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東
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而且要培養技能。教學有沒有成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教學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一、備學生
上公開課有時候是自己的學生,有時候是別人的學生。若是自己的學生,很多時候能夠沉著應對。因為學生的情況都很了解,提的問題會很有針對性,學生能應答自如,課堂氣氛當然就好一些。但要上好一堂公開課,也還得好好備學生,讓學生在公開場合得到鍛煉;當然若是外校的學生,就更應該事先了解一些他們的情況。如他們的班干部名單等,同時多鼓勵他們別怯場,給他們帶一些小禮品等,利用有限的時間和他們融洽關系,走近他們,最好讓他們喜歡上你這個陌生老師,這樣他們才會最大限度地配合你,讓你上課時候能得心應手。
二、備教材
這是上課前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熟悉教材內容,把握上課重點難點,如何突破難點,對于Reading來說,文章的篇章結構,長難句的分析和重點句型的轉換練習,文章深層次的理解等。
三、注重思維品質的提升,防止“深層次問題”被弱化
閱讀課上對文章的理解與學習常常通過問題解答來實現,因此問題設計有效與否是學生理解文本、學習語言、培養能力的關鍵。但是,教師在閱讀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大都停留在淺層次理解層面,局限在學生通過文章表面找答案,而對那些蘊藏在文字背后的信息相對來說則挖掘得不深,如點評、推理、概括等較高層次的問題“出鏡率”不高。結果不少學生只會進行簡單的歸納與推論,其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則很少。久而久之,通過學習活動理解文章主旨與作者意圖,通過上下文克服生詞困難、理解語篇意義,通過文章中所提供的線索進行推理等能力都顯得“勢單力薄”,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現斷層。
筆者認為,對文本的解讀應該包含兩個層面:淺層次的理解性活動與深層次的拓展性活動,而且兩者間應該相互聯系、相互平衡??紤]到江蘇高考的難度要求,課堂上的深層次活動更應該得到關注,并能為其將來進一步學習與獨立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教師的問題設計應細分層次并有利操作。比如:細節性問題應該是解決一個即將到來的大問題的前奏,或者是幫助理解文章中較復雜或困難信息的中介;評價性或自由發揮性問題應該是開發學生深層次思維能力與拓展興趣的手段。
四、讓課堂成為學堂,而不是教師的一言堂
由于學生的預習時間得不到保證,閱讀文章篇幅相對較長等原因,不少閱讀課的重心落在了理解文章表面信息上,相對來說,文章中出現的重、難點詞句的學習常常被有意無意地忽略。即使有的話,課堂上語言點的學習活動僅僅是一些字面上的解釋或者是簡單例句的呈現,而且常常是教師唱主角,教學效果不理想。
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特別是學困生的耐心引導
有效教學是學生高度參與的教學。所以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是一個單向傳遞的過程。單向傳遞看起來非常省力而且有很大的容量。但是由于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所以單向接受的知識是不牢固的知識,不能轉入長時記憶和有效內化。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合作學習的重要價值。所以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意義的學習,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分析語篇結構、課文復述、觀點表達、分組討論、辯論賽等活動來實現師生活動,生生互動。為了讓盡可能多的同學參與到課堂中來,我把學生分成了小組,每個組6位同學也被編號為1到6號,我按照號碼設計一些PK活動,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六、樹立育人意識,培養教育情懷
在英語閱讀課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還要充分利用報刊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如我們學習模塊十一Unit1 “so many jobs to choose from”一文時,筆者設計了讀后的分組討論,話題是你怎樣看待不同的工作?工作有高低貴賤嗎?學生對于這些話題表現出了很強的興趣,紛紛踴躍地發言,老師借此引導學生要理性分析自己適合干什么,不要盲目追隨別人,教育學生尊重每一個行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