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戀
低溫冷害要以培育壯秧和淺水灌溉為中心,關鍵期要以水護苗,防低溫冷害,推廣增溫促早熟栽培技術,堅持常年促早熟。保證水稻在適宜的正常生長活動積溫范圍內生長、發育、適期成熟。
在農作物生長季節,0℃以上低溫對作物的危害,稱為冷害,也稱低溫冷害。低溫冷害在春、夏、秋季都可能出現,危害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類及果蔬等。
根據低溫冷害對作物的危害機制,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延遲型冷害,一種是障礙型冷害,第三種是混合型冷害。
1.延遲性冷害
1.1產生原因
1.1.1氣候因素
寒地生育期短,活動積溫少,前期升溫慢、中期高溫時間短、后期降溫快、低溫冷害頻繁年份積溫不足,使整個生育期溫度偏低而至使水稻生育遲緩造成延遲性冷害。
1.1.2品種因素
栽培品種所需積溫超過當地生育積溫。沒有根據當地積溫條件選擇熟期適宜品種、盲目追求高產而種植過晚熟品種、盲目引種越區種植,使之不能安全成熟。
1.1.3栽培因素
播種過早或過晚.過早造成芽、苗受凍害、發根不利、形成弱苗。過晚浪費了積溫,導致生育期延后。移栽期不當也能造成生育拖后。肥料施川不當,如氮肥過多,追肥期過晚,都能造成稻株徒長、生育延后。
1.2防御對策
1.2.1選擇適宜品種
根據當地積溫條件選擇熟期適宜的品種,以安全抽穗期為中心,確定生育界限時期,實行計劃栽培,充分利用當地的光熱資源,確保安全成熟,不可盲目追求高產而種植過晚熟品種,選擇品種積溫應比當地常年積溫少100-150℃。選擇審定推廣優質適熟抗逆性強的水稻品種,杜絕盲目引種的越區種植,杜絕應用滿貫品種,實現品種合理搭配。在具體品種選擇上,篩選出優質、高產、抗病、適應性廣的主栽品種。
1.2.2建大中型育秧棚
大棚具有增溫、保溫性能,所以可早育苗、育大苗,充分利用棚溫,達到防御苗期低溫冷害目的。
1.2.3種子處理
曬種在播前15天曬2-4天,種皮可增加透性提高發芽率、發芽勢。浸種:11-15℃水溫浸種7天,吸水達自身25%時、積溫達到80-100℃寸為侵好種。催芽:30℃高溫破胸:25℃催芽、20℃晾曬,達到芽齊、全、壯,為適時播種打好基礎。
1.2.4秧田溫度管理技術關鍵
一是防止棚內溫度過高育成弱苗;二是防止低溫缺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溫度劇烈變化引發立枯病造成死苗。播種到出苗溫度較低,大中棚以密封保溫為主,棚內溫度控制在30-32℃為宜,特別是育苗初期出現倒春寒天氣,以及長時間陰雨天后晴朗的低溫夜晚要防止發生凍害。當氣溫降至0℃時,大中棚可用四周圍草簾、床面覆蓋、棚內熏煙等方法保溫防凍。出苗時遇有“頂蓋”現象,應及時敲碎被頂起的覆土,并用噴壺輕澆水后用土覆蓋。苗出齊后撒下地膜。秧苗1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5-30℃,株高在4.5-5.5cm;2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0-25℃,株高7.5-8.5cm;3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0℃,苗高12.5—13.5cm。
1.2.5適時播種、適時移栽
根據品種特性和當地的安全齊穗期確定適宜的播種期,做到適時播種適期移栽,確保在安全齊穗期之前齊穗。水稻保溫育苗播種一般4月初開始南部早、北部晚,氣溫穩定5℃后,育大苗需在4月20日前播完,中苗最晚播種期不超過4月25日。播秧期以當地氣溫穩定13℃后開始,一般5月中旬前后開始,5月15日-25日為高產插秧期,不超過5月末,保證水稻有足夠的有效分蘗時間,并保證6月末7月初進入幼穗分化,7月末8月初安全抽穗,到9月中旬降到13℃以前完全成熟。
1.2.6科學合理施肥、灌水
根據土壤肥力和品種特性來確定肥量,氮、磷、鉀配合,隔年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每公頃30-45t,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搞秸稈還田。化肥全生育期用量因土壤肥力、品種及計劃產量等因素確定,一般氮、磷、鉀比例為2:1:1,即每公頃施磷酸二銨100-150kg,硫酸鉀100-150kg,尿素250-300kg。化肥全生育期用量的全部磷肥、40%氮肥和50%鉀肥全層施入,耙入耕層。其余氮肥的65%做蘗肥、35%做穗肥施入,其余的鉀肥做穗肥施人。鹽堿地施用硫酸鋅每公頃15kg,整個生育期實行3-5cm淺水灌溉,提高地溫,促根保蘗,遇低溫時提前灌溉深水7-10cm,緩解低溫。
2.障礙型冷害
2.1產生原因
2.1.1氣候
氣候條件主要是指氣溫,氣溫影響水稻產量的最關鍵時間是7,8月份,特別是在水稻抽穗前15d到抽穗后25d的40d時間里,是產量的決定期,氣溫的高低對產量的影響非常大在水稻孕穗期,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要求的溫度是17℃以上,當日平均氣溫在17℃以下連續3天以上時,花粉母細胞就不能正常發育,導致花粉敗育形成空粒。在抽穗開花時,日平均溫度低于20℃或陰雨天連續3天以上,光、溫不足,穎殼就不能張開,影響受精也會造成空粒。
2.1.2栽培因素
主要是肥、水管理不當,如氮肥施用過多或不足,稻田長期淹水等,都會造成稻苗素質下降,不抗低溫。
2.2防御對策
2.2.1深水護胎、淺水灌漿
水稻減數分裂期約7月10日-25日是水稻一生中對低溫最敏感的時期,為防御低溫冷害,當預報有17℃以下低溫時,灌15-20cm深水層,護胎。其余時間要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間歇灌溉,養根保葉,活稈成熟。每次灌水4-5cm,自然落干后再灌水。黃熟期停水。
2.2.2選用良種
水稻品種間由于形態、生理等特性的不同,結實率高低、抗低溫能力也有差別。因此,應選用抗逆性強、結實率也高的品種。
2.2.3適期播種、適時插秧
2.2.4科學施肥、合理灌水
3.混合性低溫冷害
延遲性冷害和障礙性冷害同時發生時稱為混合性冷害。根據混合型冷害的產生原因,視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防御對策,方法可以參照上述兩種類型。
4.結語
低溫冷害的防御對策主要從農業技術方面著手:
一是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冷害發生規律以及農作物對熱量條件的要求,合理安排作物品種布局和各種作物種植比例,確定各種作物適宜播種期、移栽期,以防御冷害。
二是根據各地冷害發生規律,確定育種目標,選育和推廣適合當地條件的早熟、耐寒、高產品種。
三是采取綜合農技措施,如適時早播,地膜覆蓋,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料,噴灑增溫劑,加強田間管理等,以提高地溫,促進早熟,達到防御或減輕冷害的目的。
四是開展低溫冷害的預報服務,長期預報有利于安排作物布局和品種搭配,中、短期預報便于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