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殿波
農村的經濟發展管理除了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影響之外,還對農村部分的發展與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就目前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些問題來說,需要在新時期得到我們有效地解決。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可以為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下面隨筆者一起就新時期的農村經濟管理如何快速發展進行探究。
一、淺談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淺談政府對農業資金的投入不足
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我國政府歷來對于農業上的投入都不算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再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紀的新時期,中央對于農業的支出比重一直徘徊在10%左右。雖然近幾年,國家以及各級政府加大了對于“三農”的投入,對于一系列的補貼政策諸如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都有所增長,但是由于我國農村以及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在我國當前的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下,也比以前有了質的增長,而中央對于“三農”的這些補貼就顯得難以滿足其需求了。
(二)淺談農民文化水平偏低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農村的基礎設施十分的落后,同時農村的教育資源以及教育環境也不是十分的完善,再加上不少農民思想上的意識認為作為農民只需會種種地就好,不必浪費許多年的時間去學習。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造成了農民在文化程度上與城鎮居民具有較大的差距。雖然由于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許多農民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機會,但是許多文化素質較高的農村青壯人口卻都在有所成之后流失于城市之中,而農村所余留下來的農民所具有的文化素質則不能滿足農業經濟現代化的發展。
(三)淺談我國城鄉收入的差距
就目前我國的城鄉收入的主要問題就是城鄉收入差距過大,不可否認我國農村農民的收入也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的發展而在不斷地增加,同時輔以我國惠農政策的不斷加強,我國農民的收入增幅已經連續五年保持增幅在6%以上,增幅不可謂不高。但是相比較城鎮居民的收入,農民收入就又顯得有些偏低。即就算農民的收入有所增長,但是城鎮居民收入的漲幅速度則更快,兩者之間的收入差距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而兩者收入過大的差距則會導致:過大的收入差距會嚴重影響農民對于農業作業的積極性,導致他們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而進城鎮打工等,也會使得許多知識、技能的農民流失,造成農村人才的缺失。
(四)淺談我國農業生產的問題
家庭土地承包、農戶分散經營是我國農村主要的生產方式,但是這樣的生產方式卻給新品種、新技術的大面積推廣以及農機化作業帶來了嚴重的阻礙。農民在種植上都是靠自身的主觀意識進行判斷,而由于上文所述自身素質不夠的原因,則很有可能導致農民所種植的品種銷量出現問題,且各家種植的種類繽紛繁雜,缺少專業化,導致集體銷售甚至出口時也有可能出現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進程。
(五)淺談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
當前的世界是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我國也在實施這一國策,但是在農村的經濟發展上面,此處就暴露出許多的生態環境問題。農村為了加快城鎮化以及工業化的道路上,在項目的引進方面減少了許多的限制,這就導致許多污染性很強的項目被引進實施,如此一來導致了農村的土地以及植被遭到了破壞,同時伴有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流失等情況。這屬于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農村的經濟,從長遠的眼光來看,這些舉措是不恰當的,會嚴重惡化農村也有的生態環境。
二、淺談新時期如何快速發展農村的經濟管理
(一)淺談對于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
對于農村的經濟發展而言,第一步同時十分重要的一步就是建設好農村的基礎設施,各級政府也要對農業、水利等設施的改造加大資金的投入,對于中低產田的投入力度也要不斷地加強。根據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發展的需求,中央和各級政府加大對于“三農”方面的資金投入時,還要進一步就農村生產扶持政策進行加強,使得農村經濟在此基礎上得以發展。
(二)淺談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機構及其隊伍的建設
根據中央的文件精神各級政府落實到實處,建立健全農村經濟發展的工作體系,使得農村經濟發展的隊伍在穩定中壯大起來。對于鄉鎮來說,建設好經濟發展的隊伍,就是要合理地安排相應的崗位,避免人浮于事的現象發生。在崗位合理安排之后,就要發揮其行政管理的相關職能,就農村經濟發展的管理、監督、執法等方面加強工作,使得農村經濟發展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三)淺談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農村的經濟發展也要進行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農村的教育體系。通過教育使得農村的人口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思想素質得以提升,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識,在思想上與時俱進,能夠很好地領會國家及黨的相關政策,畢竟他們是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此外,對于已成年但文化素質較低的農民也可以進行相應的技能培訓,同時也要鼓勵在農村內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班等,使得農民具有多樣的技術,以此滿足社會主義新時期的農村經濟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四)淺談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
目前我國的中央也開始全面重視農業生產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各級政府也要全面落實中央的精神,在農業生產管理中采取資源優化等手段,高效利用和節約保護有限的土地。在生產方面,減少高污染型企業在農村的建設,或者加強高污染型企業排放環保的技術環節。力求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態農業模式。確保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循環經濟,如此可以提高農業生產以及農民生活的質量。
(五)淺談農村經濟組織的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推進
為了加快農村的經濟發展,可以就農村的優勢產業進行建設,進行優勢產業的布局,促進農村加工企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經營,由農村的原料提供變成原料的加工,這樣可以大幅度提升農村的經濟總量。其次,扶持農村中的龍頭企業,借此帶動農村其他企業的發展。加強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可以加強農民組織化,同時也是加快農村龍頭型經濟發展的組織形式,對于我國農業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