本文運用matlab軟件擬合勞動人口健康水平變動趨勢方程,分析不同群體健康水平演變規律。

1.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

分析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發現,健康水平的演化方程有統計學意義的不止一個,表5給出了各方程的R方、P值及橫向擬合誤差百分比,通過綜合分析得出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擬合的最佳變化率方程為三次方程。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化趨勢方程:

利用matlab對該曲線進行擬合,得到圖1所示的擬合曲線,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在16-23歲左右呈上升趨勢,23歲左右達到最大值,證實了前文得出的勞動人口健康最大值在25歲之前的結論。健康水平在23歲之后開始下降,且曲線斜率較大,下降速度較快。在55歲之后,健康水平的下降速度明顯放緩,而55歲恰是女性勞動人口退休的時間節點,表明勞動人口工作期間的健康水平下降速度更快。這也證實了舒爾茨(1990)對健康人力資本隨著年齡增長而折舊的發現,勞動人口在工作狀態下的健康人力資本折舊速度大于閑暇狀態。〔20〕

該研究結論與以往的研究發現有所不同,健康峰值年齡提前了6歲左右。趙忠2006年的研究發現,我國農村人口的健康狀況在30歲左右達到最優。其可能的原因是指標體系中考慮了BMI和ADL等生理指標,而以往研究多采用自評健康這一綜合指標。自評健康的評價存在一定的主觀性,生理指標應該更加客觀。

2.不同勞動人口群體健康水平演變趨勢

在分析了勞動人口總體健康水平演變趨勢之后,我們需要進一步考慮,不同勞動人口群體健康水平的演變趨勢是否存在差異的問題。本文將分性別、受教育程度、戶籍、區域研究不同群體之間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演變差異。

(1)不同性別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

由軟件擬合曲線如圖2。男性和女性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演變方程截距不同,男性高于女性。而且,男性勞動人口健康峰值大于女性勞動人口健康峰值。從圖2可以看出,25-40歲男性和女性勞動人口的健康演變曲線幾乎是平行的,即在40歲之前,男性和女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下降速度幾乎是相同的,而在40歲之后,男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下降速度明顯放緩,女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下降速度不減反增,呈現加速衰老態勢,且在60歲退休時間節點,男性健康水平大于女性。因此,對中老年女性勞動人口的健康應給予重點關注。

(2)城鄉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

由軟件擬合曲線如圖3。城市和農村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演變方程截距不同,農村高于城市。但是,農村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下降速度較快,斜率明顯大于城市勞動人口,城市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在23歲之后大于農村勞動人口,而且方程之間的間距越來越大,在60歲左右,城市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大約在4.05左右,而農村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接近3.9。顯然,城鄉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差距比較顯著,提升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條件、加強健康宣傳等應作為縮小城鄉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差距的工作重點。

由軟件擬合曲線如圖4。不同受教育程度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方程的截距不同,受教育程度越高,截距越大,而且,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勞動人口健康峰值遠遠低于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勞動人口。從圖中還可以發現:

第一,受過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勞動人口的健康峰值較為接近,且在35歲之前兩者的健康變動規律非常接近,但是,35歲之后兩者的健康水平出現明顯差別,說明接受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在35歲之后開始具備明顯的健康優勢。普及高中教育對提升中青年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具有顯著作用。

第二,初中、高中、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勞動人口在50歲之前的演變曲線基本平行,表明三個群體在50歲之前健康水平的下降速度基本一致。

第三,高等教育群體的健康演變曲線在35歲之后越來越平緩,與其他三條曲線之間的間距也越來越大。表明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其健康水平在35歲之后明顯大于高中及以下勞動人口,且下降速度明顯放緩,與其他群體的健康優勢也越來越大。

由軟件擬合曲線如圖5。東部地區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明顯大于中西部地區勞動人口,且東部地區勞動人口的健康峰值大于中西部地區勞動人口,而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及變化規律基本一致。

總體而言,不同勞動人口群體的健康水平演變趨勢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加深了我們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整體認識。提升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應按不同群體進行分類指導,尤其是關注中老年女性、農村人口、貧困地區勞動人口的健康提升至關重要。同時,提高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是一項系統的復雜工程,需要結合醫療衛生、教育普及、縮小收入差距等工作協調推進。

