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婕
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基本組成部分,美麗鄉村建設是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抓手,又是我們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治理模式。我們可以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的一些目標、標準來推進鄉村治理、鄉村建設、鄉村發展,并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1
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內容和基本任務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是美麗鄉村,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鄉村,那究竟美麗鄉村應該是什么樣子?鄉村是與城市相區別的另一種人居環境。近年來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也注意到并要求鄉村發展能緊追城市的發展腳步,減少城鄉之間的差距。建設美麗鄉村設計農村建設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外在的標準,也包括內在的標準。外在的標準就是山清水秀、村容村貌美;內在的標準就是人好家和、精神文明好。要建設美麗鄉村,只講外在標準還是不夠的,還要講內在標準,講精神標準,講社會發展、文化發展、政治發展的問題。
為達到外在標準,首先就是要遏制新的破壞的產生,或者抑制污染的繼續。其次就是要治理已經造成的破壞和污染。最后就是要提升生態環境功能,構建生態文明的制度體系,就是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的協調發展。
具體來說,一是要加快農村寬帶、公路、危房、飲水、照明、環衛、消防等設施改造。重點應該放在防治污染、強化生態功能、提升環境質量上。如改水、改廁、改圈、改房,再比如在化肥、農藥的使用方面,國家提出零增長,今后要朝著負增長的方向發展,用更高效、更低殘留的農藥化肥來取代。當然這些都不是短期的,需要在發展中逐漸解決。
二是要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和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豐富居民的文化體育生活。美麗鄉村建設要與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現代化建設融為一體,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三是要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對農村來說,除了留守兒童,還有很多人是鰥寡孤獨,因此就存在對他們的社會救助問題。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的解決,更多地應該寄托于農民工的市民化,僅僅依靠農村來關愛恐怕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孩子的父母進城了,為咱們城市建設出力了,那么就應該給留守兒童接受平等的教育的權利,就應該給他們享受平等公共服務的權利,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留守兒童問題、空巢老人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也只能通過發展來解決。所以,我們應寄希望于城市化政策的調整,寄托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工作的推進。當然,在村子里,村干部也要關愛他們,給他們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務。
四是要培育文明鄉風、優良家風,繼承我們的優秀的農村文化傳統。美麗鄉村建設在完善基礎設施、改變環境面貌、發展鄉村經濟的同時,更需要文化和人心之美。路修得再好,房子建得再多,花園修得再美,農家書屋的書擺放得再整齊,如果沒有融洽、沒有孝順、沒有團聚,沒有管理、沒有運用、沒有交流,就沒有詩意、沒有幸福、沒有沒有歡樂可言。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如何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目的,就是我們建設者、宣傳者以及享受著神圣的職責和義務。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就需要讓優良村風、文明民風和淳樸家風在綠水青山和群眾土壤中綿延悠長地扎根和傳承下去,浸潤一代又一代心靈,起到約束、引導、教化的作用,才能轉變、提升鄉風習俗、生活習慣、道德傳統、價值觀念。當然,在約束、引導、教化的始終,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精神內核,為時代精神,為宣傳導向,為價值取向,為目標方向。一些村落在堅持不懈的文明家庭、文明婆媳、文明父子、文明妯娌、文明鄰居等評選表彰活動中,就充分體現了人心之美、人性之美和文明之美,是弘揚誠信美德、互助美德、寬容美德、禮讓美德、勤儉美德、善良美德等傳統美德以及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的典范。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們一直強調綠色生活方式,既包括反對奢侈性、浪費性、炫耀性的消費,也要講究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這都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努力。
2建設美麗鄉村我們怎么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要實現興業富民、民富村強就要我們農民群眾唱“主角”。怎么唱?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跟得上新時代的農民。這也是是我們當前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那么我們農民要提高哪些素質,才不會被社會淘汰呢?
一是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多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引導農民增強集體主義觀念,積極參與集體公益事業,參加議事,出工出錢,多為自己的家鄉建設做貢獻。
二是要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鄧小平指出:“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茖W技術的發展和作用是無窮無盡的。”但在不少地方,農民們仍然主要使用傳統的技術手段,農業的現代性還不明顯。另外,我國農業主要以作物高產為目標,是數量型的增長方式,沒有實現向“高產、高質、高效”的轉變。
三是要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文化素質是最基本的素質,WTO背景下的農業,要求農民不但要掌握先進技術,而且要有文化、懂政治、經濟、外語、計算機等等,會交際,善應酬,這樣才能走出家門,尋找商機,迎接挑戰。
四是要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個別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常因宅基地、承包地地界以及一些生活瑣事,傷害他人身體。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個別農民不懂市場規則,違規違法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另外在自己權利受到侵犯時,也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來維護正當權利等。
五是要提高農民的市場觀念。目前農民最大的是缺乏競爭意識、商品意識,缺少時效觀念。
六是要提高農民的政治素質。多宣傳國家的大政方針、惠農政策,倡導農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斷提高家、國觀念,增強民族意識。
當然,政府也要負起自己的責任。要高度重視農民素質工作。要搞好調查研究,制定教育規劃。要通過教育、創建、培訓、示范、宣傳等途徑來促進素質提高。要不斷加大農民教育投入。要加強督促檢查,并建立對農民教育單位教育效果的評價機制和獎懲長效機制。
只有我們要兩頭都熱,才能共創美好幸福新家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