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愷
引言
農業技術的推廣對于農業知識的普及以及科技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我區實際,緊緊圍繞六盤水市政府“3155”工程及鐘山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布局,依托科技項目以及創新型推廣體系,加大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和范圍,全力提高農技推廣服務水平。
1隊伍建設及農技推廣工作現狀
1.1隊伍建設。鐘山區生態文明建設局共11個農技推廣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在編在崗44人。其中:初級職稱15人,占技術人員的34.1%,中級職稱26人,占技術人員的59.1%,高級職稱3人,占技術人員的6.8%。
基層農技推廣機構5個。專業技術人員41人。其中:初級職稱15人,占技術人員的36.6%,中級職稱21人,占技術人員的51.2%,高級職稱5人,占技術人員的12.2%。
1.2農技推廣工作現狀。鐘山區農業面較小,有效耕地面積19.2萬。2014年以前,主要農作物只有玉米和馬鈴薯,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有零星分布的果樹。蔬菜基地規模小數量多,經濟效益不明顯,由于產量小,不能滿足加工及儲存條件,區域內沒有相應的加工企業,導致價格隨行就市,在成本投入相對固定的情況下,果農或企業純收入受到很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
2014年以來,鐘山區生態局在區委區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結合鐘山區產業結構調整及近年來精準扶貧攻堅、產業扶貧,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大力實施“3155”工程,引進公司或成立農民合作社的方式,達到品種多樣化、面積規模化、效益最大化的效果。全區蔬菜種植面積33136畝、中藥材19897畝、紅豆杉8576畝、核桃32324畝,茶葉3750畝、刺梨4350畝、花卉苗圃12992畝、特色經果林46703畝。經過產業調整和公司化運作,全區農業產值穩定增長,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就近務工,經濟收入明顯增加。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對農技推廣人員是機遇也是挑戰。
2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揮的主要作用
各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要將自己的優勢和能力結合當地的特色,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對農民進行培訓和管理,讓他們主動去了解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科學意識和能力,更新其價值觀念與理念,有利于農業新技術在農民之中的快速推廣,同時農技推廣的工作人員有著特殊的工作職能優勢,以及自身的專業優勢,這就決定了他們必須是農業政策的推廣者和研究的先鋒的力量,需要幫助農民解決一系列實際的問題,他們的政策優勢、理論優勢,都可以較好實行農業生產中起到保障和帶動的作用。
3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3.1農業推廣思想和方式單一
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大多數人沒有在思想上確立正確的意識,認為農業是—個粗生產,不需要有太高的科技含量,這就對農業技術的推廣帶來了很大的限制,無法將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實際應用。目前的農技推廣過程所依靠的單位還是以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為主,所以在進行宣傳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各自為政以及溝通交流情況較少的時候,推廣的思想和方式方法存在較大問題。
3.2基層農技推廣經費保障缺乏、職責界限不清
基層財政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經費沒有保障,特別是對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等公益性服務的必要工作經費得不到保障,因此,基層農技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沒有保證。基層專業人員隊伍結構不合理、人員老化,實際上懂技術的專業人員數量比例不高,這就導致了雖然有機構但是實際上開展工作的人卻很少。
4推廣農業技術體系建設的思考及建議
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事關農業農村經濟和現代農業的長遠發展,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4.1完善體制機制,確保人員機構發揮作用
要加強區級農業主管部門對鄉鎮農技服務鎮中心的管理和指導,農技人員的調配、考核和晉升要充分聽取區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意見,確保管人與管事的有機結合,科學合理調配農技人員,發揮現有農技設施設備作用,不斷提升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能力;要全面推行農技推廣責任制度,按照基層農技推廣公益性職能,結合我區實際,合理確定崗位職責、服務區域、服務對象以及工作內容,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確保農技推廣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4.2加大經費投入,強化農技推廣工作保障。要逐步增加財政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將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示范和推廣,農技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等列入財政專項支出;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農業技術推廣事業,逐步形成多渠道、社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投入機制;做好農業項目的宣傳工作,通過項目帶動,爭取國家和省、市專項資金支持。
4.3加強隊伍建設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技推廣人員整體素質。
要落實好基層農技人員職稱職務晉升機制,進一步穩定農技推廣人員隊伍;建立健全農技人員知識更新長效機制,通過制定培訓規劃、豐富培訓內容,不斷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快農技人員知識更新,提高農技推廣水平;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引導高校涉農專業畢業生到基層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為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注入新鮮血液,逐步解決農技推廣人員年齡老化和斷層問題,提高農技推廣隊伍整體素質。
4.4創新推廣機制,技術推廣多元化
結合本地實情,選擇主導技術作為依托。保障農業技術落實到農戶,在基層單位推行包村聯戶制度,通過農業技術人員帶動個別戶的發展,由個別先進農戶為擴散點,向周圍農戶進行宣傳和推廣。積極引導農民利用電子農務等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利用好現代化的技術,遠程對農戶進行管理和教育的工作;利用農業科技示范場(基地、戶),做好新品種的推廣和示范。
結束語
農業技術的推廣,對于農業的生產以及產業化的挑戰,進而帶動農業進步,促進農業增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農業技術水平的完善,以及農業技術的推廣,對于農業發展的現代化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這需要我們對其進行高度的重視和關注。endprint