七、結論與政策啟示

1.目前我國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整體較好,勞動人口健康優良比例達87.1%,但是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區域及城鄉勞動人口群體的健康水平演變趨勢呈現差異性。“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所以,提高國民健康水平要“補短板”,關注中老年女性、農村、貧困地區勞動人口的健康需求,從而提升國民整體健康素質。另外,勞動人口健康狀況受到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鍛煉次數、家庭收入、區域等因素的影響。而健康水平的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部門協作,從教育、經濟、扶貧等方面全面著手。endprint

2.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與年齡呈現“倒U形”關系,隨年齡增長先提高后下降,且在23歲左右達到峰值。與其他研究相比,本文的研究中加入了BMI、ADL等客觀指標,使勞動人口健康峰值提前近6歲左右。另外還發現,勞動人口工作期間的健康水平下降速度更快。根據十九大報告關于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周期的健康服務的精神,針對勞動人口在不同年齡時期呈現的不同健康特征,應對不同時期的勞動人口進行分類引導,重點做好職業健康宣傳、職業健康保障等工作。

3.男性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高于女性,無論從健康峰值還是總體健康水平而言男性均優于女性。尤其在40歲以后,男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下降速度放緩,而女性則加速衰老,使得男性勞動人口在40歲以后的健康優勢更大。在發揮男性勞動人口健康優勢的同時,應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進行重點關注,普及健康知識,加強健康教育,提升中老年女性勞動人口對健康的重視程度。

4.城市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高于農村勞動人口。農村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雖然起點大于城市勞動人口,但下降速度較快,使得城市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在23歲之后大于農村勞動人口,而且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應進一步打破戶籍限制,改善農民工的工作、居住、醫療環境條件,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縮小城鄉勞動人口的健康差距。

5.教育對于健康有一定促進作用。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明顯高于其他群體,在35歲之后更是明顯大于高中及以下勞動人口,且下降速度明顯放緩,與其他群體相比健康優勢越來越大。教育程度為初中、高中、小學及以下的勞動人口在50歲之前其健康水平下降的速度基本一致。受過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勞動人口的健康變動規律在35歲之前非常接近,35歲之后兩者的健康水平開始出現明顯差別。高中教育對勞動人口的健康影響最大,普及高中教育對提升我國勞動人口的整體健康水平具有明顯作用。

本文的研究還發現,東部地區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明顯比中西部地區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好。對此應結合我國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宏偉戰略目標切實實施全民健康計劃,加強對中西部地區教育資源的支持和傾斜,擴大貧困地區收入來源,縮小東西部地區醫療水平差距,提升中西部地區人口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Mushkin, S. J., Health as an Investment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70):129-157;Becker, G. S., Human Capital〔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ew York,1964.

〔2〕Hurd, M. D., McGarry, K. Evaluation of the Subjective Probabilities of Survival in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95(30):268-292;Idler,Benyamini. Selfrated Health and Mortality: A Review of Twentyseven Community Studies〔J〕.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97,(38):21-37.

〔3〕Poortinga,W. Social Capital:an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Resource for Health〔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6(62):292-302;Yip,W., Subramanian, S.V.,Mitchell,A.D.,Lee,D.T.S.,Wang,J.and Kawaclli, I.,Does Social Capital Enhance Health and Wellbeing?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7(64):35-49.

〔4〕Gerdtham, UG., M. Johannesson. New Estimates of the Demand for Health: Results Based on a Categorical Health Measure and Swedish Micro Data〔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1999,49(10):1325-1332;劉國恩,William H.Dow,傅正泓,John Akin. 中國的健康人力資本與收入增長〔J〕.經濟學(季刊),2004(4):101-118;趙忠.我國農村人口的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管理世界,2006(3):78-85;陳友華,徐愫.中國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福利需求與前景〔J〕.人口學刊,2011(2):34-39;杜鵬.中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3(6):3-9.

〔5〕Stansfeld.S, Haines.M, Brown.B. Noise and Health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J〕.Reviews on Environmental Health,2000(15):43-82;Perlin.S.A.,Wong.D, Sexton.K.Residential Proximity to Industrial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Race,Poverty and Age〔J〕.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1(51):406-421.endprint

〔6〕熊艾倫,黃毅祥,蒲勇健.社會資本對個人健康影響的差異性研究〔J〕.經濟科學,2016(5):71-82.

