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旗
一、加強大棚環境調控
1、溫度管理
創造適宜的溫度環境是大棚蔬菜能否正常生長的關鍵。
初冬要注意適當通風降溫控制植株旺長增強植株的抗逆能力。
深冬溫度管理的核心是搞好棚內提溫、保溫。一方面要盡量增加棚體覆蓋物夜間可在大棚四周加圍草苫或玉米秸也可在原來的草苫上面再覆蓋一層薄膜既能防風保溫又可防雨雪淋濕草苫。另一方面要積極推行棚內多層覆蓋可在棚內于棚膜的下方、拴吊繩的鐵絲上方再搭一層薄膜這樣兩膜中間隔有空氣可明顯提高棚內溫度。
2、光照管理
在冬季大棚蔬菜生產中注意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是促進蔬菜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產量的有效方法。
(1)要注意選擇透光性好、壽命長的全無滴膜并注意經常清掃膜面始終使棚膜保持較高的透光率。
(2)在保持棚內溫度不降低的前提下盡量早揭晚蓋使棚內蔬菜早見光、多見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產物的積累。如遇連陰天只要無雨雪時就要拉起草苫或間隔拉苫增加散射光照維持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
(3)在棚內懸掛反光幕以及白熾燈實行人工補光增溫。
3、降低空氣濕度
大棚蔬菜由于塑料膜封閉性強棚內濕度大。白天大棚通風情況下棚內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陰雨天或灌水后可達90%以上。降低棚內濕度的方法主要有:
(1)進行通風換氣促進棚內高濕空氣與外界低濕空氣相交換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內的相對濕度。
(2)采用地膜覆蓋栽培灌水時在膜下進行。
(3)防治病蟲害時采用噴粉劑、撒藥土和煙熏等方法既可防治病蟲害又能有效控制土壤和空氣濕度。
4、施用CO2
氣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保護地內由于密閉的作用白天內部空氣中二氧化碳往往很低增施二氧化碳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加速作物生長增產增收。二氧化碳施肥多在苗期和結果期進行陰天不用晴天一般在上午9點左右開始施用中午前施用效果較好放風前后一般不施用二氧化碳。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前大棚栽培中存在的CO2虧缺、地溫過低、病害嚴重、土壤連作障礙等難題。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不僅可有效減少化肥、農藥投資增加蔬菜產量提前上市期延長收獲期而且每畝大棚能科學消耗作物秸稈3—4噸應當積極提倡推行。此外也可采用常規的化學反應法和施用二氧化碳顆粒肥來提高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
二、科學運籌肥水
1、水分管理
大棚蔬菜冬季對水分的需求量不大管理的關鍵是協調好澆水與提高地溫、降低棚內濕度的關系既要保證蔬菜對土壤水分的正常需求又要保持適宜的土壤溫度還要盡量減少棚內的濕度。
(1)把握灌水時間。冬季溫室澆水一般要選晴天不宜在陰雪天一天之中應選擇在上午一般不宜在傍晚。
(2)控制灌水水溫冬季溫室灌水宜用地下井水直接灌概灌溉的水溫最好不低于2—3℃切忌直接使用河水、水庫水和池塘中的冷水灌溉。
(3)注意灌水量冬季溫室灌水溫度低放風量小水分消耗少因中應選擇在上午一般不宜在傍晚。
(4)控制灌水水溫冬季溫室灌水宜用地下井水直接灌概灌溉的水溫最好不低于2—3℃切忌直接使用河水、水庫水和池塘中的冷水灌溉。
(5)注意灌水量冬季溫室灌水溫度低放風量小水分消耗少因此需小水勤灌。澆水量必須與作物耗水和土壤蒸發量以及作物根系能忍耐的程度相一致既不能灌水過量也不能缺水。
(6)選擇灌水技術。微滴灌可有效地控制棚內空氣濕度減輕病蟲害發生保持有效的光熱資源,還能有效地控制水量,減少土壤深層滲漏和肥料流失,改善土壤結構和通氣性,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因此溫室蔬菜宜用微灌。
(7)加強灌后管理。灌水當天為了盡快使地溫恢復一般要封閉溫室以迅速提高室內溫度,待地溫提升后,再及時放風排濕,使溫度降低到適宜的范圍。
2、平衡施肥
積極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整地前要施足以腐熟有機肥、生物肥為主的基肥,管理中再根據作物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和長勢特點結合澆水進行追肥。追肥要注意根據科學合理的配方進行,徹底改變以往重氮肥、輕磷鉀肥的傾向,既充分滿足蔬菜生長的需求,又有效解決蔬菜產品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問題。
三、及時進行植株調整
棚內茄果類、瓜類等長蔓蔬菜要適時進行吊蔓、整枝、摘心、疏花、疏果等植株調整,改進通風透光條件,改善蔬菜營養狀況。疏花時要把不需要保留的花和晚花及時疏掉,疏果一般要在植株坐果后把不需要保留的幼果和過小的果、畸形果以及病果等不良幼果摘掉,選留健壯、周正、向陽和發育良好的幼果,以盡量節省養分,保證正常果實的生長。當蔬菜產品達到商品成熟時要及時收獲,以確保產品質量,減少養分消耗,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瓜類蔬菜應及早摘除根瓜,以免影響其正常生長。此外,還要注意緊密結合市場價格,合理確定采收期,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搞好先進技術示范推廣
1、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培技術是用有機固態肥取代傳統的營養液,除具備一般無土栽培的優點外,還有一次性投資和運轉成本低,且大大簡化了無土栽培的操作管理規程,使無土栽培技術變得簡便易學。該項技術是一種有機與無機相結合、高效益低成本的簡易無土栽培技術體系,是解決土傳病害和土壤鹽漬化的有效方法。應在一些標準較高的冬暖式大棚和種植年限較長的大棚內重點示范推廣。
2、嫁接栽培技術栽培技術是當前解決土壤連作障礙和土傳病害,防止根病發生,大幅度提高蔬菜產量和質量的最佳選擇。用于嫁接黃瓜、西葫蘆、茄子、西瓜、甜瓜等蔬菜的砧木品種抗病能力強,個別砧木品種可同時抗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線蟲病等四種土傳病害,達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如采用刺茄為砧木的西紅柿嫁接苗對土壤傳播的病害具有高度抗性,同時具有耐低溫、根系發達、吸收肥水能力強等特點,長勢強、結果早、產量高。
3、滴灌節水栽培技術
與常規灌溉比滴灌具有“兩低”、“三增”、“四省”的優越性。“兩低”:一是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低10-7。二是病情指數低。據調查塑料棚黃瓜混合病情指數低18-45。“三增”:一是增溫。棚內4月中旬日平均最高氣溫增加2.3-2.9℃,最低氣溫增加0.5-3.3℃中下旬5厘米日平均地溫增加0.9-1.1℃;二是增產。塑料大棚春黃瓜增產10以上、春番茄增產17以上。三是增收。畝增收200-300多元。“四省”:一是省水節水50左右。二是省藥。三是省肥。四是省工。
4、反光幕增補光熱技術
在塑料薄膜溫室栽培畦北側設置一道2—2.5米高的反光幕可使栽培畦弱光區的光照強度增加4500-14000勒克斯5厘米地溫增加1.9—2.9℃。每畝一次性投資260-300元,可連續使用三年用于黃瓜、番茄等每年可增值300-700元左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