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忠
1引言
2014年,我國提出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制度,該制度是指當前農村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實現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分置,從而使得當前農村土地的經營更加靈活。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突破農村土地管理的障礙,更好地執行該制度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正是基于該背景展開相應的研究,為當前執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提出良好的建議。
2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的必要性
2.1該制度順應當前土地關系變革的趨勢
我國提出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制度是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提出的,是農村土地關系在不斷發展中產生的,與當前的農村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該制度的產生可以推動當前農村土地的生產力的發展。在當前我國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制度已經無法滿足我國農村的發展,因此,開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制度能夠促進土地生產力的發展。
2.2該制度能夠充分調動產權的激勵作用
產權可以明確經濟利益的分配制度,對產權的主體產生促進作用,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制度可以充分地發揮產權的作用。我國為了充分地激勵農民的積極性,發揮農村土地產權的作用,對當前我國農村土地的產權進行調整,從制度上對不同產權的不同主體進行了認同,從而最大程度地激發對產權的認同,提高農村土地的利用率,提高我國農村的經濟收益,在防止農村土地浪費的同時促進經濟的發展。
3該制度執行過程中的阻礙
首先,經濟發展的阻礙。該制度的執行使得土地的產權與市場經濟緊密聯合起來,其中農村土地的經營權會產生直接地經濟效益。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實現使得土地的所有權和承包權被忽略,并且威脅到這兩種權力的地位。農村土地關系的流轉使得土地的價格不斷地上升,減少了土地經營的盈利,同時經營主體在經濟的誘惑下使得農村土地“非糧化”、“非農化”。
其次,法律制度的阻礙。目前,該制度得到了政策方面的認可,但是缺乏相應法律的規定。法律層面的空白增加了“三權分置”制度設計的難度,在執行的過程中產生較多的問題。
然后,配套機制不完善。目前,我國關于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的配套機制并不完善,經營權的流轉機制不夠完善,無法及時對土地承包權進行確認,缺乏相應的體系支撐。在“三權分置”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相應配套機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制度執行的難度。
4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執行的策略
4.1完善與該制度相關的法律體系
法律體系是執行該制度的關鍵,需要對當前農村土地所有權進行明確地規定,調整相關法律的規定,減少實際執行過程中的矛盾。另外,當前與農村土地經營權有關的法律仍然處于空白的狀態,需要及時地進行完善,規范我國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各個方面。農村土地補貼制度需要跟隨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的提出和執行進行完善,對其政策的補貼對象和補貼范圍進行明確規定,促進農村和農民的發展。
4.2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的管理
“三權分置”制度執行之后需要加強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管理,防止在關系流轉的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問題,對土地經營的價格進行調控。另外,加強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流程的管理,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防止農村土地用作其他商業用途。
4.3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開始執行后,農村土地的經營權將成為管理中最主要的問題,需要平衡承包權、經營權之間的關系和利益,另外,農村土地的抵押權也會成為管理中的一大問題。加強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確定農村土地的承包權的主體、經營權的主體,對其經營管理的范圍進行明確規定。同時,對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價值進行衡量,對土地的各個指標進行評估,了解影響農村土地的自然環境等,從而對農村土地進行準確、標準的衡量,防治農村土地經營過程中產生糾紛,解決農村土地經營過程中產生的變現困難等問題。
5結語
我國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的提出對我國農村土地的產權進行了調整,激勵了我國農村土地的產權,從而增加對農村土地的利用率。該制度的執行可以解決農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解決了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后顧之憂。但是,我國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的執行中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需要及時得到解決。在執行該制度時需要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尋找合理的發展路徑,嚴格把控農村土地管理的發展方向,促進我國經濟整體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