〔7〕Grossman,M., 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2(80):223-55.

〔8〕Wilkinson, R. G. , Commentary: Income Inequality Summarizes the Health Burden on Individual Relative Deprivation〔J〕.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7(314):1727-28;齊良書,李子奈.與收入相關的健康和醫療服務利用流動性〔J〕.經濟研究,2011,46(9):83-95.

〔9〕Adler,N.E., Boyce,T., Chesney, M.A.,Cohen,S.,Folkman,S.,Kahn,R.L., Syme,S.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3,49(1):15-24;F.Curtis Breslin Educational Status and Work Injury Among Young People: Refining the Targeting of Prevention Resources〔J〕.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Revue Canadienne de Santé Publique,2008,99(2):121-124;程令國,張曄,沈可.教育如何影響了人們的健康?——來自中國老年人的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5,14(1):305-330;胡安寧.教育能否讓我們更健康——基于2010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城鄉比較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14(5):116-130,206.

〔10〕于曉薇,胡宏偉,吳振華,石靜.我國城市居民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2):151-156;焦開山.健康不平等影響因素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4,29(5):24-46,241-242.

〔11〕杜本峰,王旋.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演化、區域差異與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13,37(5):81-90.

〔12〕李建新,李春華.城鄉老年人口健康差異研究〔J〕.人口學刊,2014,36(5):37-47;牛建林.人口流動對中國城鄉居民健康差異的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2013(2):46-63,205.

〔13〕曾毅,顧大男,Jama Purser,Helen Hoenig,Nicholas Christakis.社會、經濟與環境因素對老年健康和死亡的影響——基于中國22省份的抽樣調查〔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7(6):53-62.

〔14〕姜向群,魏蒙,張文娟.中國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人口學刊,2015,37(2):46-56.

〔15〕鄧利方.勞動力健康與經濟增長關聯研究〔J〕.學術研究,2012(8):79-85;梁宏,熊美娟.中國勞動力的健康狀況及差異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5(4):85-93.

〔16〕Harman,D.The Aging Proces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81(11):7124-7128.

〔17〕George Linda K,Okun Morris A., Landerman Richard. Age as a Moderator of the Determinants of Life Satisfaction 〔J〕.Research on Aging,1985(7):209-233;駱為祥,李建新.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年齡差異研究〔J〕.人口研究,2011(6):51-61.

〔18〕張車偉.營養、健康與效率——來自中國貧困農村的證據〔J〕.經濟研究,2003(1):3-12,92;朱玲.農村遷移工人的勞動時間和職業健康〔J〕.中國社會科學,2009(1):133-149,207;李琴,雷曉燕,趙耀輝.健康對中國中老年人勞動供給的影響〔J〕.經濟學(季刊),2014,13(3):917-938.

〔19〕Bhargava,A., D.T. Jamison, Lau, L.J. and Murray, C. J.L., Modeling the Effects of Health on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001(20):423-440.

〔20〕T.Paul Schultz. Health and Schooling Investments in Africa〔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9,13(3):67- 88.

(責任編輯:張 琦)endprint

猜你喜歡
健康中國
邁向2030,邁向“健康中國”
家庭醫藥(2017年1期)2017-01-19 12:36:23
保險業助力“健康中國”四項業務有望受益
健康管理(2016年12期)2017-01-16 09:01:54
“健康中國”,保險任重道遠
健康管理(2016年12期)2017-01-16 09:01:16
“健康中國”這樣影響國人
健康管理(2016年12期)2017-01-16 08:26:46
“健康中國”中的白馬股和黑馬股
抓住“健康中國”建設機遇
民生周刊(2016年1期)2016-09-28 10:59:03
“健康中國”催生萬億產業
民生周刊(2016年1期)2016-09-28 10:56:45
“健康中國”是對人民福祉的莊嚴承諾
衛計委再推“健康中國”戰略型 健康產業或迎利好
投資者報(2016年9期)2016-03-17 05:12: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aaa国产一级毛片|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国产新AV天堂|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欧美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丁香婷婷激情网|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免费激情网站|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九色免费视频|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av在线无码浏览| 久久特级毛片| 福利视频99|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98超碰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操国产美女|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青青草视频|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广东一级毛片|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欧美一区精品|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a级毛片免费看| 欧美一区精品|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青青草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91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