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濤


一、試驗示范目的
我縣做為水稻生產大縣,不斷的推廣和示范各種水稻育苗新技術,水稻產量逐年提高。這幾年隨著科研力度的加大,多種適應我縣的高產栽培技術模式不斷涌現(xiàn),而毯式育苗技術做為一種新型的育秧模式,今年在我縣示范面積達到了5000畝,使群眾對這項技術有了新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提高這項新技術的栽培水平,提高水稻產量,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有效的數(shù)據(jù),我們在久勝鎮(zhèn)做了水稻毯式育苗試驗和示范。
二、試驗品種與方法
1、試驗水稻的品種及育苗盤:
作物:水稻;品種:龍粳31;648孔毯式盤;普通紙盤;缽體盤434孔。
2、試驗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在久勝鎮(zhèn)久宏村水田科技園區(qū)。土壤水稻黑土,有機質含量4.6%,PH值6.5,前茬水稻,上年使用藥劑:阿羅津、吡嘧磺隆。鋼骨架大棚育秧;種子經比重1.13的鹽水選種,4月5日智能化浸種催芽,4月13日機械定量播種器播種,每盤播芽種120g;本田秋翻地,5月5日水整耙平,5月9日大洋馬高速插秧機插秧(葉齡3.5葉),規(guī)格30×16.6cm,每穴5-7株。
3、試驗處理與方法:
①試驗處理:
處理1:毯式育苗(底土1.8cm,覆蓋土0.7cm每缽5—7粒芽種)
處理2:缽育苗(每缽4—6粒)
處理3:機插盤(每盤125g芽種)
這三種處理在同一大棚內環(huán)境條件一致,通風、澆水、施肥、防病管理皆相同。
②試驗設計:
采取大區(qū)對比試驗;大區(qū)條田對比;不設重復;每個試驗區(qū)大小為2畝地。
三、田間調查
1、育苗期調查:觀察植株高度、葉色、葉數(shù)、葉片長度、病害發(fā)生情況等差別和變化。秧苗移栽前,取有代表性的全苗10株,測定株高、葉齡、莖基部寬度、分蘗、地上部干重根數(shù)、地下部干重。
2、本田調查:水稻插秧后觀察水稻生育進程,具體調查物候期,插秧期、返青期、分蘗期、抽穗期、成熟期。
3、秋季測產:9月20日我們組織全體水稻站人員到田間進行田間取樣,室內晾曬7d后考種測產。
四、結果與分析
1、對作物生育期的影響
采用;毯式育苗出苗率為94.6%,缽育苗出苗率為95.2%;機插盤出苗率為93.1%;由試驗結果上看毯式育苗、缽體育苗、機插盤育苗出苗率基本接近沒有多大的差異。
2、對作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試驗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采用毯式育苗株高12.3cm比常規(guī)機插育秧苗株高11.4cm高0.9cm;毯式育苗比機插盤育苗莖粗粗0.3mm、第一葉鞘高短0.4cm、根條數(shù)多6條、充實度高0.1mg/cm、帶蘗率高46.6%。由此可見毯式育苗比常規(guī)機插盤育苗秧苗素質比機插盤的育苗素質好。
3、經濟效益分析
從試驗經濟效益看:毯式育苗比普通機插盤育苗畝純正經濟效益3 1.2元;普通缽體育苗比普通機插盤育苗畝純正經濟效益45.8元。如果我縣145萬畝水稻全部采取毯式育苗機械插秧種植純增加經濟效益4368萬元。三種育苗方式,表現(xiàn)最好的是缽育擺栽育苗方式。
五、小結
通過試驗示范結果看,毯式育苗比機插盤秧苗素質好。插秧時的機械傷苗率比常規(guī)機械插秧傷苗率低,插秧后緩苗快分蘗早穗大粒多,產量高比普通機插增產9.3%,經濟效益增加468元/公頃。無論從秧苗素質還是經濟效益看,毯式育苗比機插育苗要有巨大的優(yōu)勢。
注意:采用毯式育苗育苗時要注意,如果秧盤底土少和覆蓋土都不夠標準,造成成苗率低,秧苗盤根不好,插秧時秧盤有斷裂、散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一定要按照標準進行操作。毯式育苗是一項潛力大、成本低、效益好的高產栽培新技術措施。建議明年大面積推廣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