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有姣
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智能機器的出現和普及,人機關系日益緊密,形成了一種共生關系。人雖然創造了機器,卻越來越依賴機器;機器作為工具,雖然處于從屬地位,但作用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機器;人與機器;人機共生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事情都需要人機合作才能完成,人與機器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共生關系:人創造了機器,包括智能機器,但又越來越依賴機器;機器在人類的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自身的發展需依靠人類。
人機共生并不是一個新名詞,1960年,互聯網創始人里克萊德就已經預見到了,他在其發表的論文《人—計算機共生關系》中指出,計算機可以幫助人類解決諸如輔助記憶、適時思考、管理數據和交流等問題。他認為,人應該和計算機合作,在不久的將來,人腦和計算機緊密合作,人機結合不再是夢想,通過機器,人們的交流會更加有效。
一、關于機器
何謂機器?馬克思有如下論述:“自然界沒有制造出任何機器,沒有制造出機車、鐵路、電報、走錠精紡機等等。它們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是變成了人類意志駕馭自然的器官或人類在自然界活動的器官的自然物質。它們是人類的手創造出來的人類頭腦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識力量?!盵2]
1.機器是人類勞動的產物
機器是人創造出來的。人類根據已有的知識,首先設計出來機器的圖紙,然后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勞動把由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加工成機器。正如馬克思所言:“在勞動的過程中,人的活動借助勞動資料使勞動對象發生預定的變化。過程消失在產品中,……勞動與勞動對象結合在一起。勞動物化了,而對象被加工了。在勞動者方面曾以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東西,現在在產品方面作為靜的屬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現出來?!盵3]總之,機器是人類知識積累的結果,是知識的物化,是凝結的人類勞動,是人類體力和腦力的結晶。沒有人就沒有機器,機器離不開人。
2.機器是一種現實存在物,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機器本來是人的體力和智力的結晶,然而它一旦被制造出來,就成了客觀存在物,獨立于人之外。機器由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等電子元器件和線路組成,工作時做著機械、物理、電子等運動。簡單的機器需要人直接操作;復雜的機器離開人的控制照樣可以運轉;機器人之類的智能機器程控即可自動完成一系列工作。由此可見,機器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其獨立性越來越強。但是機器的獨立性是相對的,離開了人的使用、人的控制,機器不過是一堆鋼鐵,一堆電子元件,無法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總之,機器雖然是一種獨立存在物,但這種獨立性又是相對的,它總是在人的直接或間接控制下工作。
3.機器是人的自然器官的延長
人類之所以要創造機器,是因為機器的功能可以超過人,能夠更好、更快、更準確地實現人的某些愿望,提高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最終解放自己以獲得真正的自由。否則,就沒必要造機器。人要上天,但沒有鳥的翅膀,飛機、宇宙飛船變成了人的翅膀。人類不僅飛上了天,還飛到了月球上。人要下海,但不能像魚兒一樣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潛水器幫了人類的忙,我國“蛟龍”號載人到了深達7千米的海底世界。人類之所以能夠創造出機器,是因為人有高于一切動物的大腦。它能思維,通過勞動把思維的“花朵”物化為機器,加強和延長自身各種天然器官。汽車延長了人的腿腳,起重機增加了人的臂力,望遠鏡和顯微鏡延長了人的視線,計算機增強了人的大腦功能。利用計算機的存儲功能,人們可以很方便地調用任意一個圖書館的圖書資料信息。[4]機器自產生以來,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手工操作到半自動化、自動化,再到智能化,功能越來越強大。自從有了機器以后,人類發展得更快,進步得更快。機器代替人工,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馬克思曾說過,資本主義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創造的生產力超過人類有史以來創造的生產力的總和。
二、人與機器的關系
1. 人雖然占主導地位,卻越來越依賴機器
人是機器的發明者、制造者、使用者、維修者、改進者。沒有人,就沒有機器;沒有人類科技的進步,就沒有更先進的機器。離開人,機器不過是一堆電子元件、一堆鋼鐵,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也隨之不斷發展,特別是智能機器的出現,使機器本身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人類越來越依賴機器、離不開機器。人們穿的衣服是由機器做的,通過網購,由運輸工具送到家門口;人們吃的食物大部分由不同的食品機械加工出來;各種交通工具,大到飛機、火車、輪船、汽車,小到自行車,都是機器;人們的工作更離不開機器;生活、休閑同樣離不開機器。人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人機合作完成,上天需要宇宙飛船,入海需要潛水器。機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僅如此,在機器的幫助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手機、電腦打破了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讓人們隨時隨地與遠在天邊的親朋、近在咫尺的好友、伙伴溝通、交流;使本來素不相識、遠隔萬里的人變得親密無間。沒有了機器,如手機、電腦,人們便感到無所適從。
人之所以越來越離不開機器,是因為機器在某些方面勝過人類,這也是人造機器的原因所在。比如,計算機在運算速度、記憶力、判斷力等方面大大超過人腦;汽車、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比人的腿腳快;挖掘機挖土比人手既快又多。
