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文 王輝
恩施地區大部分為山地,幅員廣闊,地形復雜,年平均溫度12-16度,年降雨量1400-1800mm,適合多種作物種植。而各地玉米栽培品種及栽培技術隨著氣候條件、地理條件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同一地區播種期甚至可達2個月以上。正是由于早、中、晚玉米混種及山區作物種類的多樣化,為玉米螟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一、玉米發生特點
玉米螟屬鱗翅目、螟蛾科,俗稱鉆心蟲,在恩施地區玉米螟幼蟲為害玉米、高粱、向日葵、辣椒等作物,具有趨糖性、趨觸性、趨濕性、背光性的特點,抽出雄穗前主要為害心葉,初期為害葉片,展開后會出現不規則的透明斑痕;幼蟲較大時會為害心葉,心葉出現橫排小孔;孕穗期幼蟲鉆入雄花內為害雄花;玉米雄穗抽穗后幼蟲會進一步轉至雌穗莖稈鉆蛀為害,雄穗及上部莖稈折斷。穗期發生1代幼蟲群集在花絲內為害花絲,并逐漸轉移蛀入雌穗著生節及附近莖節,直接影響到玉米營養物質的運輸,導致雌穗發育及籽粒灌漿受影響。恩施地區玉米螟一年發生3-4代,常見發生程度在3-5級,老熟幼蟲寄居在玉米、高粱等莖稈內越冬。成蟲晝伏夜出,具有較強的飛翔能力,喜光,多在株高50cm以上、生長旺盛、濕度大的玉米株產卵,卵期3-5d。
二、玉米螟發生條件
玉米螟發生的條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氣候條件。暖冬、暖春會為玉米螟老熟幼蟲越冬提供便利的條件,越冬幼蟲死亡率低,殘留基數就會增加,隨著4-5月份降水次數越多,平均相對濕度越高,越冬幼蟲就開始化蛹、羽化,不過越冬代幼蟲化蛹、羽化時期長,故中后期會出現明顯的世代重疊現象;待至6-8月份雨量更加充沛,玉米螟為害就更加嚴重。其次,蟲源基數高。很多農戶習慣堆留秸稈越冬,玉米螟寄居其上可降低其冬后死亡率,冬后蟲源基數高,次年為害程度就會更嚴重。再次,玉米品種對玉米螟的抗性較低。緊湊型、半緊湊型玉米、葉片寬大嫩綠的品種對玉米螟的抵抗能力均相對較弱,因此會不同程度的影響玉米發生率。最后,耕作及栽培制度的影響。恩施地區各地玉米栽培品種及栽培技術隨著氣候條件、地理條件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同一地區播種期甚至可達2個月以上,階梯式混種、插花田面積大、橋梁田增多,均為玉米螟的取食及轉移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恩施山區玉米與黃豆等作物間作套種,插花種植,寄主作物多,也無形中增加了玉米螟的發生率及為害程度。
三、玉米螟的綜合防治
玉米螟的綜合防治措施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具體如下:
(一)農業防治措施
首先在春季玉米螟越冬幼蟲化蛹、羽化前將玉米螟寄主秸稈清理干凈,包括漚糞、碾壓、焚燒等多種方法,可有效降低越冬蟲口基數。其次,在選擇玉米品種地以抗螟品種為首選,某些玉米植株所含的抗螟素會對初齡幼蟲的發育產生抑制作用,因此要充分考慮玉米種子的抗螟性、產量等因素,選擇適宜恩施地區種植的玉米品種。再次,改善耕作制度。結合恩施的實際情況盡量改春播為夏播,以壓縮春玉米的播種面積,切斷1代玉米螟食料來源,可使其斷代。推廣玉米與小麥的套種技術,小麥穗期與玉米螟幼蟲為害期不同步,可起到避蟲的作用。最后,采用隔行去雄的方法,尤其是一些植株雌穗上有蟲糞,要將其帶至田外徹底銷毀,以降低下一代被害株率。
(二)白僵菌防治措施
白僵菌屬于比較常用的玉米螟生物防治技術。玉米螟化蛹前15d取150億/g白僵菌粉拌于水中,比例為1:50,配制成菌液后將其注入自動噴霧機中,在玉米秸稈垛茬口側面插入專用噴桿,每平方設置1個噴淋點。注意要將秸稈垛噴透,不得漏垛。除白僵菌粉外還可投撒白僵菌顆料劑進行防治,將100億/g孢子白僵菌粉與水質土、爐灰渣、砂子等載體混合拌勻,按0.5kg/5-10kg的比例配制成白僵菌顆料劑,在玉米心葉末期將其撒于玉米心葉內,每株1-2g即可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三)物理防治措施
玉米螟成蟲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可在田間安裝頻振式殺蟲燈誘殺玉米螟成蟲,殺蟲燈誘殺適用于玉米螟羽化初期至羽化末期。性誘劑誘殺主要是應用玉米螟專用誘芯及誘捕器,在玉米螟玉米田周圍的麥田、豆田、水田等玉米螟棲息地放置誘捕器,可利用于其生物特性誘殺成蟲。
(三)化學防治措施
在玉米心葉期可用2.5%敵百蟲GR點心,每公斤顆粒劑可點500-600株;也可用3%呋喃丹GR點心,每畝用量在0.5kg;穗期可用80%敵敵畏EC加水配置成藥液,滴于花絲基部穗頂也可起到較高的防治效果,劑量為50ml兌水100kg。穗期是玉米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防治玉米螟的關鍵時期,如蟲穗率在10%左右,百株有蟲率50%左右即要進行防治,可用50%或80%敵敵畏乳油600-800倍液,或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噴霧等進行防治,可直接滴于雌穗頂部,并在果穗上部葉腋及穗位葉腋部施撒顆粒劑,也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