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軍 王雪
引言:林業在我國經濟結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地位,與我國眾多產業發展都有著緊密聯系。森林資源是林業產業發展具有的鮮明優勢,這種資源與其它自然優勢進行比較,地域分布的均一性較強,很容易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所以對林業工程產業化發展進行研究時需要樹立整體性理念。
一、林業產業化基礎理論研究
林業構成具有較強的復雜性與綜合性特點,其中涉及到多種經營方式、經營目標,與眾多產業領域發展相關。所以在對林業特點進行分析和解讀的過程中,不能過于片面,而是需要站在整體性、全局性的角度去分析,對林業產業發展有全面的認知。林業并非是獨立和封閉的,與其它相關部門也有著非常緊密聯系,在認知林業特殊性的過程中也需要堅持開放性原則,從而不斷擴展林業的經營范圍。林業工程產業化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經營的社會性、系統性;生態環境與森林資源的基礎性;效益的協同性等等。林業產業化建設目標為,在向社會生態環境提供產品的過程中,需要呈現出高效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將林業工程建設具有公益效益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在對林業產業進行組織管理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保證組織管理的合理化,致使我國林業組織管理水平可以逐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現階段我國西南、西北以及東北等區域林業覆蓋面積較大,我國政府部門對林區建設發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林業產業體系也在不斷的健全化、完善化。但是對我國林業工程產業化發展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其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特別是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較低,生產規模較小,企業組織結構也不夠健全化和完善化,重復性建設情況普遍存在,不良競爭情況也是屢禁不止。林產工業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出優勢,綜合實力很難得到有效提升,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較低。林產工業相關運行體制還不夠健全化,影響了林業工業的運行效率,致使我國林區林業工業虧損情況越來越為嚴重。
二、促進林業工業產業化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相關政策,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
人工造林在我國平原區域林業發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地位,能夠滿足社會經濟建設發展對林業資源的多元化需求,政府部門需要加強人工林建設的重視程度,并且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無論是在經濟還是技術方面都需要給予較大程度的支持。在林業工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強化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性,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初始我國綠色產業不斷發展,對社會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對林業工程產業化發展進行全面監督,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增加新的生命力。要積極的擴展林業工程產業化發展的融資渠道,使得更多的社會資金可以融入到林業工程產業化發展中去,加強林業工程產業化建設資源的集約化,對林業產品加工進行有效的指導。以生態園區為核心進行集中化生產,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和改良,使得產業結構向更高層次進軍,保證產業結構布局的合理性、科學性。林業工程產業化建設的投資主體需要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積極的履行相應責任和義務,對配置資源進行有效優化,促進經濟轉型。
(二)健全市場機制,進行有效調節
想要保證林業工程產業市場呈現出良好的市場秩序,那么就需要積極創建良好的市場環境。首先需要對交易規則進行約束和規范,特別是針對轉讓等一系列內容需要有明確規定,保證轉讓工作開展的合法性,對林業工程產業交易奠定良好基礎。要創建、完善和落實價格引導機制,活立木市場交易價格確定需要嚴格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并且與產品的實際價格相契合,保障市場交易的公平性,促進交易市場的良性發展。要應用相關政策推動活立木交易活動開展,降低交易活動的成本投入,使得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均可以得到有效保護。
(三)加強服務設施和服務機構建立
政府應該積極地構建區域性林業服務中心,并合理的設置服務窗口,以更加豐富的功能服務于林業的產業化發展。另外,應該在林業成果展示廳方面投入更大的力度,并堅持合理的林業發展理念,使服務中心的效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并積極地開展相關的培訓咨詢工作,為林農文化素質、技術技能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可能,一方面能夠緩解當地的人口壓力,切實的解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能為更好的服務于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林業企業,為其培養大量的優秀的專業性林業人才,為優化產業結構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實現林業發展的國際化,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要將各方的力量整合凝聚起來,打造具有較高專業性的人才隊伍,并成立相關的認證中心。
結語:總而言之,在林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明確林業發展目標和中心,立足于生態環境產業,有效的發揮森林資源的優勢,積極的發展支柱以及主導產業,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產業體系,實現林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促進各種產業的協調以及全面發展,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以及市場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整合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實現林業的深入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