2. 機器處于從屬地位,但作用越來越重要
在人與機器的關系中,機器只是工具,處于從屬地位,但其作用越來越重要。
機器作為工具,從屬于創造它的人類,即使是最聰明的機器人,也是如此。正如奧地利計算機專家澤曼奈克所說,車輪不是腿,挖土機不是手,擴音器不是嘴,計算機當然不是大腦,而是人的大腦的延長。曾經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的機器人“深藍”,是一臺規模較大的計算機,它裝有32個并行處理器,重達1.4噸,當時世界上所有國際象棋大師在比賽中走過的棋局都在它的“大腦”里。[5]每場與卡斯帕羅夫的對局結束后,由幾十位計算機專家和國際象棋大師組成的“深藍”小組都會根據對手的情況給“深藍”相應修改特定的參數??ㄋ古亮_夫在賽后表示,他的對手并不是“深藍”主機,而是參與“深藍”計劃的全體科學家,是“一群人如何運用電腦的硬、軟件來向一個人的智慧和反應挑戰。”(《亞洲周刊》1997年5月25日)由此可見,“深藍”的勝利仍然是人腦的勝利,說到底它仍然是人腦的產品。如果沒有人腦的支持,“深藍”只是一堆硅和金屬混合的無用之物。總之,人所創造出來的機器,包括智能機器,只不過是工具,永遠不可能具有與人同等重要的地位。endprint
在人與機器的關系中,機器盡管只是處于從屬地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智能機器的出現和普及,其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機器不僅在體力方面早已超過了人,在智力的某些方面,比如運算速度、記憶力、判斷力等方面,也開始超過了人。在有智力試金石之稱的國際象棋比賽中,IBM的計算機“深藍”戰勝了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對此,歡呼者有之,認為這是科學的勝利,因為電腦的背后是人,“深藍”是許多科學家、技術人員、甚至企業家、工人辛苦勞動的結果。擔心、憂慮者也有之,“深藍”的勝利是否意味著計算機在智能方面將超過人類,人類最終將無法控制自己所創造的事物?機器一旦有了理性是否就會像好萊塢電影里描述的那樣最終與人類為敵?[6]這種擔憂是沒有根據的。
首先,它夸大了計算機的部分功能。目前,計算機的智能確實在某些方面超過了人類,但這只是人腦的部分功能。我們不能據此就得出結論:計算機將全面超過人腦,因為計算機是對人腦思維的模擬。只有先搞清了人腦的思維機制和規律,才能編制程序,由計算機來執行已經搞清了的人腦功能。而當前人們對人腦還有許多方面認識不清,因此,作為模擬者的計算機不可能超過人類。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人們的認識永遠不會終結,電腦只能逐漸接近人腦,不可能等同于人腦。
其次,它否定了人的主導作用。人是計算機的創造者,計算機的發展程度決定于人的智力水平。計算機作為工具只是按照人的指令行事,離開人,它只是一堆無用的電子元件。人類既然有能力造出計算機,就有辦法掌控它。有人曾幽默地說,你如果戰勝不了機器人,只要拔掉它背后的電源線就萬事大吉了。此言正中要害![7]
總之,在人機關系中,人占據主導地位,機器處于從屬地位;機器對于人類越來越重要,人類越來越離不開機器。
三、善待機器,善待人類
人雖然在與機器的關系中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智能機器的出現,人機關系日益緊密,人類對機器的依賴越來越強,越來越離不開機器。沒有機器的配合,許多工作將無法開展。如果機器出了問題,社會可能陷入混亂。人們既然離不開機器,就應該善待它們。
首先,要正確看待機器。機器是人類科技進步的結果,它本身有利于人類的發展,但客觀上可能對某些人不利。比如,某些機器的發明是為了節約成本,代替人力,提高生產效率,但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一部分人失業。于是有人就遷怒于機器。砸機器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就開始了。到了20世紀80年代,當英國《泰晤士報》用計算機排版代替鉛字排版時,這種現象還在發生。不僅如此,人們在使用機器遇到麻煩時,也會對機器施暴。英國NOP調查公司對25歲以下的年輕人的調查表明,1/4的人曾對電腦發泄無名怒火。
其次,要正確使用機器。既不要產生恐懼心理,也不要淪為機器的奴隸,更要反對利用機器危害人類。
機器作為客觀存在物,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使用者必須依規操作,如違反規定,輕則不能正常運轉,重則導致傷亡發生。2012年秋收時節,北方某地發生數人因操作不當致使收割機咬人的事件,令人痛惜。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機器使用者的恐懼。隨著機器變得越來越復雜,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人們要高度重視,認真閱讀操作規程,玩轉機器,為我所用。
機器本來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是為人類服務的,如果使用不當,就會異化,導致人被機器所控制,淪為機器的奴隸。電腦游戲,初衷是供人們娛樂、放松,然而一部分人,其中大多數為青少年,使用過度,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有些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還有一種情況,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機器控制另一部分人,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們知道,作為人造的機器,它具有和其它技術同樣的特征,最終將受“技術指令”的支配。人類驚恐于新世紀幽靈的到來,可曾想到過這個幽靈正是人類自己。善待機器吧,善待機器就等于善待自己。要以增進人類福祉為己任去發明機器,善意地使用機器,警惕某些人為了一己私利,綁架機器。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湯姆.從界面到網絡空間—虛擬實在的形而上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78.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91-220.
[3]馬克思.資本論[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5.
[4][5][7]李博洋.關于“人機關系”的哲學思考[J].江淮論壇,2008(5):129,130,130.
[6][8]陸楓,殷正坤,陳傳波.同一家園中的人與機器[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0(6):24,28.
(作者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