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巖

抗蟲棉大面積推廣應用后,棉田主發害蟲發生了很大變化,結合幾年來對Bt轉基因抗蟲棉田主發害蟲發生活動規律和當地作物布局特點,從生態環境、經濟效益和延緩害蟲抗藥性發展綜合角度,擬定了棉花生產全程施藥防控害蟲方案,用以大田試驗示范,以期在棉花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一、全程施藥防控害蟲措施
1、苗期。防控重點是棉蚜和綠盲蝽,播種時可用呋喃丹種衣劑拌種,田間蚜量達到防治指標時,采用蚜虱凈等吡蟲啉制劑10g廟兌水15kg,混合95%烯啶蟲胺3000倍液或1.8%蟲螨克10ml,兼控綠盲蝽、薊馬、棉葉螨。
2、花蕾期(現蕾-盛花期)。防控重點二、三代棉鈴蟲、棉盲蝽、棉薊馬、煙粉虱,每畝40%辛硫磷80ml+氯蟲苯甲酰胺(有效成份含量200g/升)20ml/畝+10%吡蟲啉10g,每10天一次,連續2次。
3、結鈴期。防控重點四代棉鈴蟲和中黑盲蝽及伏蚜。70%辛硫磷乳油60ml/畝或氯蟲苯甲酰胺(有效成份含量200g/升)20ml/畝+2.5%啶蟲脒10g+1.8%蟲螨克10ml兌水45kg均勻噴霧。
二、試驗地基本情況
本次試驗安排在河南省西華縣艾崗鄉牛莊中隊,土質小兩合土,麥棉套裝,棉花品種中棉29,連片種植面積100畝,大田示范區面積40畝,其余為農戶自管區。除害蟲全程防控措施外,示范區和自管區棉花病害防治、栽培管理、肥水供應以及后期控旺追肥等措施由農戶統一進行。
三、試驗安排
處理區苗期施藥時間6月14日、6月22日各一次;花蕾期7月10日、7月20日綜合施藥各一次;結鈴期8月22日綜合施藥一次。
自管區農戶施藥情況,苗期6月12日防治蚜蟲40%氧化樂果100ml兌水15kg/畝,6月15日,防治盲蝽蟓和薊馬及棉葉螨施用三氯噠螨酮針劑10mk+4.5%高效氯氰菊酯50ml兌水15kg,畝,6月19日噴施一次40%馬拉硫磷80ml兌水15kg/畝,6月25日噴施一次10%吡蟲啉10g+1.8%蟲螨克10ml/畝;花蕾期7月5日,噴施一次甲氧蟲酰肼18.5ml兌水45kg/畝,7月12日噴施1%甲維鹽乳油75ml+2.5%高滲吡蟲啉10g兌水45kg/畝,7月18日施用1%甲維鹽乳油75ml+4.5%高效氯氰菊酯100m1+2.5%啶蟲脒10g兌水60kg/廟;結鈴期8月15日、8月22日各噴施一次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80m1+20%氟鈴脲乳油50ml兌水60kg/畝。
施藥機械,背式電子機動彌霧機。
四、調查方法
隨機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20株,6月19日、7月19日、8月19日調查示范區和自管區蟲害發生以及天敵情況。收貨后測產,統計經濟效益(相對投入與產出比)。
五、試驗結果
田間主發害蟲和天敵調查情況
由上表可以看出,示范區和自管區害蟲發生都得到很好的控制,自管區大多數害蟲發生量比示范區低,薊馬正好相反,主要是薊馬主要活動在花蕾內,一般的藥物防治效果不好,主要靠內吸性藥劑和天敵控制,示范區內天敵數量(包括瓢蟲和撲食性蜘蛛)明顯比自管區高很多,說明白管區施用的化學農藥對天敵有一定的傷害。
后期測產情況處理區平均畝產皮棉80.4kg,自管區平均為70.5kg。
由本次試驗看,示范區比自管區施藥次數減少4次,每畝防治成本(包括農藥、汽油、用工等項開支)減少80元左右,充分保護和利用了自然天敵,畝產平均增產9.9kg,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從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出發,說明擬定的本措施有很大的推廣價值,建議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